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摘下了有色眼镜

胖乎乎的小男孩,眨着水灵灵的大眼睛,浑身上下都透着机灵,这是陶给我的第一印象。

随着时日的增加,他在课堂上的种种异常举动就慢慢暴露出来了。

当他软绵绵塌着身子时,我会纠正他;当他和周围同学讲闲话,肆无忌惮说笑时,我会批评他;当他骄傲自满,总不能取得好成绩时,我会指点他……随着自己对他日复一日煞费苦心的教育,竟不知不觉在内心产生了莫名的厌弃,甚至这种感觉自己都不曾觉察,直到五年级的一件事后,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猛然回望陪他走过的岁月,才发现是自己的及时转变才换来了他的长久进步。

这要从陶的入学开始说起。当他和其他孩子一样欢天喜地来到这个班级时,我没感觉有什么两样。后来,他的捣乱成性让我格外关注。一次,听邻班的老师讲他们都是从一个学校调来的,陶在当时的班级被形容是滚刀肉,刀枪不入型的。于是,就转到这里重读一年级。想必家长也期望孩子在这里有个全新的开始。

记得在二年级时,他的同桌有小一瓶橡皮丢了,说是他给拿走了,后来我问起来,他说只是看见玩了一会,根本没拿。我便说今天找不到橡皮就晚点放学,反正一定要找到为止。结果第四节课快放学的时候,他告诉我说橡皮是他前面的同学拿的,并很快从那个同学的书包里找了出来。可那个同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辩驳不出什么,只一个劲儿的说:“老师,不是我拿的,真的不是。”我也没多说什么,只能搪塞说是个误会。放学后,我留下他,心平气和地问起这件事。

他竟然涕泪涟涟,说我冤枉了他。这样的事情,凭着主观臆断,也许会误会一个孩子,但直觉的东西也不可否认。当时他妈妈在校外也急着接他,我把事情简单跟他妈妈说了,他妈妈态度很好,说回家再问问,后来打电话说孩子总说没拿。我也只好相信他的话。

陶在纪律上给班级扣分的都可以算作小事,课堂上永远坐不直我也几乎习惯了。可学习的状态总是左顾右盼我真是无法容忍,不仅是他的这种状态干扰了我的视线,他自身的学习也将无法提升,所以我便经常矫正他。在不断地关注与矫正中,他的学习逐渐有了进步。

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又让我对他的情感降到冰点。这次是他前面的女生丢了十元钱,经调查只有间操时间别人才有机会拿走,而当时间操时间只有两个同学在教室,除了他,另一个离的老远。那个同学说他亲眼看见陶拿走了那十元钱。既然亲眼所见,总不会出错吧。我把陶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拿人家的钱。开始,他不承认,一会又承认说把钱花了。我让他把钱还给那个女生,并让他放心我不会再让其他同学知道这件事。结果,晚上的时候,他妈妈打来电话,说孩子回家哭了,说钱不是他拿的。我一听真是火从心底起,这孩子,我又没逼他,是他自己后来承认的。我让他妈妈第二天早上到校,听那个同学说说看。结果,当第二天那个同学直言不讳地告诉她是陶拿走了那钱时,她才不好意思地走了。一会儿,陶的爸爸打来电话,说孩子昨晚因为丢钱的事感到委屈等。我也把整个情况跟他说了一遍。后来,他爸爸又提到认识教育局的某个局长等,这完全是与本次事件不挂边的事,对我这号人更是起不到一丁点作用,我只是在尽一个班主任该尽的职责而已。

第二天,陶拿来十元钱给那个女生,却口口声声说那钱不是他拿的,他只是想早点让这个事件过去而已,那个女生也就没敢拿回钱,我听完那女生说这个情况后,也装作不知道了。心里却像吃了苍蝇似的如鲠在咽,出尔反尔,一桩无头案就这样不了了之,却让我倍感疲惫。我想不明白,一个孩子如果犯了错误,为什么不敢勇敢的面对;如果没犯错误,为什么又要懦弱的低头,难道没有男子汉的骨气吗?

    也许就是这些事件的发生让我不知不觉对他产生了反感。他也是个极为敏感的孩子,似乎洞察了我的心里,我们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无形的鸿沟。他也成了班级里最不好教育的一个学生。

头疼之余,我不得不思索关于他的教育问题,偶然间的一次发问,自己不由在内心打了个激灵:对于陶,我为什么如此厌弃呢?从教以来,似乎从来没有这么讨厌过一个孩子。做教师怎能有这样的心理呢?这一问猛然间叩醒了心灵。试想,我这样的心理如何能伪装得了?孩子又是怎样的心情?一次次的追问令自己汗颜了。我为什么不能先改变自己,多看看他的优点,真心实意去喜欢他,让他感受到我的爱呢?

当我过往不咎,摘下了有色眼镜,对陶也多了一份耐心和关爱,在他的教育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机。五年级期末时,他病了一场,脸上起了许多麻疹,据说这种病有传染性,当时正值紧张的复习时期,他在家休息了两天就来了。我又担心传染给周围同学,就让他把桌子搬到我前面来坐。他也理解我的用意,欣然接受。坐了大概一周的时间,他有些不会的知识我便随时辅导,对他病情也很关照。打那之后,我明显感觉到他对我的态度也变了,似乎和我更亲切了,不再那么远远地瞄着我了。随之而来的,是他在纪律、学习等方面的飞跃性的进步。有一次他妈妈高兴地说:“也不知怎么的,我儿子忽然间就变好了。”只有我知道,他的变化背后有着确切的原因。

陶的成长经历让我懂得:要想让孩子改变,教师要先改变自己,特别是克服自己的嫌弃心理,不管这个孩子有多么令人厌恶,我们只有以德报怨,以师者的仁爱之心去原谅他们所有的错误,从内心真实去爱孩子,他们才会领会我们的心意,从而让教育变得顺利。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言:教育当以慈悲为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摘下了有色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