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梅||关注的层次2018-11-22

车站等车时,目光被一个女孩吸引。孩子大约六七岁,是刚上小学的年龄,立于站牌后面,一会儿将头从站牌这侧探出头去,一会儿又赶紧缩回来,如此反复几次,情绪显然越来越有些着急了。我注意力也恰是被她的动作所吸引,而指向了她。

顺着她探头的方向,我迅速锁定了她的探头目标,就是那位正在翻看手机的女士,看神情应当是这个女孩儿的妈妈。此时的女孩仍然不懈的一会儿探出头来,一会儿躲回去的看着妈妈的方向。后来,妈妈终于收起了手机,开始在包里翻找着什么。女孩探出头来的频率更快了。可是,妈妈还是没朝孩子这个方向看过来,我都有些替这个女孩急了。

就在这时,633路公交车来了,妈妈迅速的朝四周看去,用目光寻找孩子。恰在此时,女孩又探出头来,恰好被妈妈看到,四目以对,妈妈脸上有了笑容,孩子则嘻嘻一笑,“嗖”地一下猛地从站牌后蹦了出来,一把搂住了妈妈的腰。然后,她把头在妈妈身上蹭来蹭去,一边撒娇地问着:“我一直在看着你,我绕过来,你也不看我,只顾忙自己的,你怎么不关注我呢?”妈妈笑着: “我找不着乘车卡了,正在掏呢!”然后母女相拥着上了车。

我还在等车,可女孩的话却让我一激灵:你怎么不关注我呢?是啊,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被关注,尤其是妈妈的关注啊!

百度“关注“,指的是对某人、某事、某物的关心和注意的程度,比较在意。女孩子渴望妈妈的目光,渴望妈妈的关注,实则渴望妈妈在意她,重视她的存在。

倾听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体现关注的方式,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话语上,因完全接纳了对方而努力去体会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实际上,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彼此自我界限的一种拓展,这样的关注也能极大帮助对方的成长。而这位女孩子只要求妈妈把目光放在他的身上即可,可妈妈的关注点却在自己身上,在手机上。孩子体验到了被忽略的痛苦。

所以,有人说,你可以恨我,可以爱我,就是不能漠视我,实则也就是你不能不关注我。

比关注更高一级的是积极关注。就是关注对方言语和行为中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一句话,关注好的一面。在咨询过程中,积极关注就成了一种咨询技能,其目的是促进助者自我发现与潜能开发,达到心理健康地全面发展。通过积极关注,求助者就可能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

对我们的孩子,积极关注也让孩子用好的一面带动他越来越好。如对一个语、数、英各考了90分、80分、40分的孩子,用教育的方法是补弱势学科英语,从40分开始提高。心理学的积极关注是想办法将他的语文从90分考到100分,用他的强势学科带动弱势学科。这也符合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原理,这和“高处填土,低处挖坑”的道理异曲同工。但孩子的自信心就保住了,甚至可能乘胜追击,扩大优势学科,自信心会更足。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又把积极关注进一步分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有条件的积极关注两种。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无条件地关怀、尊重与接纳。它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处理心理治疗中双方关系的中心原则,表现为:无论来访者的品质、情感和行为怎样,咨询师都不对其做任何评价、要求,均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使来访者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家庭中,我们更需要对孩子表达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尤其是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时,更需如此。虽然我们作父母的也非常希望孩子能考上重点大学,可明白孩子以现在的水平,考上重点的机会不大。所以,对孩子的学业只表示关心而不苛求为最好,甚至对孩子偶尔的考试小失误,也是用勉励代替惩罚为上策。这种方式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这种关注下,孩子没有压力又充满了动力和对父母的感激,学业上自会不断进步,很可能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而有条件积极关注则会给孩子设定一些条件。如若考不了前十名,就不准看电视;如考了第一,就给奖励。身在其中的孩子,即使学习很好,也终日生活在压力之下,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造成学习的退步。

正如罗杰斯认为的那样,对成长中的个体,应尽量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使她在自然的情境中,形成自我和谐的观念,从而奠定自我实现的人格基础。

不知你对孩子的关注,属于哪个层次?

你可能感兴趣的:(吕秀梅||关注的层次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