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学会一种新知识不如掌握一种获取知识的能力,《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教会你如何通过书与智者交谈。

《如何阅读一本书》-精读

(对应原书页码)

Day 1(P7-P51)

NO.1 阅读是一种能力(p7-p10)
NO.2 阅读是一门艺术(p10-p17)
NO.3 阅读的四个境界(p18-p21)
NO.4 基础阅读与检视阅读(p22-p35)
NO.5 速读的技巧(p36-p41)
NO.6 读者是怎样炼成的?(p42-p51)
NO.7 练习与预习

 

Day 2 (P55-P163)

NO.8 天使投资的一般性流程
NO.9 分类(p55-p68)
NO.10 透视一本书(p69-p87)
NO.11 炼字,炼句,炼主旨(p88-p122)
NO.12 这本书写的怎么样?(p123-p163)

 

Day3(P167-P203)

NO.13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p167-p168)
NO.14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p168-p176)
NO.15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p177-p186)
NO.16 如何阅读故事书(小说)?(p187-p192)
NO.17 如何阅读史诗和戏剧?(p193-p197)
NO.18 如何阅读抒情诗?(p198-p203)

 

Day 4(P204-263)

NO.19 如何阅读历史书?(p204-p212)
NO.20 如何阅读传记与自传、新闻和文摘?(p213-p221)
NO.21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书?(p222-p233)
NO.22 如何阅读哲学书?(p234-254)
NO.23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p255-p263)

 

Day 5(p267-p368)

NO.24 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p267-p272)
NO.25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p272-p289)
NO.26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p290-p316)
NO.27 如何检验阅读效果?(p317-p368)

 

 

NO.1 本书导语:阅读是一种能力

在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们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更多的信息是否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世界?

可能今天的我们都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中获益良多,但原书的作者却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消极的观点:过多的信息甚至成为了思考的阻碍。原因在于,我们接收到了太多经过媒体“设计”过的信息,当信息加工成结论的过程被整理的过于高效,会让长期接收此类信息的读者慢慢失去这种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我们也把这种能力称为“理解力”。

如果你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力,那这本书就是为你写的。

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并不容易,我们还需要学习更多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在这里作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棒球运动中投手与捕手之间的合作关系,如何让信息更好地传达是作者的能力,而在阅读过程中让信息更好地接收,这同样也是一种能力。

但是这个例子并不完全准确,因为投手投出的球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接住了,要么没有接住,而阅读却不是,每个人接收的程度都会不一样。而作者认为,接收的程度与阅读的主动性有关——阅读越主动,读书的效果就越好,而阅读的层次越深,对于主动性的要求也就越高。

 

 

NO.2 阅读是一门艺术

  • 今日导读

关于阅读,我们往往做得很多,却没有认真地研究过“阅读”本身。那么,阅读有哪几种境界?好的读者又是如何炼成的?

今天,我们将一同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阅读这一门艺术,在于尽可能地掌握获得每一种信息的技巧。

在这里,作者给阅读下了一个定义真正的阅读是通过独自死磕文字,让理解力逐渐变强而达到自我提升的过程。”这一点也类似于学习的过程。

在教育领域上,通过判断有没有老师,我们把学习分为“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和“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而阅读的艺术则包含所有的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即:“思考,观察,记忆,想象力,分析和省思能力。”

在书中,作者认为掌握没有老师指导的自我学习能力会更加重要,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要独自去面对。当我们减少了对于老师的依赖,我们可以更好的独自思考与分析。

这本书就是教会我们,如何把书变成最好的老师。

  

NO.3 阅读的四个境界

当我们开始学习阅读的技巧之前,首先得简单了解阅读的四层境界。作者认为,这层境界之间是渐进的,也就是说,第一层不会在第二层中消失,第二层又包含在第三层中,第三层又出现在第四层中。在这里我会粗略地介绍这四层境界,而在后面的卡片中,会更详细地介绍。

首先,阅读的第一层境界叫做“基础阅读”。这第一层的确也算不上什么境界了,简单的说,就是认识字,能知道作者的每一句话究竟在说什么。这基本上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

而这第二层境界,叫做“检视阅读”,其特点在于强调时间。简单地说,就是“用最少的时间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区别于“基础阅读”,你还得了解一本书的“结构”,“包含的部分”以及“分类”。(这也是熊猫书院正在帮你做的事情之一,用最短的时间帮助你完成这一步骤。)

第三层境界称为“分析阅读”。重点在于如何把一本书吃透,这也是这本书最着重强调的一个部分,这其中会有大量的技巧可以运用,你也会在本书中学到。但是作者也指出,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仔细去精读。

阅读的第四层境界,也是最高境界叫做“主题式阅读”或“比较阅读”。这时候我们要读的不是一本书,而是同时阅读某个主题的多本书,主题阅读涉及的方面非常之多,甚至需要架构出可能没有在任何一本书里出现的主题分析,这种阅读方式非常的复杂但也非常的有效。

 

NO.4 基础阅读与检视阅读

基础阅读能力的获取大多是在我们孩童时代就已经完成的事情,当完成“认字”,“增加词汇量”到“对句子的理解”的学习过程,也就获得了基础阅读的能力。

而检视阅读才算真正的开始阅读,在本书中,作者把检视阅读共分为了两种:“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和“粗浅的阅读”。

