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真是一节好课啊

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今天上7班第一节语文课,我用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来做为试水石,看看我新接这个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如何。

做为学生上学期已学过的课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背读诗歌。二,把这五首诗歌分成两类,并说明自己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三,联读诗歌,从五首诗歌中任选一元素,积累同类诗句。

在进行第二个环节,给诗歌成两类的时候,学生明显跟不上我的节奏,小组讨论后的水平也与我预估的相去较大。不知是新的师生缘故,还是学生习惯一首一首学诗歌内容的缘故。好在我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急。我让学生把分类标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有:想象、格式、托物言志、抒情。这还是小组讨论后的分类标准,从这儿都可以看出学生在知识储备,对诗歌的认识上是与预期有很大差别的。

我从学生的第一个分类标准,是否用了想象入手。让学生明确找出了五首诗中的实写与虚写,在明确实写与虚写的过程中对诗歌的诗句进行赏析,侧重赏析那些虚写的,想象的诗句,在感知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想象在诗歌乃至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同样,以对具体诗句的赏析让学生感知到想象在文学欣赏中的重要作用,用很长的教学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想象在写作与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又以生活为例,体会想象在审美上的作用。

这节课因为学生对想象的误读,让学生体会到想象在写作与阅读中的重要作用成了这节课的重要内容。这与当初预设的通过分类的活动,让学生对诗歌知识进行梳理相去很远。但实际的教学意义更大。要梳理诗歌知识,还有很多好的时机,但像今天这样,以五首诗歌为材料,让学生切实能区分实写与虚写,区分想象与现实,体会想象中展现的人物精神面貌与内心世界,却可遇不可求着。以前在初三上《驱遣我们的想象》才会对想象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进行讲解,那种濡养的效果都没有今天这节课的效果好。

从学生说的第二个关键词格式来看,在体裁上学生只知绝句律诗,还不能在一个更大的层面上来认识古代诗歌,于是对这一知识对学生进行补充。明天把古代诗歌的知识树绘好后,正好从体裁角度把新书中的古代诗歌做一个梳理。

至于学生把托物言志和抒情做为分类的标准,明天结合同学们学的七下课文内容,重新梳理,让学生能知道两者的关系。顺势把抒情方式渗透其中。

而我原设计对于登临诗主题,对于7班学生来说,应该过难,删去了吧。

这个第一节课,真是一节好课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节课,真是一节好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