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总结我们的认识》

【备课设计】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植被是否对土地侵蚀有影响

教学难点:归纳影响地表形态的因素,解释典型地貌形成原因

教学流程:推测5种典型地貌形成原因→回顾单元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归纳影响地表形态的4种因素(地震、火山、风、水)的特征与异同点→侵蚀概念→探究植被作用的实验→减缓水土流失的方法→课后思考植物生长除了水、肥料、空气,还需要什么条件?

【教学反思】

1总结课板书设计建议以表格为主,从影响因素、作用、位置、特点等方面进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2高段的总结课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各自将一节课的内容,限时3分钟,开展小组自评与互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胆量、综合概括、口语表达能力。

3可以用“蜀犬吠日”的典故讲到四川地区多雨,过渡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从而为如何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铺垫。

4在设计实验探究植被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时,需要强调只有“有无植物”一个因素不同,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思想。

5植物可以选择花坛里的青苔,土壤需要用同种土壤,降雨器除了可以用塑料水瓶外,还可以用塑料透明的杯子,叠着扎孔,会比扎瓶盖轻松。

6如果是教室里的演示实验,可以请学生上台,接力模拟降雨,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7分析实验现象的时候,学生都能说到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但是枝叶的缓冲作用需要结合雨水在土地表面砸出坑来引导。

8个别班的材料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学生发现本该无土的那盆土里长出了一颗新芽,可以用“独木难支”的典故来解释为什么有植物土壤也会被水带走,为后续“退耕还林”政策铺垫。

9除了退耕还林,还可以拓展“退林还耕”政策,让学生对我国的国情,对粮食现状、林业现状有更深刻的认知,引导学生珍惜粮食,爱护环境,关注环境与社会的关系。

10课后思考植物生长的条件,借此开启《光》单元。

本周还带学生进入实验室,第一节课需要注重路队秩序、课前准备情况与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座位可以经过学生自由分组、班主任协助调整的方式来确定。

因为有连堂实验课,所以需要和学生提前约定好,没有老师允许,禁止提前进入实验室。

你可能感兴趣的:(2.7《总结我们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