 1. 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首先我们来谈第一种“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检视阅读的一个重点在于“少量时间”,这时候你需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侦探,你的任务是用最少的时间寻找这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当然,你不能放过书里的任何一个细节,包括“书名”,“副标题”,“序言”,“目录”,“索引”。然后再从目录里挑选几个你看起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章节来看看,最后一步就是把书打开随便翻翻,随便挑一些阅读一下。

待你完成这些步骤,你应该就能有了大概的判断:这本书大概是说了什么?这本书值不值得我继续读?如果你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完成检视阅读的第一部分。

 2. 粗浅的阅读

接下来的第二部分叫做“粗浅的阅读”。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我们信心满满的准备去啃某一本书的时候,读前两个章节就觉得很费劲,慢慢的,当我们刚拿起这本书时的激情被这种痛苦消磨殆尽的时候,突然手机来了某条消息,你如释重负的告诉自己:"算了,今天先读到这儿吧,下次有时间再读。”但很可能这本书就永远的躺在你的书架上了。

如果这段描述说的就是你,那你可以试试这种方法了,“粗浅的阅读”的重点在于——不停顿,哪怕读到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查资料,直接忽略掉,把重点放在自己看得懂的地方。

可能最后你只读懂了书里的一小部分,但是也没有关系,请把关注的重点放在那些你已经读懂的地方,你可以告诉自己:“起码我已经读懂了这些,已经很棒了。”

毕竟,能享受阅读的乐趣是学会阅读的前提。

 

NO.5 速读的技巧

因原书关于检视阅读的描述过于理论,我在这里引用德国作家克里斯蒂安·格吕宁的《快速阅读》所介绍的技巧。

(注:以下内容不是本书的内容。)

第一步,找出一本书,借助手指,指尖指着要读的地方读,通过强行地提高手指的移动速度来提高阅读速度,集中注意力,在你理解的基础上速度越快越好。

第二步,连续阅读三分钟,并且记录下三分钟共阅读了多少的内容,进行标记。

第三步,再次阅读这些你记录的内容,把手指的移动速度加快,需要在两分钟内完成阅读。

第四步,你需要重复上一步的操作,但是要把速度提高到一分钟,这时候你的阅读速度已经提高了三倍,你还要不断练习从而让自己适应这个速度。

经过这些训练,当你每分钟阅读的字数达到在900字左右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逐渐开始摆脱“默读”——即脑海呈现的不再是声音,而是信息本身。只有“读书”变成“看书”,你的阅读速度才会真正提升。

 

NO.6 好读者是怎样炼成的?

睡前,你坐到床上,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灯光有些昏暗,像电影里的某个镜头。你拿起了某权威机构推荐的不可不读系列中的一本书,可能你遇到了一些晦涩难懂的语句,事实是没读多久就开始有些睡意,你发现自己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最后只能以一场美梦结束了今天短暂的阅读之旅。

你可能会想,一定是在床上太舒服了?或者应该怪灯光太昏暗?当然不是!问题是在于你不够主动。在刚刚的学习中已经提到的词,“主动”

作者在这里对“主动阅读”的定义是: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是的,阅读的艺术就是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

书中给出了阅读者需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一:整体来看这本书在说什么?

你需要想办法找到这本书的主题以及从属的关键议题。

二:作者在细节上说了什么?

你需要了解作者的特殊观点。

三: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四: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掌握阅读艺术的精髓在于不断提出问题并尝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 。我们可以以笔记的形式来对待这些问题,你需要把答案写出来,因为逼迫自己表达是主动思考的重要形式。

 

NO.7 练习与预习

学习完今天的内容,不妨试着找一本你曾经“半途而废”的书,用“检视阅读”的方法来测试一下,看看短时间内你能读到多少有用的信息。

另外关于速度,我简单地测试了一下,目前一分钟我可以阅读的字数在七百字左右,你也可以测试记录下自己一分钟能读多少字。

 

思考与讨论:

关于明天的学习,我们会介绍大量的技巧来帮助你透视一本书,在开始正式的学习之前,我希望你能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我已经真正地读透这本书了”?另外,可以和班级里的同学一起讨论。

 

NO.8 天使投资的一般性流程

 今日导读

 如果说昨天我们学习“检视阅读”的目的在于了解一本书,那么我们今天学习“分析阅读”的目的则在于“吃透”一本书。在这里我也得强调,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你去“吃透”,因为这的确很复杂且耗费时间精力。但是你一旦决定要完全地“吃透”这本书了,那么你就需要学习今天的内容来获得一些重要的技巧。

 

原作者在论述这部分的方法时偏向于方法论,为避免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因为枯燥难以记住这一重要的方法流程,所以我增加了这一部分内容以帮助解释和记忆。

(注:以下不是原书的内容,若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可跳过。)

在这个创业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天使投资”的流程,来学习“读书”这件事,因为它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果你认为我说的相似性只不过在于它们都可能带来超高的回报率,那你就低估了我对“惊人”的定义了。事实上,它们在流程上也非常相似。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流程与规则:

  1. 不同项目的投资逻辑不一样,所以投资的第一步是对项目做好分类;
  2. 接触项目之后就需要仔细研读商业计划书,首先了解这个项目究竟是在做什么,其次找到该项目的商业模式,并推演该流程是否流畅,最后评价这个项目究竟解决了什么需求,并判断这个需求是否为真实需求;
  3. 接着投资人还需要把创业者约出来面谈,关于商业计划书中的核心点,需要确认双方的理解是否一致;
  4. 如果项目进行顺利并达成了投资意向,投资人还需要对这个公司进行更深入的调查。
  5. 等到投资环节已经完成,还需要不断地与创业者进行密切沟通,确定项目进展。

