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书评:无怀疑 不哲学

人生问题的解答在于这个问题的消除。——《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你好,感谢关注《无忧在读书》的专栏。“开卷有益、读书无忧”——我是荐书人无忧,今天在读的书是《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作者: 林欣浩,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书评

这是一本非常生动的哲学入门读物。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再到尼采、罗素、维特根斯坦……一位位哲学天才在作者笔下都变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充满了“吃瓜”的乐趣,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哲学是什么?普通人津津乐道的是诙谐的“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作为一本哲学类书籍,作者直言哲学是对“人为什么活着”的追问,这本书把“追问人生意义”当作最大的目标

作为一篇书评,我不想浪费大量篇幅剧透关键内容,只就“哲学与宗教”、“哲学与科学”两对关系谈一下思考:

首先,哲学与宗教。本书主要谈的是西方哲学,所以哲学与宗教特别是与基督教的关系,贯穿了全书。作者认为,“宗教和哲学在根子上是无法协调的”。“宗教要求信仰,哲学要求怀疑,两者相悖”

怀疑,是哲学的核心精神。个人认为本书最精彩的一章就是《苏格拉底好讨厌》,作者用幽默风趣的笔法,讲述了“为什么苏格拉底宁愿死也要怀疑”,其中,反复出现多次的“但你要是以为苏格拉底就这么点儿讨人厌的本事,那就太小看他了”,让人忍俊不禁,把“苏格拉底永远质问”的个性刻画的跃然纸上。从苏格拉底开始,群星闪耀的哲学天才们不断在怀疑,也让怀疑成为了“理性文明的开端和标尺”。

遗憾地是,怀疑精神属于少数智者,多少思考者如尼采在怀疑中度过的都是”悲剧的一生”。正如作者观察的,“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在斗争中,哲学总站在弱者的一方。这是因为哲学讲思辨,讲道理,而只有弱者才会去讲理。强者不需要讲理。”可见,怀疑不但需要追问真相的智慧,更需要挑战强权的勇气。作者举了柏拉图的例子,提议“与其(把哲学家)想象成白胡子老爷爷,不如脑补成斯巴达三百勇士穿白袍。”

其次,哲学与科学。作者相信,哲学的复兴与科学的崛起统一于理性。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科学创造的奇迹,就是理性创造的奇迹。“哲学和科学的一大区别在于,哲学问题往往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哲学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答案是什么,而在于不断追问的过程,这个追问理论上可以永远持续下去。所以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说:“人生问题的解答在于这个问题的消除。”

作者对“科学方法”的解读很有价值。科学坚持纯理性,使用的是归纳法和演绎推理。归纳法是指通过观察多个个别的现象总结出普遍的规律。演绎推理是指从已知的前提按照逻辑规则推理出结论。我们今天取得的所有科学成就,都是综合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推理的结果。举个例子。科学家先观察到某些现象(比如木头用火一点就燃烧),用归纳法假设出一条科学规律来(是高温引起木头燃烧吗?),然后用演绎推理从这个假设中得到一些推论(那么烧红的烙铁虽然没有火苗,也应该可以点燃木头),再根据这些推论去做实验,看实验结果是不是符合假设的理论(哇,果然点燃了)。然后科学家就可以写篇《论木头燃烧的原因》发表了。

可见,科学的关键是确定的结论,及其产生的实践成果;而哲学的关键是追求的过程,往往没有正确答案。所以谈到哲学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说,提出好的问题比得到答案更重要。比如,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就是非常好的问题,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虽然给出了一个答案,也并非唯一正确的答案。“一言可以以终身行之”,体现的是子贡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回到书名,《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可以借用笛卡尔的名句回答了——我思故我在“Je pense, donc je suis”——思考、怀疑。

无怀疑,不哲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书评:无怀疑 不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