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其争短长,它总是停留在众人都不愿去的低洼地方,所以这种品徳,最接近于“道”。上善的人总是甘居卑下的环境,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远博大,待人善于相助,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诺言,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有不与万物相争的美德,也就不会出现过失,引来责怪和埋怨。

我的解读:

多年的科学研究表明,生命起源于海洋。也就是说,生命来源于水。没有水,体内的一系列生理和生物化学反应就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在短时期内,动物缺水要比缺少食物更加危险。所以说,水对生命是异常重要的。

其他星球上没水,所以没有生命,而地球有,就有生命。就会产生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因此,水对人类是不可缺少的。而水又不和万物相争。万物都是水滋润的,它又何必争呢?

在上一章里,老子以天地之道推及人道之后,这一章又以自然界的水来喻人、教人。

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徳之人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样:一是柔,二是居于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

具备理想人格的人也该具有这种心态,任劳任怨,尽量帮助他人而不争功,学习水“柔弱处下”的徳行。

如在职场,我们应该保持低调,即使本领很强,也不要张扬。与周围的同事搞好关系,别人有困难帮助别人。即使自己身处高位,更不要目中无人,保持一颗平常的心。要多多与下层的人沟通,了解下层人疾苦。这样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自己在其位,也能坐得长久。

“上善若水”是个非常令人喜欢的成语,许多人都喜欢取这个网名。水有形却无状,谁也不能说清水的形状,把它放在什么样的容器里,它就呈现什么样的形状,她生性温柔,就像一个柔弱的少女,羞涩柔韧而又随遇而安,用坝拦它,它就静止不动;抽刀断水,雨水毫发无损。在天则为雨雪云雾,在地则成江河湖海。遇热成汽,逢冷结冰,见风起浪,居高成湍,千变万化。最重要的是,无论它身处多么显贵的高位,都会谦卑地向下流淌。而人类去恰恰相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钟情于高处,但“高处不胜寒”。就会有博弈,有竞争,有成败得失。所以水比人明智,清静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水和“大道”十分相像。水性温柔,大道无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道化育一切而不言功劳。而这正是圣人必备的徳行。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老子最钟爱的是水,认为水徳是近于道的。而圣人是道的体现者,他的言行与水的徳行相似。老子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水的启发。最终结论: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不争”。故无尤。

我们熟知的明朝李时珍就是这样的人。他行医治病,扬仁义之徳,不论穷富,皆悉心救治,有时还免费给人药物。有时为了确认药效,还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试药。全身心扑在中医药草的研究。

后来李时珍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进行野外考察,历尽千辛万苦,作了数万字的访问笔录,花大量时间整理资料,终于写成了有名的《本草纲目》,被后人称为“医圣”。

他就如老子笔下的“上善若水”,以善利人,深沉无争,谦虚勤奋,重仁博施。他的医术令人称道,医徳更为人敬仰。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从自然界当中的“水”身上体察美德,去唤醒本性中原始的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道德经》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