以上这些流程,也基本对应着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十一个分析阅读的规则。

 

NO.9 分类

因为面对不同类型的书,阅读方法完全不一样。所以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你阅读之前就知道。

但是在这之前,我们起码得学会如何分类。

首先,从是否虚构,我们可以将书分为“小说类”与“论说类”两大类。一本论说性书籍的主要目的在于传达知识,而我们的分析阅读会更适用于这一类书籍。

然后,我们继续把论说类书籍进一步细化,可分为“理论性作品”与“实用性作品”。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一直在说“理论”和“实用”这两个词,但是与这里说的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任何一本教你该做些什么,或者如何做些什么的书都是实用书。(哪怕你读完之后发现这本书里的观点一点也不实用,只要它尝试说服你要怎么去做,这样的书都是实用书)

任何一本指南类的书都是实用书,实用书常常出没在经济、政治、伦理等类别书目里。而理论类的书重点在于传播知识,即陈述“什么是什么”,比较常见的是历史、科学、哲学、数学等。

到目前为止,我们先了解这些大的分类即可,后面还会继续细分。

 

NO.10 透视一本书

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骨架,而分析阅读的目标之一就是寻找出这副骨架。这里就涉及到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也就是说,你要尽量简短地说出整本书的内容是什么,而且不能满足于一个模糊的概念,阅读论说性的书籍往往可以直接在摘要、序言、目录等部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但也有一些书会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分析阅读的第三个规则。

分析阅读的第三个规则是: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并说明他们是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的。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创造出的艺术品,它也同样具备艺术品的整体性与复杂性。一本好书,不仅仅是内容的简单集合,还会有完善的架构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

当你已经熟练地运用第二、三两个规则,你就会发现你对整本书的方向已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要提到的是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把这几个规则连接在一起,就是:你需要在书中找到一些问题,并进行分类。哪个是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如何被论述的?剩下的问题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理论性的,哪些又是实用性的?

 

NO.11 炼字,炼句,炼主旨

分析阅读的第五个规则:找出重要的单字(word),并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这句话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比理解要难。

首先,什么样的字才算重要的单字呢?在这里我们也有一些经验可以帮助寻找这些单字。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这重要的单字,往往就是最让人头痛的字。因为它有可能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接触到的,作者一般也会在书中将这些重要的字标注出来或反复强调。

但仅仅找到这些单字还不够,我们还得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最精确的意义。因为这些单字在生活中可能非常普通,但是在书中它往往被用于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比较上下文来推敲这些重要的单字,直到确认你理解的就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找到了重要的单字,接下来就到了第六个规则: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我们同样可以运用找到单字的方法去寻找这些句子。当我们找到了关键句,那么如何确定我们真的理解了它的主旨呢?作者在这儿给出了两种测试方法:

1.“用你自己的话来说”,如果要你就作者所写的某个句子作解释,而你只是重复他的话,或在前后顺序上作出一些小小的改变,那你最好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这句话。

2.你能不能举出一个自己所经历过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或者与主旨相关的某种经验?

分析阅读的第七个规则是:从相关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础论述。但这是有很大难度的,因为论述可能出现在句、段,甚至段的集合中,更何况,每一本书都有许多段落根本没有任何论述。

因此,关于第七个规则,还可以用另外一个公式: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可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出来。你要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

 

那么具体要如何做呢?

首先,找到论述中所包含的声明,也就是你为什么该接受作者这个论述的理由或者是这些理由带领你到什么样的结论上。

其次,你需要区分不同的论述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前者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事实证明某种共同的概念,后者用连串的通则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概念。

最后,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当你明确了文本的共识、主旨和论述,那么分析阅读的第八个规则便水到渠成了,而这也是诠释内容的最后一个步骤:找出作者的解答。

经过前面的积累,你对这本书已经有了相当多的了解,你也该回应一下第一阶段的规则(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NO.12 这本书写的怎么样?

好的阅读更像是一场对话,只有完成了这场对话,才算是完成了一次阅读。

当然,这里的“对话”并不是随意的,你需要非常明白“文法”、“逻辑”、“修辞”这三种艺术是如何协调与掌控的。这里也就引出来分析阅读的第九个规则: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者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第九条规则要说的是,当你没有明白作者在说什么时,也就没有资格去评判。这是鼓励读者在作评判之前,要明白评判的前提。事实上,没有一本好书会好到无懈可击,但是公正合理的评论者却少之又少。

希望你不要是一个阅读的“狂躁分子”,如分析阅读的第十个规则所说: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就像反对他一样,你也要有同意他的心理准备。

要做到这一点,你就需要明白第十一条规则: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判前,都要找到理论依据。

事实上,关于反对作者的具体步骤,作者还给出了更细节的方法。秉持着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并不带偏见的原则,你可以运用以下概念向作者说明:

