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痴语315

阅读的反思也要放在这里,虽然很怕被别人解读为堆放垃圾,无病呻吟只能自娱自乐,会不会被别人另眼相看,我想不如顺其自然。

反正自己喜欢的是自言自语,今天只是对昨天的一个总结,不管是好到可以沾沾自喜,还是差的想要大声哭泣,成了文字似乎都有了无穷无尽的魔力。

昨天继续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在我的视野里他的作品无人能敌,就像在家庭教育领域,有了尹建莉老师,在完整教育上,苏霍姆林斯基的视野和格局独树一帜。

再加上他的文字是百读不厌的,深入浅出中旁征博引的编织成了教育的浩瀚无垠,我总是不由自主的产生相见恨晚的叹息。

如果是十几年前,假如能够再早一点,回到学生时代,我应该能够尝试一下倒背如流,为我的教育探寻打下基础。

可惜那些时间,我只是迷茫在教育的边沿,我遇见的第一个教育家是李镇西老师,他的《做最好的教师》帮我认识了两个人。

一个是陶行知,另一个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不过那时的认识也只是慕名,我并没有再接再厉把这两个人找出来,认认真真的了解了解。

当我真正走进苏霍姆林斯基时,已经是在毕业以后三四年的时间,那个时候我想让自己专业一点。

于是,我找到了那本据说是教育圣经,能够让许多教育者大呼过瘾,每一个教育者都不可以错过的,在我们这儿叫做《给教师的建议》这样一本书。

从那时到现在,我具体读了多少遍,想要总结出来都很难,有的时候每年读一两次,像今年我已经读完五六次了。

原来感觉他可以给教育入门者一个少走弯路的机会,现在才知道大道至简,他的许多内容博大精深到含而不漏。

忽然想起来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要学习画山水,刚开始他画的山是山水是水,后来开始不像山也不像水了。

再后来又成了山是山水是水,有的人说这叫返璞归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中就是这样一种至境。

谁能从中明白哪里有这样的理论,哪里又有那样的根据,他的创造性思考和对别人的借鉴超越,完全巧妙的放进不动声色的文字中。

就像他的教育一样,不事雕琢却能超然脱俗,于是我便越走进越迷恋,不可自拔忘乎所以,成了我如痴如醉的一副样子。

读不完的苏霍姆林斯基,读不完的给教师的建议,如果要我推选教育枕边书的话,我相信这本经典当之无愧。

记得王晓春老师说,他读了一辈子苏霍姆林斯基,那是在三年前,我们交流的时候,他无意间传达给我的,他说他熟悉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

我那时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动,现在想一想,我只能是多读几遍,放在王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阅读中,我只能无地自容了。

所以我又一次打开了这本书,一本书能够读一辈子,也是一种幸福,虽然不足为外人道,但是唯为知音者语,也是一番景致。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虫痴语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