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与家训,同为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有何区别

家风与家训,同为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有何区别

文/成长新视点

家风和家训,虽都与家庭人员及生活有关,内容却截然不同,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传统风尚,属于精神力量;家训是一个家族修身立业的道德规范,属于规章制度。

一、什么是家风。

家风,是指一个家族历经数代形成的传统风尚,也就是体现家族成员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文化风格。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

西晋文学家潘岳《家风诗》:“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在该诗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述自家家世,而是通过歌颂祖德、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

一般情况下,家风是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

家风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家风特点。

1.传统家风,有榜样性、社会性、传承性三大特点,主要代表有两类:

一类是以林氏家族为代表的“忠孝传家”,《林氏家训家规》曰:“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移孝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为大孝”、“孝为立身大本。若不孝于亲则不能忠于国;必反为社会之蠹虫”。

另一类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立志成事”,《家书》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强调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

2.新时代家风,有吸纳性、创造性和创新性三个特点,主要代表两类:

一类是以梁启超、傅雷等著名学者为代表的“诗书传家”传统家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教会了子女爱国报国;对先进科学的接纳,促成了子女立业成才。

另一类是以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个时代的优秀共产党人为代表的“爱党爱国”红色家风。如周恩来总理拟定的“十条家规”,陈云为亲人定下的“三不准”, 朱德总司令的家风“立德树人、勤俭持家”等。

三、什么是家训。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道德规范。它不仅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道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国同构,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家训即是要求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

家训,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是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结语。

自古以来,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家风家训在家庭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家庭成员的处事之理、道德之根、做人之基,更是立身之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风与家训,同为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