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20】《为何家会伤人》10: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

今晚导师引领大家继续共读《为何家会伤人》,老师现场提问,我的现场回答。

问1:养育孩子时,5岁前侧重点是什么?5随后侧重点是什么,请结合书上的案例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5岁前:1.建立亲子之间的健康关系;2帮助孩子形成民主的,信任的客体关系;3.鼓励孩子,逐步形成健康的内在评价模式;4.养好生活习惯,认识并遵守社会基本规则;5岁后,引领孩子探索世界,培育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关心。

问2:童年决定论的观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童年决定论?

答;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模式,形成于一个人的童年,主要是六岁前。这个模式形成后,以后的人生会不断将这个模式呈现在现实世界中。内在的客体关系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就是平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我认为,这个观点一分为二,从正向看,童年确实对人的一生影响重大,所有才会有“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的发展并非一层不变,如果通过学习,不断认识自己,改变了客体关系模式,以后的人生也会有重大的改变。

问3:马丁纳说快乐有三个层次,你怎么理解“无条件的快乐”?

答:无条件的快乐即“至乐”,有内在的评价系统,重视内在的感知与感受,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条件,就能感到快乐与祥和,悦纳自己,也悦纳他人,悦纳这个世界,整个人是安定从容的状态。

一边听,一边补充自己的思考:

(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这里的客体关系只想我们心理中内化的“我与重要亲人的关系”。“我”是主体,而最重要的亲人是客体,这个关系被称为客体关系。一般而言,最重要的客体是父母,这个客体关系,主要是指一个人内化的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它基本在一个人五岁前完成。这就说明,孩子在五岁前,给他安全感,给他一个温暖的家,给他一个健康的亲子关系,陪伴他,鼓励他,倾听他,看见他的需求,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形成温暖健康的人生底色。反过来思考,如果我们遇到的学生不够自信,甚至在人际关系发展中出现困难,我们首先要理解孩子,包容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无条件的爱。其次,联系家长,了解孩子的童年成长,去发现其中的缺失,家校配合,给予孩子最大的帮助。

(2)童年形成的应对模式,会极大地影响每个人长大后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童年的思想底色,童年的行为习惯,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显性或者隐性的作用。“童年决定论”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人的成长会不断发展变化,如果父母或者孩子的觉察力很强,正视不足,接纳不足,改变不足,父母和孩子会一起改变。

(3)真正的轻松总是伴随着能力的解放,那会带来真正的优秀。正视压力,正视竞争,正视评价,去寻找其中的平衡点,让孩子去享受适当压力激活的生命力,良性竞争带来的相互欣赏,内在评价带来的自我满足,让孩子享受学习,享受成长,享受生命。我们的教育应尽力让孩子既拥有当下的快乐成长,也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慢慢学会去享受那种无条件的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札记20】《为何家会伤人》10: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