  • 你的知识不足。在这里要注意的是,除非这些知识确实相关,否则就没有理由作这样的评论。而且,要支撑你的论点,你需要阐述出作者所缺乏的知识点。
  • 你的知识错误。要想作这个评论,你必须要能说明事实,或是能采取比作者更有可行性的相反立场来支撑你的论点。
  • 你是不合逻辑的。这就是说作者的推论荒谬,一般来说,荒谬有两种形态:一是缺乏连贯,另一个是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要批评这两种问题,读者一定要能列举精确的证据,而那是作者的论点中所欠缺的使人信服的亮点。
  • 你的分析不够完整。最显著的缺陷就是作者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然而任何人都可以这样评论一本书,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作者的工作也是有限的、不完整的。

至此,我们也就完成了分析阅读的所有规则,但是作者也强调了这些规则是理想化的,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地用这种方法去读每一本书。无论如何,这些规则只是衡量阅读层次的理想标准。你是一个好读者,应该达到你能够达到的阅读层次。

 

思考与讨论: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析阅读的十一条规则,至此你还记得哪些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将其表述出来,看自己是否掌握和理解了今天的内容。再想一想今天的内容存在哪些你不赞许的地方,试着理性的给出答案及理由。

 明天,作者将为我们详细介绍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在开始明天的阅读之前不妨想一想,你是如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的,还是无方法可言,闷头开读。如果你有自己的一套,可以记录下来,与明天作者介绍的方法进行对比,看有哪些优缺点。

 

 

NO.13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今日导读

在学习了如何进行不同深度的阅读之后,对于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作者也进行了详细介绍。总体来看,我们身边大部分人的阅读都是以小说等故事书为主,但是,我们真的会读小说吗?那些我们常常敬而远之的哲学和科学类书籍,要怎样才能读下去并读懂呢?戏剧、史诗、抒情诗又要如何才能体会到它们的美呢?

在原书的附录,作者提供了一份建议阅读书目,作为阅读不同读物的参考书籍。我同样建议,在阅读下列内容时,我们可以写下计划阅读的书目,在阅读完今天的内容后,试着用以下方法翻阅计划阅读的书籍,唯有如此,才是达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这类实用书阅读的真正目的。

 

NO.14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我们刚好可以以这本实用型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来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

目前市场上的畅销书很大一部分都是实用型的书籍,如时间管理、理财规划、烘焙烹饪、长跑健身等等,这类型的书,特别是自我管理类的书籍,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心灵鸡汤。其实分辨一本书是心灵鸡汤还是好的实用类书籍,方法很简单:检查作者是否提出了合理的可执行的,并且效果可检验的方法。一本好的实用型书籍,作者会用详细的理论支撑他提出的观点,而不是由一个个“我有一个朋友”类似的特殊案例,来论证他想教会人们的普遍性规则。

事实上,一本好的实用型书籍,基本都不会有太大难度,作者通常会先对规则进行理论性的解释,比如这个规则的目的、原理等支撑资料,再把这个规则简化为一个直观并且可执行的方案。

我们以《如何阅读一本书》为例: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第三个规则是: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这是书里的两句话,简单易懂,理解起来几乎没有任何困难。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信任这个规则的基础上,找到书里的可执行规则,然后用行动去解决问题。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前几天学习的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的规则在这里并不冲突,比如寻找主旨对于实用型书籍来说也就是规则。

总之,我们始终要牢记的是——任何一本实用型书籍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实际的问题只能靠行动来解决。因此,就算你阅读的是一本实用型的好书,如果你只是看完而不去行动,那它对于你来说就和一本心灵鸡汤无异。

 

NO.15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之前我们谈的都是主动阅读,不过对于想象文学,我们可以暂时回到被动状态,因为我们需要深刻的思考,但也需要适当的娱乐,想象文学能带我们暂时逃离现实,进入到一个更广阔更深远的世界中。

阅读想象文学的规则总体上来说和其他类型的书是类似的,但作者重点强调了两个不要:

一、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二、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简单地说,我们在阅读时,要尽量去感受想象文学带给我们的感性经验,弱化理性分析,虽然作者花了一定的篇幅来分析诠释规则,比如分析框架、主旨等,但他同样也说这是不值得提倡的做法,也就是说,如果你非要理性分析就按这个规则,但是最好不要。因此笔者认为找主旨和框架的任务是次要规则,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全身心投入想象文学构造的世界中,对于重点内容在书中做简单的记号即可。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想象文学作品之一,《西游记》或许是大部分人想象文学的启蒙之作,只不过,这个启蒙大多来自电视剧版的《西游记》,我们可以借着这个记忆,来学习想象文学的阅读方法,因为这两者的学习模式非常相似。

下面这段摘自《西游记》第七十九回《寻洞擒妖逢老寿,当朝正主救婴儿》:

大圣闻言,即令土地回去,与八戒跳过溪来,寻那颗杨树。果然有九条叉枝,总在一颗根上。行者吩咐八戒:“你且远远的站定,待我叫开门,寻着那怪,赶将出来,你却接应。”八戒闻命,即离树有半里远近立下。这大圣依土地之言,绕树根,左转三转,右转三转,双手齐扑其树,叫:“开门,开门!”霎时间,一声响亮,唿喇喇的门开两扇,更不见树的踪迹。那里边光明霞采,亦无人烟。行者趁神威,撞将进去,但见那里好个去处——

在读这段文字时,你或许在脑海里想到了这个画面,孙悟空搔首挠腮,绕着杨树转圏圏,八戒举着耙微弯着腰,离树远远站立。没错,此刻你运用的正是你的想象力,就像你坐在电视机前看西游记时,你丝毫不会理会电视外的世界一样,同样,你在阅读想象文学时也需要全然地接受文字创造的奇妙世界。

 

NO.16 如何阅读故事书(小说)?

