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得越早就能学得越好吗?

许多家长对“语言敏感期”这个词都并不陌生,知道自然界的所有动物,包括人在内,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发育计划时间表。但在“语言敏感期”间,家长对“为什么学不好”和“怎么学好”仍有些许迷茫。其中还有部分家长甚至会担心,过早学习英语会影响自己母语——汉语的学习。

其实,这个问题倒是不必担心。脑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从小学习双语,两种语言在大脑的表征区像马赛克一样呈网状交织在一起。实际使用时,大脑会在各自区域间自如跳转,仿佛有个拨片可以任意切换,互不干扰。孩子学习的不光是语言,还包括语言在内的一整套与环境互动的方式。换句话说,孩子会很自然地明白,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使用什么语言。比如家里的老人说的是方言,我们会发现,孩子会很自然地会对老人说方言,跟说普通话的爸妈交流时,立刻就能切换用普通话沟通。但如果成年之后才去学习英语,汉语外语的表征区就是分开的,泾渭分明,是有清晰的边界的两块。两个完全不相干的区域内的语言反而会互相负迁移,形成负面干扰。

所以,英语学习要趁早,越早学,语言间越不会相互干扰。另外,孩子语言学习的敏感期是0-7岁。这个时期内,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最强。

外语启蒙学习要趁早。但是,我们都熟悉这句话:“道理我都懂,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放在英语学习上也是同理,很多孩子都会说:“单词我都背了,考试我都考了,但还是说不溜一句话。到底是为什么?”

英语学习瓶颈的几个“Why”

学习材料层面

国内中小学教材的容量有限和语言材料丰富度不足的问题,使回归应用的语言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上很难真正展开。

理念层面

在英语教学方面,很多教师、家长一直以为词汇和语法知识才是重点,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词汇文化意义、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以及更好地把握语言学习、功能语用及多种语义三者之间关系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呈“碎片化”状态。

有些孩子,初中就出国留学了,碰到一个学期要读三部长篇小说,还要课堂讨论……他们一下子就懵了。国内课堂上根本就没有这种形式,也没有这种强度,孩子们刚开始打开一篇课文,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提不出任何问题,也讲不出任何想法。没有标-准-答-案!

引导层面

语言教学者如果在英语教学上缺乏专业指导,也是造成教学局限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教孩子英语,如果不仅仅是教词汇、语法,应试技巧,究竟还要教给他们什么?

教好学好的几个“How”

1.不仅要读懂句子的字面含义,而且要看上下文,看在语境下的词义,理解其社会属性的含义,也就是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并能够根据证据或事实进行判断、分析和推理。

2.如果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语言学习者,是能将语言材料与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特别是与学习者亲身的经历、经验、观点联系起来。

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原则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信心。孩子需要更多机会能够用英语互动。

3.语言的习得,靠长期积累,实践中出真知。有条件的最好能在学校、家中营造双语环境,让孩子像学母语一样自然地吸收英语。

真人面对面交流,是学习语言的最有效方式。但是目前中国的英语学习缺乏地道的语言刺激,缺乏真正英语环境中的适切表达,没有和外国人高频互动交流,是不会理解英语国家本土概念和文化的,往往是带着中国“散装颗粒腔”的中式表达。有一个非正式但可以用来检验语言水平的标准,就是,语言学习者是否能够听懂英语国家的幽默笑点。

4.除了正式的课堂学习外,还需要多给孩子听英语音乐、看英语动画,更好的是将语言教学融于故事的动画片,打造属于你们的“家庭背景声”。一方面能激发他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他发音的标准和语言表达的适切。研究表明,两岁之后的孩子,就会慢慢丧失辨别母语里没有的音的能力。还需要精选英语学习资源,其中要注意两点:一,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这样孩子才感兴趣;二,挑选通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内容。

5.但单一的学习渠道终觉浅,语言学习的关键是高频长期的浸润。所以,洛橙外教现在正在全力推行的“混合式双师(HOMO)”教学项目,就是为了改变单一线上学习或者传统线下教学的弊端,将两个通道打通,两者扬长避短,让孩子们一开口就是国际范儿。



(文中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语学得越早就能学得越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