周复盘(2021.2.1-6)

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眼中的世界。

这可能有点唯心,但如果没有了自我的存在,在这当下的一切又有何意义呢?

任何一个定义,都在其边界范围内才有意义。在我们存在的五维空间里,快和慢也只是个相对概念。因此,要“准确”描述一件事,必须在特定时空状态下,才可以定义。

下面从工作(本职和兼职)、学习(阅读和在课程)、生活(健身、电影、美食)、情感这几个维度,来立体的呈现当下的状态。

一、工作维度

1. 本职工作

最近,很自律的每日按时到公司。在内心,好像也没有任何的抵触或偷懒的想法(以前会阶段性的有)。但在客户经营与业务上,一直无法突破。

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我觉察处于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这一层面,却也是最苦恼的。因为,想改变,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刘慈欣的《三体》,都映射了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在当下大数据互联网的背景下,财富与资源在无形间被2/8的人所掌握,阶层跨跃成为了非常难的事。在看似多元的生活方式与选择下,其实,更多时候我们是被无形的手所操控。

在金融行业,这一点体现的非常明显。金钱是流动,资本是逐利的,它向着能聚集更多财富的地方流去。比如房市,比如直播,比如疫情下的医疗相关行业......

作为曾经读文学出身的金融从业者。保险销售这一职位,在国内,是入门槛最低的。且不说90年代2000年的下岗大妈,到近几年(尤其是去年的疫情过后),从业人员的个人形象和专业素质,已与十年前二十年前完全不同。这是时代的红利,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当前,保险配置的主力人群,有着明显的产品分类。

大健康与养老,尤其是品质养老,无疑是最吸金的地方。从数据调查看,掌握80%财富的社会精英阶层(高净值人群),依然聚集在60、70后这一代人。因为,这一代人只要按步就搬(读大学、结婚生子买房),必定是赶上了房产增值的班车,互联网经济的红利的。即使是没当成包租婆或公司上市带来的财富自由,但至少也是中产阶层,衣食无忧。

今年,是自己在这家公司的第五个年头了。但在职业发展上,并没有任何的起色或突破。虽然,很确定,行业没有问题。所以,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人与岗位的匹配度问题。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短板,想的太多,但行动力比较差。这跟性格和血型,确实直接相关。但是根本的,还是潜意识层面,对金钱,对这个世界没有理解透。所以,一直漂浮在生活的表层,所以导致现状。无论职业,还是个人感情问题,一直未能有更深入的体悟与耕耘,更何况去找到一个事物运行的底层逻辑/规律。

很多文章或课程里都提到,潜意识对人行为的影响。如果在内心深处,你不相信一件事,那这件事也肯定不会成为现实。心理学上叫作:“自证预言/自我实现预言”。当前,深知自己认知的局限性(大多时候也因经济所限)。有句话说:“你当前的生活状态,就是你认知的变现”。(大意如此,记不准确了)

关于对本职工作的理解和思考,之前,已经写了部分。准备另外成文,详细论述,也算是对这几年工作的一个总结。虽未带来财务自由,但至少时间没有白白浪费,在财商方面有了基本的概念。而下一步,也是今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突破。

2. 兼职工作

对于心理咨询,初心是真的喜欢。所以,才在读研时考了国家二级咨询师以及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证书。毕业时,也曾想过从事相关的工作,但当时就业环境不允许。经过10年的发展,借助互联网,尤其手机移动端的发展,以及去年新冠疫情,促使了网络咨询普及。更重要的事,人的观念的转变,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一代80后90后,甚至是00后们,对心理咨询不再报有偏见,甚至非常地认可,需求也特别的旺盛。

平台兼职一年半多,心理热线接访也有一年的时间。投入的时间与收入并不成正比,尤其是最初半年。但是,在理论学习与实操的过程中,成长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要全职投入的话,又似乎缺少点东西,比如专业方面不够自信,自我宣传,品牌运营的能力的欠缺等等问题。现在这样,一边学习专业课,接受督导,一边学习思维认知方面的课程,两相结合(感性与理性),似乎更适合自己当前的状态。

临近春节,督导课都暂停了。专业学习方面,主要是在复听曾奇峰工作室“精神动力咨询长程实务”的课程,以及偶尔翻看宋老师的个人成长和婚姻咨询的笔记。家里的相关的专业书籍不说堆积如山,但也厚厚的几沓,还有待慢慢去研读与消化。