接下来我们会具体分析更广义的想象文学类型,小说、故事、戏剧、抒情诗等。

小说可以说是大部分读者偏爱的读物,然而许多人的小说阅读还停留在流行小说或者畅销书上,对于经典名著,大部分人的态度还是尽量远离,也有许多人尝试阅读之后抱怨根本读不懂。

的确,许多大部头的名著都是史诗级的巨作,大量关系复杂的人物,大段历史背景的讲述,整页的风景描写,看似平淡无趣的故事情节,导致许多人在读完前面几页后就主动缴械投降,敬而远之。但是,名著真的有这样难读吗?

作者提出了一个拯救方法——快速并且全心全意地读。这个规则看似简单,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绝佳方案,我们常常以为,开头读不懂的状态会一直持续,为了避免读完这本书还是不知所云的情况,大部分人干脆开头就放弃了,而作者要大力澄清的是:读到后面内容或许可以解决你前面的疑问。

我们以这本常年占据“读不下去的名著”排行榜前三的作品《百年孤独》来分析故事书的阅读方法,下面是第一章开头部分的内容: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这块天地还是新开辟的,许多东西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点点。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他们首先带来的是磁铁。一个身躯高大的吉卜赛人,自称梅尔加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象鸟的爪子,向观众出色地表演了他所谓的马其顿炼金术士创造的世界第八奇迹。

看完这一小段,你可能会发现许多阅读障碍:马孔多在哪儿?笛鼓是什么?梅尔加德斯这个名字这么长怎么可能记得住?甚至很可能,你认认真真地看完整一章的内容后,还是搞不清人物关系。此时你要做的,首先是相信开头读不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然后再心安理得地继续快速读下去。

试着分析一下就知道了,《百年孤独》描写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历史,跨越了布恩迪亚家族整整七代人,我们怎么能妄图通过一两个小时的阅读就完全读懂呢?即使并非史诗级的著作,而是一本看上去薄薄的册子,如果描写分析非常深刻,我们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读懂。就如我们转学到新学校,也至少要花上一个星期才能把班上的同学认清。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因为开头读不懂就不读下去,要相信,一个人名出现十次和出现一百次对你造成的影响是绝对不同的,我们在阅读小说时要做的,就是不要太在意暂时的障碍,放宽心继续读下去,自然会柳暗花明。

 

NO.17 如何阅读史诗和戏剧?

作者认为,在西方传统文学作品中,最伟大但最少人阅读的就是史诗,比如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维吉尔、但丁和弥尔顿的史诗。对于中国人来说,与这些史诗的距离非常遥远,一是语言障碍,二是与阅读名著相比,阅读史诗的难度更大。因此,主动、集中注意力地阅读是最好甚至是唯一的方法。作者甚至强烈建议,一个认真的阅读计划绝对不能缺少这类史诗。

对于戏剧的阅读,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戏剧文本其实是一个半成品,只有当它搬到舞台时,它才能真正完成,因此我们在读戏剧时,很难充分了解背景知识,戏剧的阅读与小说相比,需要我们运用更多的想象力,要假装看到演出的实景。

以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戏剧《哈姆雷特》为例:

第一景:城墙上
[丹麦的艾辛诺尔堡.在城墙的一平台上,守卫柏纳多与佛郎西斯哥入]
(此时正是深夜,一片漆黑中,佛郎西斯哥在城墙上站岗,而柏纳多来接他的班)
柏:是谁在那儿?(接班人先问此话)
佛:不,你回答我!站住,请亮相!(站岗者警觉地反问)
柏:吾王万岁!(这是口令)
佛:柏纳多?
柏:正是。
佛:您很准时到。
柏:此时已是午夜,去睡吧,佛兄。
佛:谢谢您来接我的班。今夜酷寒,我胸中不适。
柏:一切都还安静吧?
佛:连一支耗子都没闹。
柏:那很好。晚安。

阅读到上面这些台词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尽力去想象舞台上的画面、背景布置、人物站位、表情、语言,甚至配乐,最大程度地在脑海中构建一台戏剧,同样重要的规则是,戏剧作品最好一口气读完,就像你在遇到好剧时熬通宵也要看完的执念。

同时,作者也强调,因为剧本是用来演出的,所以值得阅读的剧本只有极少数,包括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戏剧,莫里哀的喜剧和少数现代作品。

 

NO.18 如何阅读抒情诗?

 谈到诗,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自己读不懂,就像听古典音乐一样,我们在读诗的时候,仿佛捕捉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作者认为,关于诗这种艺术作品,像小说和戏剧一样,阅读的第一个规则是要一口气读完,不论你觉得自己懂不懂;第二个规则是重读一遍,并且大声读出来。

作者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为例,十四行诗就像中国古诗一样,是有严格的节奏和押韵规则的,当你大声读出来时,你的耳朵会抗议你眼睛忽略的地方,通过倾听诗的韵律之美,会增加你对诗的了解。在这里,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大声读出北岛的这首诗——《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我们选取了这首诗的开头部分,当真正“读”这首诗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情绪、神态、动作都在发生变化,从开始的悲伤到最后的激愤,甚至想要拍案而起,如果是这样,那说明你可能已经体会到诗歌的美。

作者最后强调,阅读抒情诗时,我们不必去过多了解作者和历史背景,了解一首诗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遍一遍地去读它。

 

思考与讨论: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阅读想象文学、故事书、史诗、戏剧以及抒情诗,如开头所说,我们要做的,是重新审视之前被放弃的经典书籍,并且开始尝试阅读从未涉猎的史诗、戏剧等领域。

试着将今天介绍的每一类书籍各找一本,如果你不太清楚这个类型有哪些经典书,可以和其他人讨论一下,确定好书目后,再用今天提到的方法阅读。

 

NO.19 如何阅读历史书?

