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篇--宏观经济学(6)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对称的,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的各有关总量的决定以及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等问题,也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听起来就比较复杂,抽象,难以理解,也有很多人称它伪科学。

一:节约悖论:对国家来说越节约越穷,越消费越富。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个国家生产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所有的价值,最终都体现在买卖里面,通常的GDP计算方法就是把消费、政府采购、净出口、投资加在一起。

消费还有一个乘数效应:你的消费,都是别人的收入。他的收入,又会变成新的消费,或者投资,GDP因此会越滚越大,这就是乘数效应。

理解这两个概念就理解了,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国家为什么鼓励消费了吧?

二:看不见的手(市场)和看不得见的手(政府)

亚当.斯密认为,政府做好,巡夜警察,防范暴力、偷盗、欺诈保护履行合同和提供公共事业,就可以了。至于经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会利用人的自私性,趋利性,最终有效地配置资源。

凯恩斯认为,任由市场调节的代价是贫富差距悬殊,大量失业发生,社会不再安定。那只“看不见的手”很危险,需要国家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控制,才能让经济走势不会脱离正规。

还有林毅夫+凯恩斯和张维迎+亚当.斯密的围绕这两只手辩论,无论是那一方面都没有对与错,政府需要的是把握住一个平衡点,让经济保持健康的发展。

三:人口抚养比:指的是一个国家非劳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今天,14亿人中有5亿无法工作,人口抚养比是5/14,也就是35.7%。当9亿人无法工作时,人口抚养比将变为64.3%,几乎翻了一倍。 图

15年后,当90后和00后成为社会主流时,要保持今天的社会总财富,平均生活水平,他们一个人创造的社会价值,必须是今天的2倍。

四:泡沫经济:就是虚拟经济过度增长,最终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形成的虚假繁荣的现象,最终,泡沫溃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的三个阶段:

1:泡沫的形成阶段,当虚拟经济微胖的时候,主流经济学家认为这不是坏事。民众对未来发展又正向预期,会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最后追上来填实泡沫。

2:泡沫的膨胀阶段,虽然此时资产价格已经严重超出价值,但因为“群体想象”已经形成,而不断有人赚到钱,又继续强化这种“群体想象”,泡沫就越来越大。就算有人意识到了风险,也可能经不起诱惑,试图从泡沫中获益,成为推动膨胀的合谋。

3:泡沫的溃灭阶段,最后能接盘的人,资本始终是有限的。交易开始趋缓,价格开始停滞的时候,泡沫最终就会破灭。资产价格回归理性,大量的人破产。中间离场的人,赚的钱,都是来自没有来得及抽身的人。

这种基于群体相象的泡沫形成的机制,非常像一种经典的金融骗局,庞氏骗局。只不过,庞氏骗局背后,是有人用尽心机,构建故事,让大家对无价值的资产产生“群体想象”。而在泡沫经济中,这种群体想象是自发的,所以泡沫经济,又被称为自发性庞氏骗局。

商业世界就算获得再大成功,都要时时提醒自己,什么是可持续增长,什么是泡沫经济,要时时问自己:我会不会就是那个用20年的收入买郁金香的人。

五:再分配:指在基础收入上,政府为了社会公平,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财富转移的一个过程。

调节社会不公平的手段:三次再分配

1:再分配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比如最低工资标准,跳高劳动和资本之间,劳动收入的比例。

2:通过税收,社会缴费等手段,比如个人所得税,社会缴费,五险一金等。

3:民众自发地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实现对财富的再一次分配,进一步缩小现在的贫富差距。

钱的来源印和收,“全民发钱”,就是一种试图用最简单的手段,解决复杂的再分配的一种想法。

再分配就是政府通过某些手段,把财富从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人的手中,以求缓解社会不公平的问题。再分配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做得不好,会带来更大的不公平。

刘润老师把宏观经济学中的大问题从节约悖论、看得见的手、人口抚养比、泡沫经济、再分配五个方面做了讲解,这五个方面表面看似没有什么具体的答案,好像也好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其实这些大的问题在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01 节约悖论:居民越节约,国家越贫穷吗?

02 看得见的手:张维迎和林毅夫在辩论什么?

03 人口抚养比:4亿人不工作后,你打算怎么办?

04 泡沫经济:用20年的积蓄,买几朵郁金香

05 再分配:你赞成给全中国人民无条件发钱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商业篇--宏观经济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