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回 刘向进言成帝不听 王凤至死举荐王音|大汉雄风|通鉴演译

汉成帝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三月,大赦天下。御史大夫张忠去世。

四月二十七日,朝廷任命侍中、太仆王音为御史大夫。当时,王氏家族的权势越来越盛,郡和封国的太守、国相及州刺史都出自王氏。五侯的弟弟们互相攀比奢侈,向他们行贿的珍宝从四面八方涌来,但他们又精通人心,养士人,供贤才,还拿出大量财物搞施舍,互相攀比,以此为荣,以至于宾客满门,竞相为王氏家族传播声誉。刘向陈汤说:“如今灾异如此严重,而外戚权势日盛,照这样发展下去,必然危害刘氏政权。我有幸忝列刘姓皇族,几代受朝廷厚恩,身为宗室遗老,前后侍奉过三位天子。皇上因为我是先帝旧臣,我每次进见,皇上总以优礼待我。我若不说,还有谁会说呢?”于是刘向给成帝上密奏,极力劝谏成帝,说:“我听说,君王没有不希望国家安定的,然而却常常出现危机;没有不希望国家长存的,然而却常常亡国。这是因为君王对臣下失去了控制。大臣掌握权柄,主持国政,没有不危害君王的。因此《书经》说:‘臣之有作威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臣下作威作福,就会危害你的家族,国家,给国家带来灾难。孔子说:‘禄去公室,政逮大夫。’皇家不能支配俸禄,政事都由大夫主持。这是危亡的征兆啊!如今王氏一姓,乘坐红色车轮彩色车毂的华车的,就有二十三人;佩青色、紫色绶带,帽上有貂尾跟绣蝉的,象鱼鳞一样排列左右朝廷两侧。大将军拥大权主持国事,五侯骄奢淫逸,僭越国制,作威作福,肆意攻击诛杀大臣,品行卑鄙肮脏却声称为治国效劳,身怀私心却假托为公,依着太后的尊位,凭借与皇帝的甥舅关系,树立自己的威权。尚书、九卿、州牧、郡守全都出自王氏,主管掌握国家中枢,结党营私。他们看得上的,加官进爵;他们憎恨的,被诛杀伤害。帮闲的替他们宣传,掌权的为他们说话。排斥、孤立、削弱刘氏宗室,对皇族中有才干的,诋毁而使他们不得提升,让刘氏宗室之人不得在朝廷和宫中任职,生怕他们与自己分权。多次故意提起昭帝时发生的燕王、盖主之乱,使天子对宗室产生疑心,但却避讳而不说吕氏、霍光等外戚擅权之事。他们的内心如管叔、蔡叔那样,反叛企图已经萌芽,表面上却说得跟周公一样,占据重要位置,家族盘根错节,从上古至秦汉,外戚僭越没有象王氏这样严重的。物太盛必然会有非常的变异先行显现,成为预兆。孝昭帝时,泰山上忽然有大石矗立,上林苑枯倒的柳树复苏而立起,接着昭帝驾崩宣帝即位。而今王氏在济南的先祖坟墓,屋中的木柱生出枝叶,枝叶茂盛,上出屋顶,根扎地中。即使泰山大石起立,上林苑枯柳复活,也没有比这更明显了。势不两立,王氏与刘氏也不能并立。如果王氏家族像泰山那样安稳,则皇上就有累卵那样的危险。陛下身为刘姓子孙,守持宗庙,而让国统转移到外戚手中,刘姓皇族降为皂隶,陛下纵然不为自身打算,又怎么向宗庙交待!妇人本应亲近夫家疏远父母家,而今天的状况,也不是皇太后的福气。孝宣皇帝不把权柄交给舅父平昌侯,目的是为了保全他。明智的人造福于还未形成之时,消灾于灾祸还未发生之前。陛下应公开下诏,作出有德于祖宗的决定,引进任用宗室为左右辅臣,亲近信任他们,采纳他们建议。罢黜疏远外戚,不把国家的大权授予他们,罢免他们的官职,让他们回到府邸,以效法先帝的做法,厚待他们,保全他们的宗族,这才是太后的本意,外戚的福份。这样一来,王氏永存,保持爵位和俸禄;刘氏可以长安,不失国家社稷。这是和睦内外亲属,使刘氏子孙绵延不绝的办法。如果不实行此策,春秋时田氏篡齐的事件会再次重现,六卿必崛起于汉,给后世子孙带来忧患。这是已经十分明显的事情。请陛下留意三思。”奏章上去后,成帝召见刘向,为刘向的心意叹息悲伤,说:“你先不要说了,我会考虑的!”然而最终仍不能采用刘向的建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六三回 刘向进言成帝不听 王凤至死举荐王音|大汉雄风|通鉴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