  • 今日导读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通过阅读我们将不断地完善自我,让一个人可以像一个队伍一般生活,战斗。今天,我们将和昨天一样,学习怎样阅读不同的读物。

作者首先要我们明确的一点是:历史更偏向于故事,而不是科学。对于历史不那么感兴趣的人可能认为,历史书是一种客观严肃的读物,事实上,如那句常常被提到的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事实上如果你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历史书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即使是一位想尽量客观的作者,他也无法写出完全客观的史实,也因此,我们在读历史书的时候,大可抱以怀疑的态度,因为我们读历史的目的无非两种:一是明白真正发生过什么,二是分析这些历史对现在和未来的意义。

带着这两个目的去读历史书的时候,阅读规则就很清晰了,对于目的一,我们要做的是像一位警察,他对一件涉及多方的案件会单独倾听不同当事人的描述,我们如果想真正了解历史上发生过什么,就要去阅读不同的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述,通过阅读多本以同一事件为主题的历史书,去分析历史真正的样子。

对于目的二,规则就像作者之前一直强调的,要带着问题主动地阅读,有的时候,我们阅读的目的和作者写历史书的目的是一样的,如修昔底德所说,他写历史的原因是:希望经由他所观察到的错误,以及他个人受到的灾难与国家所受到的苦楚,将来的人们不会重蹈覆辙。我们阅读历史书,很可能也是在思考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历史里一再重演。

以房龙的《宽容》为例(这本书在熊猫书院里会阅读到,属于社会素养类书籍),他以写故事的手法讲述了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历史,并在序言结尾明确地写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在很多历史书的前言里,我们很容易知道作者为何要写这本书,同理,我们也可以带着作者或者我们自己想要思考的问题去阅读,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把历史书仅仅当作故事来阅读,如此,收获也会更多。

 

NO.20 如何阅读传记与自传、新闻和文摘?

在本书中,作者把传记与自传、新闻、文摘这三类都归属到历史书的类型,因此它们的阅读方法和上一张卡片的规则基本相同,下面我们只分析不同点。

  • 传记和自传

在读传记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传记的类别,作者把传记分为两类,一是定案本,是为一个人的一生作详尽完整的学术性报告,而且只能为已经去世的人书写;二是授权本,这种传记通常由主人公信任的人来书写。另外还有自传,当然就是由自己书写的。

与历史书的阅读方法相比,传记和自传很明确是写历史中的人,它的主观性可能会更强,通常这类书籍更像文学小说,因此我们要保留更多的怀疑。

 

  • 新闻

作者对于新闻,也就是当前事件的阅读,最强调的是我们要知道是谁在写这篇报导。

新闻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每天阅读最多的信息类型,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的来源史无前例地增多,各式各样的门户网站、报纸杂志、电视台,加上近几年崛起的自媒体,各种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消耗我们大量的注意力。即使大家没有阅读这本书,其实也早已对新闻的阅读有自己的认知了,但准确地说,大部分人除了知道分辨标题党外,对新闻真实性的鉴别能力还很低。更重要的是,即使媒体报道的是事实,但同样能够通过报道“选择性事实”,而把舆论带到完全不一样的方向,因此作者归纳出一句警告:阅读新闻时一定要擦亮双眼!

 

  • 文摘

文摘也就是信息的浓缩(这和阅读熊猫书院书籍的方式很相似),作者把阅读文摘的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于好书,阅读文摘的目的是激励我们去读原著(同样,在熊猫书院的阅读过程中,如果你认为这本书值得读,请务必认真去阅读原书),二是对一般的书籍,此时的目的是快速获取资讯。

作者认为,当我们阅读原著的工作被他人代劳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去阅读这些摘要,就像做摘要的人尽心阅读原著一样,而阅读文摘,其实并不比阅读原书简单,有时它甚至是最困难且对自我要求最多的一种阅读方式。

 

NO.21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书?

科学和数学无疑是大部分人较少接触的领域,但它们同样是最值得阅读的领域之一。

科学和数学发展到目前的阶段,专业书籍的难度早已超越了普通人的阅读能力,现在在阅读科学和数学著作或者论文的人,基本都是从业人员。值得庆幸的是,科学家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为大众生产优秀的科普读物,使普通人也能了解到科学领域的知识。

作者认为,一些伟大的科学经典著作和现代科普书无疑是值得普通人阅读的,阅读它们虽然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但的确值得我们这样做,因为这是提高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

对于科学和数学书的阅读,我们要比阅读其他读物更主动,更全神贯注,最好拿着笔做一些简单的笔记。在阅读时,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些基本的术语和符号,作者会在它们刚出现时进行简单解释,如果我们能理解并顺着作者的思路阅读,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相信许多人对高中阶段的数理化,都有痛苦的记忆。为了考试而学习本身就是一件痛苦的事儿,再加上国内教材可读性比较低,这让很多人对数学、科学望而生畏。而科普作品恰恰相反,它为科学注入了更多的文学色彩,读起来饶有趣味。

