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背景
学生自述
关于学习:
小学和初中学习一直很优秀,但在初三时,面临中考感到压力大、焦虑。
和同学关系处理不好,没有人理解他。
认为父母不关心他,没有真正理解他的内心痛苦,也时常会感到失眠、头痛。
高一入学后,觉得课程太难,感觉学习技巧不足、力不从心,成绩下降,感到焦虑,注意力开始转向小说、手机、动漫。
在学习和人际关系双重压力下,H同学感到不舒服,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关于家庭:
爸爸和妈妈有冲突,长时间游离与家庭之外。孩子对家庭氛围有困惑,有调解父母矛盾的愿望。
H同学有改变意愿,自愿入学扶禾。
02
分析与策略
原因分析
1、归属感缺失
家庭氛围较为淡漠,自诉父母等家庭成员经常吵架,关系紧张,对孩子的成长情感上的抱持不足。
相反,孩子会想法调解父母的争吵,有维持改善父母关系的愿望,导致孩子过早成熟,压抑了很多想法和情感,在自我觉知上也稍显缺损,整合稍显不足。
家庭三角化特征也较为明显,孩子与母亲较为亲密,与父亲较为疏远。
2、寻找归属(社会认同)中面临独立和能力不足的冲突。
同辈竞争与合作中,大多体验是羞耻感。
认为学习成绩好是自己唯一能够获得尊重的方式,也是自己能够摆脱困境的方式。
但当跟同学关系慢慢疏远,体验到孤独时,有惶恐、迷茫的感受,无助感、无力感、无价值感随之而来。
对学校、人际关系投射体验成迫害性环境,感到受伤害,学习动力下降,厌学。
3、被动回避的人际模式
在孤立无援的人际关系中,孩子痛苦。在情感上慢慢压抑到对同伴关系的渴求。
为了避免体验“抛弃感”,孩子退缩,有自我封闭的倾向。
独处时,孩子在精神层面寻找安宁,比如:科幻和想象。
4、焦虑状态
H同学有明显的焦虑状态,现实焦虑、广泛性焦虑、错误定位的焦虑都有,比较突出的是广泛性焦虑。
且人格特征是偏执,伴有有强迫和自恋特征。
5、自我认知:不完整的自我觉知
自我觉知较为抽象。该生认为自己比较善于分析局势,有计划,没有明显的缺点。
象征性的表达比较多,现实检验能力稍显不足。两极化特征比较明显,非黑即白思维较明显。
表现时好时坏,不稳定,整合稍显不足。
6、自尊水平较低
一是比较脆弱,敏感,行为上会放大受伤害的体验;
二是受挫后应对能力较弱,行为上表现为情绪唤起迅速,程度较高,冲动,拒绝;
三是维持自尊的方式较为单一,基本是以考试成绩好获得自尊,因此当学习成绩下滑时,该生有崩溃的感觉。
7、人际关系:拒绝型依恋
信任感、安全感、亲密感偏弱。
认为他人是不可靠的:认为当自己没有价值时,朋友也会离自己而去。当自己独处时,也会有无缘无故稍许焦虑。
当和他人亲密程度过近时,会感觉他人想利用自己,害怕被骗。
在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方面,觉得朋友很少,有焦虑。
8、个体独特性觉知:不稳定且边界稍显模糊。
个体不同于他人的重要区分是都有独立的感觉、知觉、想法、感受。
该生有较为明显的投射倾向,以自己的感受、知觉、想法体验他人。
从时间的跨度,该生评估了一个人,虽然意识里认为人是可以随时间改变的,但潜意识里会拒绝,有多疑,被害的念头,行为上偏拒绝。
关系三角化模式,会向第三者倾诉对对方的不满,关系紧张。但行为表现与情感体验不一致,会被别人体验为虚伪。
内心想建立关系,行为的表现通常是回避,讨好,伤害,拒绝,不稳定,表达方式也较为激烈,刻板。
9、认知稍显不足
现实检验能力稍显不足,大多数是根据自身感受判断外部环境。而且对环境的体验偏负面,多数情况下会解读成“迫害性环境”,自己是受害者。
比如;曾经往学校里带手机,课外读物,被老师发现后没收,该生感觉老师就是来折磨自己的。注:H同学对物质环境适应力较好,这里的环境主要指人际环境。
道德判断力稍显不足,认为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获得尊重,其他方面关系不大。但对他人却稍显苛刻,一句脏话,一个漠视的表情,一个轻蔑的眼神都能引起唤起情绪,认为他人品德差。
内省能力明显不足,向内关注自身感受冲突,外化成迫害性环境,明显的特点是偏执。
9、情绪管理和适应:适应能力稍显不足
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稍显不足。行为上的体现是回避、被动、一旦有不舒服的感受,拒绝。
