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你选择回到什么时候?
我的回答是,回到初中时代
长远看来,小学阶段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尤其对于70,80后来说,简直就是无忧无虑,没有过剩的网络产品,一个简单的玩具可以陪伴好久,一本读物可以翻阅到破旧不堪,一部动画片,一部电影,直接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
对于我来讲,初中阶段是变化最大的一个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两极分化
要么叛逆,搞怪,在不成熟的年龄,想做太多自以为是的决定和事情,年少轻狂!
要么受原生家庭形态的影响,努力学习,不卑不亢,内心煎熬,但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强大力量让所有的冲动和叛逆火苗一次次扑灭!
我就属于这一种……
学习,友情,成绩,奖状,类似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别人,有点为了”家庭之崛起而读书”的味道!
想必有很多人也是如此,默默无闻,但是积极向上,一方面是家里人和老师眼里的好孩子,一方面也关闭了太多接触外部世界的渠道!
敏感,内向,有喜欢的人,也有喜欢自己的人,但是大部分都在心里,或者日记里!
现在看过去,很后悔!
想回去是因为,如果再回到初中时代,我不会那样过,我会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后来到高中,甚至大学,很漫长的时间里,我所有的学习,做事几乎都受到初中时代观念体系的深刻影响,当然是不好的一面!
有几点分享下:
学习的本质:
中国现有的基础教育机制来源于普鲁士教育模式。
普鲁士人在18世纪最先发明了我们如今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不过当时普鲁士人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教育出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批量生产标准化、易管理的国民。
因此,在普鲁士教育模式下,同一根源的知识被分割为一个个学科,各学科的老师再将知识点进行分割教学,而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会知识点。
而我其实就是努力实现这中教育目标的一员,当然那会肯定不知道,反而觉得自己里目标差的很远,自己恨铁不成钢!一直死磕……
看似努力的背后,其实是不会学习,虽然年终考试也能排在年级前十几名,但是都是靠牺牲玩耍,谈恋爱的时间硬磨出来的!
意志力是有限的,到了高中就会后劲不足,出现的状况就是厌学,矛盾,持续性放弃,间歇性努力,磨灭着自己剩余不多的意志力,精力没法聚焦,结果是成绩平平!
说白了就是不会学习,没人引导,靠”假努力”维持仅有的荣誉感和面子!
真正的学习是需要思维体系,思维框架,思维方法的
掌握知识的本质,需要知识间的大量联系。
诺贝尔奖得主、神经系统科学家埃里克.理查德.坎德尔(EricR.Kandel)在其著作《寻找回忆》(In Search of Memory)中写道:
要想得到长久的记忆,大脑在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时必须足够透彻且深刻!这就要求大脑在处理信息时集中精力,并且要将这一信息有意图且系统性地与记忆中已经完善的知识联系起来。
不幸的是,在经历过漫长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学习后,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已经“成功”地养成了错误的学习习惯(希望正在阅读的你不属于这个绝大多数),即热衷于去关注一个个相互割裂的知识点,而忽略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的重要性。
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习方法,会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不深
而大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是相通的。
这就意味着你在学习绝大部分所谓的“新知识”时都不应该是从零开始,并且应该与你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加快你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又能加深你对新知识的理解。
但要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就需要你以使用为目的去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否则你又怎么会知道某一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是怎么关联的?
说话讲三点与脑神经科学、记忆原理、金字塔原理又是怎么关联起来的呢?
缺少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你就好似失去了知识间联系的地图,从而迷失在了知识的汪洋中,只能随波逐流地看到一个个孤岛,却不知道这些孤岛其实是导向大陆的一系列航标。
缺少完整知识体系的危害很大……
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多学到的只是知识点,很多学生不可谓不努力,也都把公式背的滚瓜乱熟,可是一考试,还是距离学霸差了一截,难道仅仅是智商的差距吗?