以《自私的基因》这本优秀的科普读物为例(在熊猫书院的科学素养类书籍会读到):

行星上的智慧生物当他开始思索自身存在的道理时,他才算成熟。如若宇宙空间的高级生物莅临地球的话,为评估我们的文明水平,他们可能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他们发现了进化规律没有?"30多亿年来,地球上一直存在着各种生命有机体,但对生命存在的道理,它们始终一无所知。后来,其中有一个人终于弄懂了事实真相,他的名字就叫达尔文(Charles Darwin)。

如果把上面这一段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述,或许是这样:在科学的定义中,生命只有在理解自身的存在时才算成熟,而人类的成熟是由达尔文实现的。可以看到,科普读物是在严谨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有助于理解的趣味内容,可以这么说,在科学与普通人的鸿沟之间,科普作家们已经做了大量努力,在这一百步的距离中,他们已经迈出了99步,我们要做的,就是迈出那最后一步。

 

NO.22 如何阅读哲学书?

我们首先要纠正的想法是,哲学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事实上,哲学思考的问题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我们是谁?我们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道德?我们为什么要善良……只不过,当哲学家们一讨论起来,它们就变得“听不懂”了,这时它才变得“远离生活”。

虽然哲学和科学类似,有着专业术语这个门槛,但让它回归生活却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就能发现我们或许和某个学派有着类似的观点,只是他们能用更严谨更成体系的语言表述出来而已,而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以《大问题》这本经典的哲学入门书为例(在熊猫书院哲学类书籍里会读到)。在第二章——生活的意义中,作者在开篇就需要读者进行思考——你认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在文中列举了不同哲学家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孩子是生活的意义,上帝是生活的意义,来生是生活的意义,生活没有意义等等。你需要做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刻思考这一问题,很可能你慢慢会发现,自己原来的观点可能并不坚定,你也可能学会如何更好地为你的观点辩护。因此,阅读哲学最重要的规则就是积极主动地思考,像哲学家一样论证你的观点。

 

NO.23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读物包括的类型很多,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与社会学都属于这一类,对于社科类读物,大部分人其实并不陌生,阅读起来也并不困难,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困难的地方在于,我们很难给一个术语下定义,比如心理健康、就业困难等等,因此主动地阅读,对作者的观点产生同意或者疑问,在阅读社科类书籍时,这一点非常重要。

更重要的是,因为社科问题所涉及的学科和知识非常广,所以我们将会运用到更高境界的阅读方法——主题阅读,也就是通过阅读大量相关的作品来思考这一问题。比如我们讨论为什么政府要确定最低工资收入标准时,就需要从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方面去思考,要阅读的书目通常不止一本。关于主题阅读的具体方法,我们将在下一张卡片进行详细介绍。

思考与讨论:

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阅读历史、传记、新闻、文摘、科学与数学书、哲学和社会科学,我们要做的和昨天一样,试着为今天介绍的每一类书籍找一本相应的书,如果你不太清楚这个类型有哪些经典书,不妨让朋友推荐一下,然后再制定一个阅读计划。

 

NO. 24 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 今日导读

在昨天分析的社科类书籍的阅读方法中,我们提到了要运用主题阅读,那么什么是主题阅读呢?今天,我们就会一起来认识这种高效的阅读方法。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主题阅读法运用得比较少,我们往往只应对眼前这一本书,很少人会去翻作者的参考或推荐书目。但主题阅读会是我们收获最多的阅读方式,无论是理解问题的深度还是广度,都会有非常大的提升。

回忆一下,在阅读一些比较学术的文章时,大部分都会在文末有“参考文献”,这里会列出作者在论证他的观点时所阅读的书目或文献,以保证读者在阅读时明白这一论据不是凭空捏造,并且可以快速查证。而作者在写这类文章时,运用的就是主题阅读的方法,也就是说,对一个特定问题,寻找大量的证据去分析它,因此主题阅读涉及的书目通常不止一本。

作者认为在主题阅读时,首先出现的困难是如何确定你的主题。比如你想研究“爱”,你会发现,人类的几乎没有不被称作是爱的行为,只是称呼方式不同而已,再继续延伸,宇宙的万事万物几乎都是关于爱,有些教材甚至认为天体的运转是受到爱的启发。因此,可能你会把主题改为人类的爱,但是在你读了几本书之后,发现这个主题还是很庞大,于是你又改为人类的爱情,然而人类的爱情也有很多,于是你又再次修改了你的主题。可以看到,我们在做主题阅读时,会随着我们阅读的深入而更换或者细化主题,因此很有可能,你要在阅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真正确认你要研究的是什么。

前几天的卡片中我们提到过,阅读的层次是渐进包含的,因此之前学习的阅读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对于主题阅读有着重要作用。我们收集好书目之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视书单上所有的书,目的在于让你对主题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另外,它能让你知道如何合理地分配阅读的时间和精力,知道哪些书不必读,哪些书可略读,哪些书要细读,这一点相当重要。

 

NO.25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在确定了主题和计划阅读的书目之后,我们开始进入正式的主题阅读,作者强调,下列五个步骤非常重要,漏掉任何一个都会让主题阅读变得困难。