针对于咨询实操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思考,计划另外成文,以不同主题来呈现。


二、学习维度

1、阅读,包括纸质书和公众号文章。

最近,阅读的书目如下:《人类简历》、《医学通识讲义》,以及张沛超老师的《我的内在无穷大》。下周计划书目,KK的三部曲,《失控》与《必然》着重看。

尤瓦尔·赫拉利的三部曲,早前在喜马拉雅晓书童频道已经听过,这次复听,以及翻看纸质书。这么好的书,是必须夜深人静时沉浸下来,静静地读,细细地去品味那些看似并没有太多故事情节的章节。作者(翻译也很棒)在一些细节的描写上,非常的细致,人类先辈的生活画像栩栩如生。在深夜,真的很有带入感,仿佛穿越时空,回溯到我们的祖先生活的场景与境遇。

知道自己的来时路时,才会找到自己的根,人有根才不会觉得一生在漂泊,心才会安定下来,才会从容与豁达。当夜深人静之时,仰望浩渺的星空或着皎皎月光,那种“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深深的孤独感与渺小感,它让我们不再会轻视或蔑视(敬畏之心)任何生命。

养成的好习惯:每天会在路上或职场,在看到或读到一些东西,有感触或思考时,会随手记录在或讯飞语记里。以及,就像现在这样,周末会抽一天的时间来写总结/复盘。


2、其他途径网络课,视频号。

(1)1月份报名,听了L先生知识营2.0的课,虽然这次学习并不算成功,因为实操的作业部分,因为偷懒并没有按时完成。课程的内容非常好,也很干货,框架性的结构思维,以及逻辑思维,通常是文科生和女性所欠缺的,只所以报这个课程,就是想弥补自己这个短处。此外,群里的一群小伙伴,真的非常优秀,也都很年轻。有时候仅仅是打开群聊天记录,一条条阅读,都是一种收获和精神上的激励。

有意识地去训练分析性的思维模式,可以让自己的世界变得简单起来。虽然,过去的自己一直秉持着“大道归一”的行事处事原则,尽量让自己的生活简单。但,真正学习,运用到实践中时,困难重重。人的惯性思维真的很顽固,21天虽然并不能真正改变些什么,但是,至少有了用框架性思维去解决问题的概念。当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有意识地去翻阅笔记,重温知识点。然后,反复研磨,逐渐内化,吸收进入到潜意识中,进而再形成新的行为习惯,完成认知思维的升级与迭代。


(2)大驰的直播。知道大驰是在去年5月份,偶然看到李笑来老师的文章,开始研究视频号时认识的。最初的印象就是这个90后的成都帅哥,非常优秀(去年光通过视频号/公众号/社群卖课程就卖了1000份,100万的营收)。自称比樊登有颜值,具有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观点很犀利但又包容, 不固步自封,具备很强的学习力,真真后生可畏。在谈到钱的本质,里面有两句非常经典的庙堂语录,值得在这里写出来:

真正的成功有且只有一条,那就是一个人的主观认知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符合了客观规律。

任何经济改革都是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针对特定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展开的。

果真经典,也果真拗口,费脑细胞啊...大驰点评:两句无比正确的废话。现在有点理解,为什么从政的人或很成功的商人,必读《毛选》。

人是媒介的延伸,人也是媒介的截肢。大驰在他的直播或课程里,多次提到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一书。记得十多年前考研,报考的就是传播学专业,专业书里就有这本,但只可惜当时并没有真正读懂。而仅是出于实用的目的在读。是时隔多年后,没想到媒介的作用有这么大。以至于,在后来自媒体兴起时,也未能抓住机会。

认知,表达,销售。未来个人IP必须具备的5种能力:1、对着镜头讲话的能力;2、直播的能力;3、中长视频制作的能力,考验用户心智;4、朋友圈;5、分销能力


(3)辉哥的文章,公众号《辉哥奇谭》。

辉哥对自己的复盘,每天都在践行(知识星球和公众号的写作或语音)。收费是最有效的验证产品的方式,记不太清是哪本书里读到的了,大概是《低风险创业》。大驰好像也说到自己的先收费,后直播上课的倒逼模式。把“损失厌恶”的心理学原理运用的淋漓尽致。

乔布斯曾经说过:我每天都对着镜子扪心自问:「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去做今天要做的事情吗?」

马斯克,用公式表达就是「极其高效=使命感 x 要事第一 x 时间切片」。使命感代表意义,赋予时间以意义;要事第一代表精力分配,是使命感落地;时间切片的粒度决定系统效率,时间切片是1小时、半小时、15分钟、5分钟代表不同层次的效率。

