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章句集注》講解-92

《中庸章句集注》講解

講之前有兩個問題,有同學問:有喜有樂,喜怒哀樂,那喜和樂是什麼樣的差別?從傳統文化的典籍裏邊體會,喜是內在的,特別是偷喜的時候那更重,而樂表現於外。所以這裏朱子注釋的時候,不說喜怒哀說,如果是說的話很近於喜了,就像“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說,和這個喜,那個說是直接從本性發的,這個喜也是內在的,但是是心中有強烈感受的,所以說如果喜極的話傷身。樂是表現於外的,你樂得很不會傷身體,但是會敗事,樂主要是表現於外的,而喜是表現於內的,樂敗事,敗事之後才生出悲來。這些詞語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體會、琢磨,老師說,自己不一定有那樣深刻的認識,自己琢磨出來,在心中的感受才是真的,這是一個問題。昨天有一個同學問:說“仁者壽”,但是像顏回,稱他亞聖,宋儒說他距聖人已具其體,所謂的體就是仁義禮智之性,那具體而微,只是比聖人稍微差一點,那應該是個仁者,為什麼又短命呢?顏回短命,29歲死的(口誤,29歲髪白,32歲去世),這個事,我們講,當講仁者壽的時候說的是一個現實的理。現實的理是什麼?有仁心,仁者無私,仁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私心。沒有私心與人相處就能和諧,與人相處和諧,像怨恨啊、煩惱啊、仇恨啊,這一切都沒有,心氣始終順,這在中醫上血氣通,沒有疾病,這樣就能長壽,這是現實中的一個理。要是再往高處上說,仁者與人和諧的時候,也和天地萬物和諧,能夠順應天地之氣,能夠按照自己的本命,當死的時候才死,中間沒有其它的因素來影響他的壽命,這是從理上說仁者壽。那顏回為什麼早死呢?這中間又有命的因素,命的因素還是命之理微,你說他生辰八字怎麼樣,我們不知,它有很多微的因素,這個事很難說清。你不能因為顏回是一個仁者短命,就否定仁者壽這句話,不可以以個別的現象來把這個理推翻。問的同學說,他是不是前生修得不好才造成短命?這是從佛家的角度,前世修得不好。那如果這樣判定的話,佛家好像還有一個,那你說顏回29歲就死了,他死了沒有?我說他沒死,沒有死依然合乎仁者壽,是吧?所以思辨這些就是要大家不要急於求一個什麼樣的答案,也不要說,我考慮的這就是結論,這樣在學習中,隨著我們德性的提高,一點一點就能對裏邊的事理有所體會,這也就是學習的目的。很多事理是講不明的,就是講得明,也各在每個同學德性不同,感受的也不一樣。孔子為什麼性與天道,弟子未聞,他不講,很少講性與天道,弟子感受不到。對這些事物,包括前面講的喜與樂這些詞,包括對一些章句的理解,要靠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辨,自己體會,這本身就是一個過程。有些事是沒有辦法有一個確切的結論,如果要一個確切結論就走入西方客觀研究的潮流了。引出這些來,是為大家學習用的,要明白這個道理。這是兩個問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庸章句集注》講解-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