步骤一:找到相关章节。此时要牢记的是,你关注的重点是你的主题,而不是书。因此你只需找到这些书里对你研究的题目有帮助的章节,而不用对这些书都有全面的了解,甚至,你可以不在意作者写这本的主要目的与你主题的关系。打个比方,你研究的题目是如何应对焦虑,你可能会从一本自传里找到作者控制焦虑的经历,虽然这段经历只是自传里并不重要的内容,但是大可只选取这个内容,而不必介意这本自传想传达的主旨。你要把书视作服务你的对象,而不是相反。

步骤二:构建你自己的术语体系。作者把这一步骤称作——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我把它总结为构建你自己的语言体系。你是否还记得昨天讲过的关于社会科学类书籍的阅读方法,作者强调了对于术语定义的难度,因此很容易理解,我们在阅读众多同类书目时,会遇到不同的作者对同一个词语的不同定义。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运用自己的思考去构建能适用所有作者的语言体系,比如对于健康,有作者认为是身心健康,有作者认为需要有量化的指标,有作者认为你觉得自己是健康的就是健康的……你要做的,是带领这些作者与你达成共识,确定你自己对“健康”一词的定义。

步骤三:厘清需要解答的问题。到这个步骤时,我们已经知道自己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了,此时我们需要确定一系列的子问题,以完善我们的研究,作者也对这些子问题的研究给出了方向。

第一个问题通常是与所研究的现象的特点有关,第二个问题是分析这个现象是如何被发现的,最后一个则是这种现象所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在学校写议论文时常常用到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步骤四:界定和确认议题。在我们基本厘清需要解答的问题之后,我们要对议题做最后的界定以及确认议题。在不同的书里去寻找答案时,我们会发现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会有各式各样的意见,有些还可能因为觉得这不称之为问题而没有给出任何解答,因此我们要厘清这些争议,确认我们要真正详细分析的议题。

步骤五:分析讨论。最后一个步骤,简单地说就是要解答所有的议题。

 

除了上述五个基本步骤外,作者还强调了下列两个要点:

•保持客观立场

在做主题阅读时,我们还要注意时刻保持客观性。虽然每个人在阅读时都会不自觉地出现偏好,但作者强调,我们只有不预设立场地去阅读,才可以对所选书目的有用信息全面吸收,而不会因为偏见而错过什么。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不断回头参阅原文的方法,来尽量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

•有效使用主题工具书

对于主题阅读,作者还提供了一个方法:使用主题工具书。对一些关于阅读书目没有什么头绪的人来说,我们可以利用这类工具书,当然要找那些经典的工具书,比如对于文学方面的,就可以读《西方世界的经典名著》等。

 

NO.26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以《阅读与心智成长》作为结尾,再次强调了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 如果你阅读的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
  • 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 我们不反对娱乐化的阅读,但是要强调的是这类书无法让你增进阅读的技巧,让你的心智真正得到成长。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一共有多少本书?

2010年8月5日,谷歌图书搜索通过计算机算法找到了答案:1亿2千9百多万册。这是谷歌一名软件工程师连内德·泰切在博客上发帖公开的。他对“书”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他并没有单纯以“作品”来算,即使是有着许多版本的《哈姆雷特》,每个版本的前言和评价都不一样,因此,哪怕是一本书,有着不同版本,搜索也都将其分开来算。如今已过去几年,相信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地增长中。

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就是说: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我们在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时,总以为自己有太多的选择,其实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盲目地想要读完所有的好书,不仅非常不现实,而且也是对自己时间和精力的不负责。

作者认为,我们读书,应该读经典的好书,这样的书其实很少,比如《圣经》《荷马史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些作品,作者在本书的附录一:建议阅读书目(p301-p316)里,已附上这个书单,但要强调的是,因为作者并不了解东方文化,因此并未加上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文学作品。

这些好书,我们可以反复地读,如果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你永远也不会感到厌倦,并且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虽然作者给出的书单并不短,但如果你想开始这样的阅读之旅,最聪明的方法就是从你最感兴趣的书开始读。

 

NO.27 如何检验阅读效果?

在本书的最后一张卡片,我们将学习如何检验阅读效果,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阅读效果,是比较直观可以量化的结果,那些对你心灵成长的影响虽然更重要,但它们往往难以这样直观地检验。

很多人会批评阅读测试,比如没有科学标准、有文化歧义、通常包含不止一个正确答案……虽然这些理由基本都可以成立,但是我们也要承认,这些测试确实可以区分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并且仍然会继续运用在考察学习和工作效果上。

我们来看几个关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测试题:

  • 有相同物质的同一属生物,并不必然能杂交,生育出相同的后代?(是或否)
  • 达尔文比较自然选择与人类选择。他认为哪一个比较伟大?
  • 达尔文的理论是什么?你能用一百字以内的篇幅作说明吗?

这里给出的测试会有一种做语文考试阅读理解的感觉,但并不会像我们的语文考试那样考一些奇怪的难以回答的题目,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基本上是考察信息获取和判断的能力,主题阅读时才会有难度较大的问答题。(同样的,熊猫书院也会以每天的思考与讨论,以及周末测试的方法来检验我们一周的阅读效果。)

 

思考与讨论:

今天我们学习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内容,对本书提倡的阅读方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我们的阅读并没有结束,回忆一下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应该发现,读完这本书最终的目标应该是行动。所以,行动起来,再确认一下你这周制定的书单,或者选一篇新闻,然后运用本书的方法开始阅读吧。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onetwo/p/6158637.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