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美善八德——父母讲给孩子的品德启蒙课(十二)

忠,忠诚、忠贞

忠之典故 一

北魏时期征兵的规定是,每家必须出一名男子去打仗。但是花木兰家中,父亲已经老迈,其弟弟尚且年幼,花木兰毅然决定女扮男装,以代父从军。

战场上,她不惧艰险,奋勇杀敌,征战十多年,屡建功勋,全军上下,都没有人发现她是个女子。

凯旋归国后,皇帝面见了花木兰,对她的事迹非常感佩,给予封赏。

木兰从军

注解:花木兰代父从军,英勇抗敌,忠孝一体,令人钦佩。

忠之典故 二

生于战国末期的蒙恬,出自名将世家,自幼胸怀报国之志。

蒙恬成年后作为将军,助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之后又率领秦军征讨匈奴,并修筑长城,令匈奴几十年都不敢再来侵犯。秦始皇非常器重蒙恬,将其称为忠勇的化身。

秦始皇晚年,在外出巡游时病故,他的一个名叫胡亥的儿子,拟造假的遗诏,让自己继位为皇帝,诛杀了二十多个兄弟姐妹,以避免他们争权,并且为了防止蒙恬干涉,发信给蒙恬,编造了许多假罪名,让蒙恬自杀谢罪。

蒙恬掌控着三十万大军,本可以兴兵讨伐胡亥,但是他惦念着秦始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也不想辱没家族世代忠良美誉,最终交出兵权,服毒自尽。随后蒙恬的家族被胡亥灭门。

蒙恬

注解:蒙恬的忠贞令世人感怀,但同时也嗟叹不已,“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或许在古时比较受认同,而当今社会,通常视为愚忠,我们更希望看到蒙恬起兵伸张正义,那才是报效家国的方式。

忠之典故 三

三国时期的赵云,是广为后世所知的名将,大家敬仰他的正直、忠贞。

在刘备弱势的时候,赵云义无反顾地投效刘备军,此后终生追随,立下赫赫战功,其中尤以“长坂坡单骑救幼主”的事迹传扬最广泛,直至七十多岁,赵云依然在蜀国前线征战,最后病故于军营中。

赵云不仅极尽忠诚,还不甘愚忠:初见刘备时,他就告诫刘备不能做有违道德的事;当刘备夺取西蜀,与众将士大谈如何瓜分田地房屋时,赵云站出来,指出田园房舍应该分给百姓,才能得民心,否则百姓只会把我们当做贼匪一样的侵略者,刘备当即采纳;当刘备心怀仇恨,兴兵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时,赵云更是极力劝阻,但刘备这次没有听取,执意出兵,最终全军覆没,抱憾而死。

赵云

注解:赵云不仅是刘备的武将,更有如刘备的良师挚友,赵云不断修正刘备的错误,避免他误入歧途,刘备若是泉下有知,想必会懊悔没有听信赵云最后的意见吧。身为人臣,做到赵云这样忠贞不渝、刚正不阿,是最理想的状态。

忠之典故 四

西汉时期,汉武帝任命张骞作为大使,出使西域,以联合月氏族,一同夹击匈奴族。

张骞欣然领命,携带了一百多名随行人员,向西域进发。途中不幸被匈奴人抓获,匈奴人软禁张骞长达十年。

但张骞依然没忘记汉武帝所托付的使命,一日趁匈奴守卫疏于守备,带领随从逃出,继续完成使命,联络到了月氏部族后,表达了汉朝的亲善意向,之后返回汉朝。

返回途中,张骞的使团不慎走入了匈奴新拓展的领地,又被匈奴所擒获,被监禁一年以后,匈奴爆发内乱,张骞趁乱得以逃回汉都城长安。

汉武帝因其忠心报国、不忘使命,予以嘉奖。

张骞

注解:张骞的事迹,体现他了对汉朝的忠诚,和对汉武帝之托付的重视,这种历尽万难而初心不改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传颂。

你可能感兴趣的:(修身美善八德——父母讲给孩子的品德启蒙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