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记端午苏州行

(一)

在出发前不到一周,我和朋友才决定去见见苏州。朋友是个洒脱、浪漫、爱自由的人,“苏州”是她一直想去的地方之一,而我此次不过随缘,临了,我们弃了黄山,直奔苏州而去。

旅行经验丰富的朋友负责了旅行全程的食住行,她制定了详细的景点游玩计划,收藏了推荐的必尝美食菜单。我跟着她,乐得轻松,只顾玩耍。全程的节奏紧凑而不紧张,聚焦而不散漫,总之,是一次愉快且幸运的旅行。

(二)

此次正式游玩的时间是6月6日、7日,但我们选择了提前一晚即6月5日晚即抵达苏州。朋友买的是普通火车票,毕竟经济。对于我来说倒新奇。我大学离家近,回家只有汽车;后来离家远,回家选择高铁+汽车,所以尚未坐过传统的火车。曾听身边朋友说,老火车不仅速度慢且环境脏乱,座位是硬座且狭小;但也听说火车上是一个见证世像百态的地方,小说故事里也常取火车之景。因此,对于乘火车,我既有担忧又有期待。

下午五点多,我们提前到达南京站,如果乘高铁则去南京南站。两个地方果然有些不一样。大概是因为假期尚未到来,乘客并未达到拥挤的状态。进了检票口,走过一段天桥,再下台阶,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绿皮车”。比想象中的样子好许多,深沉的绿色配上醒目的交通黄,我给其第一印象打上90分。上了火车以后,坐定下来,因为之前的耳闻,反而感觉超出预期。尽管座位没有小桌板,空间稍显拥挤,对坐排列不够隐私,但若考虑价格,不得不说是划算的。在时间上,原以为苏州与南京可能一小时就足够,后来才知道高铁尚需一个半小时,而普通火车则需近3个小时,但好在与朋友作伴,时间的长短无关紧要了。而至于期待的火车故事,这次则仍然留在期待里了。

抵达苏州火车站已经过了9点,至酒店放下行李,我们按奈不住初到的欣喜,出门去逛“观前街”了。走在街道上,仿佛有小南京的味道,一样的古树阴翳,一样的一马平川。然而,与南京不同的是,在这里,9点多的景点街道竟已不见什么行人,店铺皆已闭门,好不寂静,想觅食的我们转了几圈,最终我们在苏州的第一顿饭是:串串。朋友是个不吃火锅的人,但找不到可替代的选择,又不忍让我挨饿,只好舍命陪君子,深夜一起“吸毒”。回到酒店,已近凌晨,洗洗漱漱,不知到底多晚,两人在聊天中入梦,翌日的清晨已然在等待着我们。

(三)

6点的闹钟响起,二人起床。早饭已经计划好,要去品尝有名的“哑巴生煎”。我们去时,虽然店里位置接近坐满,但还不算遇上高峰,我们坐下开吃的时候,队伍才开始排起来。南京食物偏酸甜,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来适应,不曾想,苏州更甚。大概任何一种食物,在姑苏都可以做成甜的味道吧。早上去的早,店里只有肉馅生煎,素生煎在10点(或9点,记不准确了)以后才供应。生煎包外层煎至脆黄,咬一小口,汤汁就会流出来,肉馅很足,微微泛甜,值得尝试。不过清早来吃,仍免不了觉得过油。幸好,我们还点了一碗荠菜混沌,混沌很大一个,像饺子,刚好中和一下煎包的油腻。


哑巴生煎

早饭完毕,我们按计划去往第一站:“狮子林”,预约时间是7:30。朋友笑称“我们和老年人是一拨的”。不过真正到那里,已经8点了。这时,天气还特别凉爽,我们大概也是当天最早进入的一批游客。偶尔跟着旅行团听几句讲解,大部分时间自行游览。按照朋友做的功课,狮子林是禅宗寺庙园林,在佛学中佛为人中狮子,狮子座为佛之坐处,泛指高僧坐席,林即禅寺。但狮子林又只设法堂,不设佛堂,建筑题名却又寓于禅宗特色,比如立雪堂、卧云室、指柏轩、问梅阁均取自禅宗公案。尽管不懂其中的内涵深意,但能感受到园中门廊的曲径通幽,假山的复杂多样,湖心亭、画舫、荷叶池塘相映成趣。登上园林西部有一“听涛”处,朋友对此大赞,构想了一幅闲趣图:憩于石凳,远观假山、近听水声、摘树上野果,与朋友对谈,好不快哉!

