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究竟是哪里不对了,居然敢读卡夫卡

《审判》,这是迄今为止读的最痛苦的一本书。但看完后,我诚心认为这是本好书。

现在看来我究竟是哪里不对了,居然敢读卡夫卡。这个站在欧洲现代文学顶端的人。

现在已经完全忘记,当时出于什么缘由要读《审判》的,翻看亚马逊的购买记录,居然是在2016年就买了这本书,介于我买书之后必看的习惯,看来这本书是断断续续读了2年。仍然记忆犹新的是,当时刚看了几页的时候,最大的感觉是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卡夫卡的书?如此枯燥无味,不知所云?他怎么会是欧洲现代文学的先驱?后来实在读不下去了,就放下了,这一放就是2年。最近买书太多,打算消化一批读了一部分的书,好彻底归档,所以又重新拾起了《审判》并决心在4月份读完,目前已经完成任务。

现在想来我自己也很奇怪,现在的我居然可以比较投入的看《审判》了,不知道是不是开始的章节本来就枯燥,还是我这两年的人生阅历让我能够塌心读书了,总之完全读完之后,拜倒在卡夫卡脚下。

K,本来是有着光明前途的银行高级职员(卡夫卡自己也在保险公司工作过,也算半个金融从业人员了,所以即使对作家来说,有份文学之外的本职工作对写书帮助很大啊)。

由于不明所以的原因卷入一场官司。开始K并没有把这场官司当回事,所以在开始“询问”的章节,K还是很“端着的”现在别人面前表现下,偶尔也自己跑跑法院处理下官司的进度,但后来发现处理官司可比银行事物麻烦许多,更麻烦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K经理被卷入了官司",这领K不胜烦恼,可能给官司本身带给他的烦恼还大。简而言之,开始的时候K对官司并不是100%的上心和投入,我想这背后有K对法律公平性和法院权威的潜意识的信任,他相信法律会给他公平,法院会澄清事实(我自己的揣测)。

后来官司的进展之缓慢和不循常识,让K逐渐把时间花在了银行和法院之间,处理琐碎事物。这期间,他被卷入官司的传闻也像瘟疫一样传播开来,直到乡下的叔叔拉着K去找一个律师朋友,几个重要角色逐次登场。老律师、女仆、银行客户、法院画家、工厂主等,这些人有意无意的把K推到的官司的结束,最后重量级的监狱神父给K讲的“法律门前”的故事,彻底把卡夫卡要表达的东西讲了个透。

如果说全书的五分之四,是讲这场官司的荒诞,那么最后五分之一的法律门前的故事,就是在告诉我们,这场荒诞的官司是如何产生的。这个寓意十足的故事,荒诞而真实,令人匪夷所思却又那么自然而然(让我想起了穆赫兰道这部电影,明明是部电影观众是以上帝视角看的,但100个人却有100中结局的解读),卡夫卡真不愧是法学博士,深谙法律才能够构思出如此精妙而深刻的故事。

这则小故事就是K书中整个人生经历的写照和提炼。法院就在那,敞开着门吸引你,让你无法不尝试走进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可是,你偏偏走不进去,越进不去就越着急,越想看看,于是一生都搭在这一件事上了。更令人感觉彻骨绝望的是,你发现这扇门就是为了吸引你、阻挡你而设立的。它仅仅在那,什么都不做,就足以毁掉你的一生。

其实在这则故事的背景中,有大段K和监狱神父的对话,这段对话非常值得玩味。讲的是救赎与解脱,我相信这就是卡夫卡本人对K整个故事的解读,以两人对话的形式娓娓道来。看完对话,你会发现K的被毁灭,几乎是如此的顺理成章,几乎就在他卷入官司的一刻就注定了,你会被法律毁灭。明白这一点,再回过头来想想中间各色人物登场中,K的各种“自救”就显得那么荒唐和悲哀了。

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再读一遍这本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来我究竟是哪里不对了,居然敢读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