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策:薛公为魏冉曰

秦策:薛公为魏冉曰

如果你想说服别人,应该诉诸于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对于这句话,薛公很了解个中三昧。薛公就是齐国的孟尝君,此时他正在魏国做丞相。孟尝君田文作为齐国的王族,有封邑的重臣,为什么这时会在魏国当官?

还不是利益两个字闹的。

孟尝君在齐国有那么高的地位,之所以会去魏国当官,不会是心血来潮,只能是逼不得已。什么样的人和事会让他这样身份煊赫的人做逼不得已的事呢?那只能是当时的齐闵王,孟尝君想动他的奶酪没动成,只能远走高飞。没办法,谋反不成功,不跑等着别人来杀吗?田地(齐闵王的名字)你等着,我胡汉三会回来的。

在利益面前,道德和法律都会失去约束力,遑论其他。孟尝君虽然是齐国王族,但是和齐闵王闹翻了以后,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让三晋联合对付齐国,转身做了齐国的汉奸。胡汉三要带着鬼子进村了。

本文题中的魏冉也是一国的显赫人物。他本来地位不高,不过妹妹嫁的好,是给秦惠文王充后宫。妹妹给生的外甥命更好,当王的哥哥死的早,外甥小小年纪,突然有一天从人质变成了新秦王,妹妹一下子做了秦国太后,魏冉也跟着升官发财。他的外甥被后世称为秦昭襄王,妹妹称为宣太后。魏冉更多是以穰侯的名号见于史籍。由于外甥年纪小,秦国的朝政一度掌握在魏冉的手中。

当时的秦国,后有义渠掣肘,前有三晋封锁。秦昭王又年轻,内忧外患,所以想和齐国搞好关系,缓解外部压力。正好此时做过秦国重臣的吕礼在齐国做丞相。有熟人,好办事。可是秦国一旦和齐国联盟,孟尝君让三晋联合报复齐国的计划就泡汤了。所以他写了封信给魏冉,劝他别让秦齐联合。

吕礼在秦国时就是因为和魏冉不对付,才逃去齐国的。两个人本来就有仇,这对孟尝君来说是很适合借题发挥的材料。孟尝君告诉魏冉,要是齐国和秦国联盟,那吕礼在齐国和秦国都会得到重视,这不等于魏冉看到胡汉三回来了吗?相反的,秦国对三晋攻齐袖手旁观,魏国要是赢了齐国,魏国强大了,秦王就得更倚重魏冉。要是没赢,魏国就得讨好秦国,那魏国也会更倚重魏冉。

在孟尝君的说辞里,秦国袖手旁观,不要和齐国联盟,对魏冉怎么都有好处。但真正能说动魏冉的不是这些,而是孟尝君许诺,齐国被魏国掠夺的土地里,到时候有他的一份。如果我是魏冉,最让我心动的绝对是这一条。要想在商鞅变法以后的秦国取得封地,难于上青天,现在有人许诺给你一块封地,还不用你出大力。天下掉馅饼的好事,谁不干谁傻。同样是大臣,有封地和没有封地完全是两回事。孟尝君要是没有封地,造反失败不可能还能逃出来。这一点,魏冉懂,他看着也眼馋。

题中说孟尝君是“为魏”,真的是单纯为了魏国吗?


原文

薛公为魏谓魏冉曰:“文闻秦王欲以吕礼收齐,以济天下,君必轻矣。齐、秦相聚以临三晋,礼必并相之,是君收齐以重吕礼也。齐免于天下之兵,其雠君必深。君不如劝秦王令弊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从所得封君。齐破晋强,秦王畏晋之强也,必重君以取晋。齐予晋弊邑,而不能支秦,晋必重君以事秦。是君破齐以为功,挟晋以为重也。破齐定封,而秦、晋皆重君;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策:薛公为魏冉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