从狮子林出来第二站是苏州博物馆。来苏州,感到特别方便的地方在于,可看的景点是聚集的,步行即可互通。狮子林、苏博、拙政园、平江路都相隔不远。来苏博不久前,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那时候才知道苏博是老先生设计的,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家,此时前往瞻仰先生的作品,也算是对先生的凭吊和怀念吧。如今,各地博物馆基本免费开放,但需提前预约,苏博也一样,我们预约的时间是9点。通过身份证验证入馆。馆内提供两个时段的志愿者免费讲解。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里的讲解了解各文物历史。还有租赁可用的耳机。我们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自己观看,只有在参观镇馆之宝时听了公众号语音讲解。与南京博物院相比,苏博的藏品在数量上要逊色许多,据当日所见,只有一层常设展厅,主要陈设吴地文物,包括佛教舍利宝幢、佛像、佛塔,各种瓷器,书画作品,雕刻作品,服饰等。其中镇馆之宝之一的真珠舍利宝幢,其精湛技艺让人叹为观止。二层是特展馆。地下层是文创商店。整体建筑极富特色,玻璃设计使馆内得到最大程度的采光;水池设计,从高层向底层倾泻,馆内水声淙淙;而出了门,在对面街道远观博物馆,则见青灰屋顶、白色墙体、线条分明,又浑然一体,仿佛画家笔下的珍品。约两小时即可较为仔细地看完全馆。每次去博物馆,不得不感叹历史之深邃、文化之厚重、前人之伟大,无奈学识浅薄,往往仅能受一点点熏陶而已,但或许与我而言,这就足够了。当日最有意境之处,莫过于恰逢大雨,我们从馆内出来,见水塘中雨滴铺开一圈圈层层叠叠的涟漪,睡莲浮动,炎热的温度下降的刚刚好,不由得为这份喧闹中的恬静心生惬意和感动。

远观苏博
雨中苏博

等我们真正离开博物馆,天空似解人情,转眼间天朗气清了。苏州本明媚江南之地,但这里却也盛吃面食,苏面有苏面的味道,我们中午的午饭便是在苏州老招牌朱鸿兴面馆解决的。面条极细,加上配菜,口味浓郁,隐约之中仍透露着甜甜的味道。偶尔品尝,甚觉欢欣。

(四)

午饭之后,我们按照计划前往“拙政园”和“平江路”。拙政园和狮子林同为园林翘楚,个人感觉,拙政园除了几无假山,其他池塘、楼阁似为狮子林的升级版和扩大版,比狮子林更有私家园林闲适、开阔、宏伟之感。于园中漫步,似乎时间也慢了下来。走到出口,朋友免不了叹一声:终于出来了。园中游览时,印象最深是“香洲”舫神遇吹乐器的老先生。老远听见乐声,不知从何处传来,只是连我这不懂音乐之人也为之吸引,心中自然平静下来。当我们进了“香洲”,才见一老先生端坐在木椅上,未敢走近,他手中拿着似是竹子制成的一种竖笛吹法的乐器,但长度约为竖笛一半,圆粗却有笛子四五倍。似旁若无人,一曲终了,先生停歇活动一下手指,待我走至出口处,乐声再次响起,若非身为游客,倒真希望坐在舫外,听先生吹曲也是满足的了。

下一站去往“平江路”。入口处的“平江路”露出一副破旧颓坯的模样。再往里走,满目所见的珍珠和衣服商店扫人兴致,直到路的深处,“”狐狸家酸奶酪”出现,两只吃货又心满意足了。七拐八拐,下一个岔路口,“猫的天空之城”正旁边进去便是“丁香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人们经常误以为这里便是诗人笔下浪漫的“雨巷”,实则只是物物相托罢了。狭窄而悠远的巷子,门庭大多紧锁,墙土稀疏,原本的涂白早已泛成青黑,石板路一节一节的延伸。抬头一见,几列电线将上空一方区域笼罩,原想拍出五线谱来,无奈作罢。返程途中,一位老爷爷,身旁跟着两位小朋友,二人正在追逐,当我目不转睛的向小朋友投以微笑时,可爱的他倒和我打起了招呼,“你好!”声音清脆而略带羞涩。朋友说,“这么有礼貌。”并开始羡慕起生长在这里的孩子们来。不过,眼睛所见和实际可能是两回事,每天面对四面八方的陌生游客,他们真的喜欢这样的环境吗,他们的成长会受到怎样的影响,非身处其中,恐怕未必能体会真切。


PS:自知有流水记账之嫌,但仍决心完成,留待下一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记端午苏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