无归属感。渴望人际关系中得到关注、关爱、甚至寄托,行为上却表现相反,回避、拒绝、导致交友困难。
习惯性压抑。应对挫折的能力稍显不足,表现为情感和想法双重压抑或以“被动攻击”的方式应对。
敏感。行为上表现为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发现别人在谈话,下意识的体验为孤独感或者别人在谈论她。
躯体化。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对环境的迫害性体验,以头痛等生理疾病的方式应对。
情绪管理能力稍显不足,情绪起伏,变化较快,易激惹。表面上不在乎,内心感受复杂且不稳定。
10、归因方式:向外归因,受害者思想情结严重。
学生一贯使用的是向外归因方式,受害者情结严重,内省力明显缺乏。
11、防御机制:情感隔离、被动攻击,付诸行动、转移。
此判断依据:
临床观察(新生入校后的反应、心理咨询的动机、人际冲突中的表现)。
入学时母亲对孩子情况的概述。
调整方向
03
调整内容
调整目标
1、核心问题:
回避型或讨好型人际关系模式、偏执的人格特征、亲子关系冲突是其主要问题。
2、咨询目标:
长期目标--情绪稳定。达到能够正常上学,正常人际关系,能够适应良好各种人际互动情境。
阶段目标--前两个月梳理清楚学生的人际关系互动模式以及确定调整的目标和方向;学习节奏纳入正规;体能训练良好;对自我和他人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
3、咨询策略:
行为训练的方式先解决体能等适应能力问题。(CBT)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叙事治疗,合理情绪认知,放松训练,正念练习。
调整内容
首先,与学生做初始访谈,确定整体咨询目标为改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提升人际关系能力。
其次,帮助学生梳理他的人际互动模式以及过于偏执的歪曲信念。带学生回顾过去以及现在发现的问题,看他本人是否承认存在这些问题。
同时,通过心理课探究学生关系混乱的深层原因,找出源头。
对其人际模式进行分析和引导,能够清晰认知自我形象,能够把内心痛苦清晰化,让内心有力量感。其余则引导学生能正确地认清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等。
最后,通过心理情绪疏导结合日常行为训练控制,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觉察、提升行动力的技巧,并让他运用在实际学习中,纠正学生认知,提高学生自控力,改变学生行为。
04
调整历程--文化课辅导
H同学智力水平、记忆力正常。学习基础好,在小学、初中名列前茅。
但学习和兴趣,学习动力下降,兴趣减退,以偏转的方式在精神层面获得动力,比如现实中找不到爱好,到科幻小说获得。
针对H同学的情况,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
对一些基础不牢的学科进行基础式学习,对掌握比较好的科目,进行超常学习。
另外,一对一教学还有另一个任务就是检验学生人际互动模式调整,从比较自卑到乐观积极的和老师互动转变。
前期状态
-
语文:学生焦虑情绪严重,课堂上既敏感又缺自信,相信自己能学的很不错,却不知道如何实现那个想法,内心充满矛盾。一节课下来都没有眼神交流。会偷偷的看老师几眼。
-
数学:教课本知识的同时,重要的一点引导学生掌握一套自己比较顺手的一套学习方法,别人的方法是别人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英语:学生在初中后阶段到高中成绩降低,高中出现跟不上的情况,英语由初中最初的前几名变成高中阶段的后几名,落差比较大,后续需要从心态、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几方面寻找原因并加以改善。
-
物理:高中物理从零起步,上课表现尚可。有时做事会较为偏激,缺乏自信。先树立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行。
-
