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

西方现代经济学从亚当·斯密起一直到凯恩斯,才明确提出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是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效用,才算是正视资源的稀缺性。你看,资源稀缺这个简单的客观现实,从第欧根尼到凯恩斯,人们花费了2500年才接受,可见接受现实的难度有多大。

不过虽然现实难以接受,但是要开启自己的心智,就必须得接受它。哪些现实我们一定要正视呢?李笑来为我们列出了下面三条。

第一条,速成绝无可能。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间,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的。比如胎儿就一定要经过40周左右的时间才会出生,这个阶段不能加速也无法跨越,谁都没有办法今天怀孕,明天分娩。学习新技能,获得资源,达到目标,改掉坏习惯,都需要时间。既然没有人能够速成,那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一个字“换”,想要什么就拿已有的东西去交换。如果什么资源也没有,那就要先把手上的资源用好,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自己想要的。作者还讲到了一个辅助手段,就是当你每次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要去想“我有什么”,这样能帮助自己戒掉急躁的速成心态。

第二条,完美并不存在。

比如作者在做咨询工作的时候发现,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是有那种不现实的、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越是没有常识的客户提出的要求越不靠谱,因为不懂,所以就胡乱提要求,他们的完美全凭想象,所以经常受到现实的打击,就会表现得很脆弱。大不列颠语料库有个统计数据,“完美主义者”这个词经常和“脆弱”一块出现,并不是没有道理,这是人们记录现实时最常用的搭配。还有很多人因为害怕做不到完美,就迟迟不肯动手,还找借口说这是做不好就不做的态度。实际上没有什么事是一下子就能做到完美的,即使完成的事也不可能完美,我们要接受完美并不存在这个客观的现实。

第三条,未知永远存在。

很多人在学习新事物时,害怕未知,希望一切尽在掌握,总想什么都搞懂,所以常常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比如有人想做一款 App,他就总想把所有的知识全搞懂才开始动手,这就有点像钻牛角尖,因为总有新的东西是未知的。如果不能接受这一点,就容易产生焦虑,导致失去理智,做出令自己追悔莫及的决定。所以,我们应该先接受未知的存在。

怎么接受呢?我们可以尝试把未知分成两种,一种是永远解决不了的,这类问题对我们的意义并不大,可以直接忽略;另一种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也许能解决的,这类问题才是我们要关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