智商的确是其中元素之一,但曾经一个教过我的老师的女儿,智商测试也就在110左右,最后却考取了清华大学,我想很多二本三本或者干脆没上大学的年轻人,智商都比她高。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在哪里?努力程度和思维体系,两者是正相关的。
通常,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具备更充足的内生动力,即学习欲望,努力不在话下。
而在内生动力的驱动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时候会主动搭建起自己的思维体系,并在解题的过程中,把问题放在思维体系框架内,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而贪玩,缺乏学习欲望的学生,属于被动学习,缺乏内生动力。
他们有什么知识点背什么知识点,例题稍微变换了形式,就不会解。并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有效搭建起自己的思维体系,所背的知识点自然变得分散而繁多,无形增添了学习难度。
所以,根据科研机构调查,在最聪明的人群中,考取顶尖大学的概率也只有几分之一。同样的智力水平,因为努力程度的差异,直接导致思维体系是否构建完整,造成最终差距。
你如果没有考取顶尖大学,那么你和我一样,当年在学校的时候,把应该构建思维体系的努力浪费在早恋、打游戏、扯蛋、胡思乱想上,并在老师家长的逼迫下勉强的学了些知识点而已。
明白这个道理,任何时候都不晚,现代战争不也讲求体系化作战吗?思维体系的构建是一个过程,只是努力是否到位而已。
自卑的深远影响……
家里穷,当然只是比身边的大多数家庭困难些,加上父母离异,种种情况让我觉得心里很自卑
比如上学跑读需要骑自行车,别人骑的都是家里买的新车,而我骑的是二手的,会感觉自卑
别的同学周末假期相互窜门玩耍,而我从来没有,甚至不愿让别人知道我的家庭住址,所以在学校范围内和同学们有正常的交际,但在生活方面都是蜻蜓点水,努力不让别人窥探自己的生活!
也因为这样,错过了太多友情,牺牲了太多本该拥有的快乐,而这些对以后的人生影响很大
与此相反,我有一个好朋友,父母种地,家庭条件很不好,他家耗子都饿成了低保户。可从他的身上,大家看不到丝毫怯弱和自卑,反正比我还贱勇,和谁都自来熟,属于有正式表演时,都敢跑上台抢别人麦克风那种人。正因为这种性格,他的人缘出奇的好,请他吃饭都得排队预定,今天他房子车子都有了,收入比多数城里人还高,除了自己努力,还在于有机会时,大家总能想到他,并甘愿与他分享,因为没人拒绝。
所以说,所谓出身农村,所谓阶层固化,所谓通道关闭,都是为自卑和脆弱找借口。阻碍你的,往往不是你的出身,不是你原生家庭的贫困,而是你基于此的狭隘和偏激,让你不敢甚至抵触和比自己优越的人沟通,你拒绝别人优越的同时,也拒绝了他人的善意。混到这种人缘,你再努力,都是猪拱地,扎在屎堆里粪斗。念书念到博士却因为与人不交往,而处处被打入冷宫的孩子,多了去了,偏偏他们还陶醉于自我的高冷范,无情可殉,无道可归。
路是别人堵死的,你可以砸着走,路是自己堵死的,全世界都是死胡同。
人和人的交往,多数时候,是英雄不问出处的,别人认可你,是对你为人的认可,拒绝你,也是拒绝你自卑而敏感的性格。如果你敏感到让“农村人”成为别人不可触碰的言论雷区,谁一提就犯执拗病,自尊荷尔蒙爆棚,甚至脾气炸毛,谁还敢和你交往?等到没人搭理你,让你更加自卑,更加敏感,从此陷入人际交往的恶性循环时,你之前为改变命运的所有努力,如何变现?
兴趣很重要
将一项特长,或者一件感兴趣的事保留住,哪怕风吹雨打,坚持下去,很重要,很重要!
身处现在的纷繁世界,有一个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持续输出,并靠这份热爱养活自己是很难得,也很幸运的一件事!
绘画,唱歌,写作,哪怕电焊,汽修,游戏,只要是热爱,并坚持学习拓展,深耕它,放心,一定过的不差,而且过的很开心!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所谓的怀才不遇,哪怕你是一个蹲在街边修轮胎的普通人,只要你肚子里有东西,一个视频,都有可能让你的价值被大家看到!关键是你得有才!