化学:学生状态不是很好,问下原因。感觉自己怎么努力成绩也很难提高,表现的非常焦虑,课上一直在寻求些学习方法。有教他一点,自己感觉领悟了不少,还是要看后续的学习效果。
-
生物:自己表示上课能理解讲授内容,但解题时无法同知识点建立有效链接。即:无法找到突破口。平时练习时,应学会触类旁通,提升解题熟练度。
-
地理:会找各种借口说自己听不懂,学不会。该知识点以前是花了很多时间去讲,当时还说掌握了,今天重新按新课讲,又说听不懂。任由采用什么方法讲,就说不明白。真正按他的智力没有道理理解不了。问题的关键是脑子完全不思考,看似在学习,做样子的成份太多。
历史:看起来很认真,但是绷的还是很紧的,担心这会影响到他阅读过程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散。
中期状态
-
语文:课上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套自己能适应的方法。一方面明确告诉他这篇长诗必须背诵过关,另一方面,告诉他背诵要领,鼓励他不能过于焦虑,以免影响理解背诵。
-
数学:学习能力完全不足,放慢点速度,尽量从最基础的讲。
-
英语:最近上课全程比较顺畅,能认真跟住每一部分内容,分享了记忆单词的小技巧也能很好运用。
-
物理:堂课一上课,他就目光躲躲闪闪,不敢正视我,我估计他上次课的作业完成得不太好,为自己没有完成作业找一堆借口。
-
化学:学生一直在尝试去找方法改变,渐渐接纳多些了。
-
生物:学生反馈说他目前不是焦虑了,只是有点混乱的感觉会影响当下的学习,需要给予陪伴、倾听、给建议、给机会尝试,给学生时间,一点点去改变。
-
地理:知识点都是全新的,识记稍微有些困难。于是鼓励他列图表,区分各自内容和异同之处。能接受老师的建议,及时以图表的方式整理笔记。
历史:把他引进伟大的人物跟前,让优秀的作品去影响他,让他与好书同行。
后期状态
-
语文:鼓励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思想和表达。
-
数学:学生一直在尝试去找方法改变,渐渐接纳多些了。
-
英语:作业完成良好,我再次强调要按周计划自行自主完成每日单词任务,平衡好各科时间,上课跟进状态良好。
-
物理:遇到问题敢于提问和讨论,很好,鼓励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思想和表达。
-
化学: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所在。
-
生物:知识重在积累和循序渐进,要有耐心,帮学生形成学科思维,今后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
地理:笑容逐渐变多了,上课认真、代入感比较好。
历史:知识点稍有些杂,需要理解辨析,对金朝和西夏的建立者和管理方式对不上号。后续帮助孩子积累和循序渐进,帮学生形成学科思维。
05
调整历程--行为习惯训练
06
调整历程--兴趣爱好培养
07
后期反馈
离校反馈
1、焦虑方面
从现实层面来讲,在校期间,情绪稳定化处理有提升,能把注意力逐步集中到学习中,但是心理层面来讲,不排除个体回家以后因为环境等的改变出现反复的可能;
2、学习动力方面
心智化能力及自信心有提升,H同学基本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明白学业对自己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学习意愿有提升,能够暂时放下情绪,注意力向学习转移,对学习的态度有所转变,能够自觉安排学习,
3、人际关系方面
情绪管理尚可,能够感知情感变化,冲动行为减少,人际关系有所改善。
4、亲子关系方面
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自身行为表现的心理根源,以及该行为模式对于亲子关系的影响,自己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也愿意承担一些家庭责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家庭给予H同学的回应是可以直接影响到H同学自己的回应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