简而言之,使命感带来专注,时间管理带来高效。使命感和时间管理技巧结合,威力巨大。

最后,概而言之,以上三人,横贯70、80、90后,虽然成长于不同的年代,个性迥异。但从本质上来讲,又异曲同工。这可能也是男性思维的共性——理性,讲逻辑,没有废话。对部分思维混乱,缺乏条理的人来讲,真的很值得学习。


三、生活维度

1、电影

很久没看电影了,虽然按年初时的计划,每周看一部豆瓣推荐的电影。但实际上2021年眨眼间已经过去1个月,紧接着就是农历的新年,这个春节一过,2月份就基本过的差不多了。

昨晚看了豆瓣推荐评分9.2分的《波斯语课》。但在观看的过程中,自己有点分神,并没有进入状态。这也有可能跟去年疫情期间家里蹲,翻遍了腾讯视频和爱奇艺评分较高的二战电影,审美水平提高有关?所以,观影的从始至终,并没有感到这部片子有多震撼/惊艳,与自己的期望值还有点差距。

但结合在《未来简史》里的一些思路,肉搏式的原始战争模式,只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芸芸众生,死去的人永远比活着的人多。曾经以为正确的价值观(大脑构建出来的),与是非对错,如果放在时间的维度里,就会觉得如此的荒谬。《人类简史》的作者,多次提到故事力。原始人与智人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语言的能力,讲故事的能力,否则人类就不会有超过150人(邓巴定律)以上的团队协作,形成团体或国家。

2、健康

这周做了三次1小左右的运动,主要是在小区一楼跳绳。时间基本在晚上8点到9点之间。运动时,一边听喜马拉雅听书,一边跳绳,感觉非常的好。因为要听书,所以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所讲内容上,因而身体也更容易适应跳绳的频率,并不觉得的累,而且时间还过的特别快。左右脑相互配合的无比完美。

随着运动量的加大,看了近半年的老中医,在把过脉后,也说可以停药了。但即使如此,感冒还是如期而至,这两日早上起床时,喉咙里都是火烧火燎的,喷嚏鼻涕更是不断。不过,想到最近读的薄世宁老师的《医学通识讲义》一书,人自身的免疫系统被被激活,正在和病毒打仗,发烧、不舒服很正常,因为康复需要点时间。其次,很清楚这次感冒并不是病毒性的,问题并不大,只要多休息,多喝热水,将病毒排泄出去即可。所以,就没有吃药。

这样想想,似乎生病也是件好事件,让人的抵抗力(免疫力)更强了。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心理问题/心情,会导致生理问题(心身疾病)。精神压力过大时,身体会比意识更早知道自己出了“问题”。这是身体在提醒你,应该停下来,调整下自己了。

在这里,真心推荐薄医生的这本书,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还很有趣,是一本很好的医学科普书。去年下半我的一个视频号,还专门做了这本书的解读,只是因个人原因未能全部解读完。有兴趣的亲,可以搜索视频号:百岁人生读书会,这个视频号目前状态是暂停,已经有数月没有更新。

关于视频号,计划春节期间重新规划定位,当然本职工作的朋友圈范围更广,内容定位上需要结合专业和生活两部分来做,最好可以出镜,锻炼自已的镜头感,表达能力,以及文案能力。这是今年最需要突破的地方。此外,在喜马拉雅主播的读书节目也在思考,统筹定位中。毕竟时间精力有限,取舍后,才能全力以赴做好主要的事。

3、美食

民以食为天。饮食男女,大欲存焉。关于此,还写了一篇小短文。

自从上次同事大姐送了自己几个做煲仔饭的碗,一直想着抽空在家试试。虽然,很早前曾经用砂锅做过一次,锅底糊了,饭还有点加生。今天心血来潮的,又泡了东北长粒米(半小时左右),焯水了青菜,切了广式香肠,调好了料汁,还切了点洋葱,用油炒过后铺在了锅底。

还算成功,只是锅底糊了,洋葱焦了,而且,很不幸的是,刚掀开窝盖时,锅给炸裂成两半了。如何做煲仔饭的教程百度有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重在过程和吃的乐趣哈。

人类基因进化几十万年,虽然近百年来人类社会以加速度向“前”演进,但基因里对食物本能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简单地享受美食的快乐,这就OK了。

最后,放一只动物小朋友的照片。朋友家里捡了只小奶狗,过去看望了下,帮着没有养狼兄经验的母女,给小狗洗了个澡,清洁下,洗完澡吹干后,是不是很可爱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复盘(20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