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笔记】古代人上学一年要花多少钱?

古代的学校分为两大系统,官学和私学。

官学是中央朝廷和地方各级官府直接创办和管理的学校,西周时,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学就已经蓬勃发展,形成了“学在官府”的传统。

西周的官学是不收学费的,之后历朝历代的官学也大多免费,他们的经费来源,主要是靠政府拨款和士绅商人的捐赠。

宋朝时由于人口数量太多,就开创了一种“学田”制度,就是国家拨给学校,或者学校自行购置一些土地,作为学校的固定资产,租给附近的农民耕种,这样获得的收益就可以用作官学的开支了。

初期官学就读的大多是贵族子弟,唐宋之际,官学开始向平民子弟打开大门,如果你学习很好,由中央直接选拔入学,那你就是官学的“正式生”啦,这种正式生就是公费读书,不仅不需要交学费,还管吃管住,毕业分配工作。

官学还有一种“特别生”,是由地方选送到太学,这种学生虽然不需要交学费,但是生活费要自理,所以,太学中也有一些需要一边学习一边做小工的贫寒子弟。

总体来讲,在官学上学,还是比较省钱的。

私学的开创者是孔子,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给了普通大众读书的机会。

私学有点儿像我们今天的补习机构,官学的老师有编制,但私学的没有,而且上私学是要交学费的。

孔子定的学费标准是十条肉干,这个价格既不贵也不便宜,如果你实在拿不出肉,那帮老师家干活,以工代费也是可以的。

私学渐渐普及以后,经费来源就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了。

有地方士绅的捐赠,也有政府的补助,这样一来,个人缴纳的学费就渐渐降低了,普通家庭也能承受得起了。

以明清为例,一个学生读私塾的费用一般是每年80斤到120斤小麦,人口剧增以前,一户中等自耕农的家里大约能有5亩地,这么算下来,一个学生的上学费用,差不多是全家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书笔记】古代人上学一年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