初中那会,虽然不会学习,但是有个事确实断断续续坚持到现在,那就是阅读,写作!
虽然谈不上多,但是现在能想起来的还是常常在学校图书馆看书,看杂志,摘抄的情景!
读的死板,但是平时的作文本,日记本,常有老师亲笔写的的鼓励和赞许!前几天收拾家,翻到以前日记本上老师的评语“这辈子什么都可以放弃,但是不要放弃写作”,感触颇多
一路走来,上学时代的书籍,资料几乎全扔了,唯独日记本,作文本压在箱底几十本!
如果说喜欢,那写作应该是!
很庆幸自己还有一个默默喜欢的事情,虽然后来创业,做事,写日记的习惯没有那么频繁,但是隔段时间都一直持续着,没有断!
尤其在现在自媒体时代,写作也是普通人创业成本最低的,门槛最低,风险最低,最适合普通人的一天路径!
只要坚持,多学习,多输出,提升自己的思维认知,迟早有一天会发光!
如果回到初中时代,我会更有侧重点的去培养这份热爱,哪怕其他科目不及格都愿意!
目标
要想远离颓废的生活,需要知道自己真正所求!
现在年轻人,最迷茫的就是大学生,知乎私信我答疑解惑的年轻人,几乎全是大学生。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迷茫的学生很少,因为这个阶段有个统一目标:考大学!你不需要动脑选择,它就像漫长夜晚的月亮挂在你头顶。
你学生时代的快乐,痛苦,焦虑,压抑,冲动,都是月亮惹的祸,哪怕你在这阶段有了爱情,不是被月光照亮,就是在月下埋葬。
当你走进象牙塔,天突然亮了,你一拍脑门,活到成年,我咋从没想过上大学后干点啥呢?
因为你从来没想过目标是可以突然消失的。
所以,为了填满空洞的内心,你只能找事打发时间,但打发方式不是看书上课,类似场景你已忍耐多年,怎能忍心继续折磨?
你用各种舒服方式下馆子,玩游戏,泡妹子,追网剧,组队吃吃喝喝逛逛;如果你懒到连食堂都嫌远,还有外卖;如果你连床都懒得起,还能刷手机,一天天就这么混过去了。
终于毕业了,你又烦恼的拍拍脑门,混了四年,我咋从没想过离开学校后干点啥呢?
当你在人才市场上乱投简历时,你那目标明确的同班已经拿到常青藤奖学金,离你远去了。
一个目标明确的人,每天都在缩短和目标的距离;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每天都在拉大着和有目标的人的距离,最后,目标的距离也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大到什么程度呢?
1910年,16岁的毛泽东走出韶山留诗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等他再回家乡,已经换了人间;一无所有时的马云,就喜欢做预测,吹牛B,今天回看他的预言,一一实现,吹过的牛B,也一一兑现。
这些伟人和能人,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天赋异禀,无不目标明确。
而庸人则是舒服一天是一天,糊涂一年又一年。
当然,我们不能和大人物相比,但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还是容易的,比如你缺钱,万圣节那天你就可以本色出演—回穷鬼,虽然万圣节过了,不还有双十一吗?
我是告诉你,如果实在找不到人生梦想,那就去挣钱,人总得活着吧?
如果你有明确需求,但找不到通往目标的捷径,那就沿着直线死磕!
这点实在没什么值得讲的,有志者事竟成,最难的问题是找到目标,人有了目标才有动力,如果动力不足,还有无数鸡汤作者,励志大师给你打鸡血。
道理明摆着,能不能成最终还看自己,虽然努力未必让你到达彼岸,可努力至少能让你看到对岸的灯火,给你指引和希望。
有人笑笑说,没有谁能使我放弃,因为我自己努力一下,就主动放弃了。
但我不希望你放弃,即使你不行,我也希望你用行动证明,你真的不行!
如果回到过去,我会好的利用那段青涩的时光!当然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只能告诉自己,只要想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因为我也在路上……
感谢读到这里的你,一样这些文字,能给你带来一点力量,哪怕是心灵鸡汤似的鼓舞,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