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靑玉案》与戴望舒《雨巷》比较

贺铸《靑玉案》与戴望舒《雨巷》比较

摘要:诗歌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博大。可谓是后浪推前浪,但是在后世诗歌对前世的继承上,也明显的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时隔几个世纪,虽然戴望舒执笔的《雨巷》在形体上与大宋朝的词已是极大地不同。在诗歌“三美”形式的标杆,直接传承出现代形体,而且又绽放出与宋词不一样的光彩。

关键词:《靑玉案》《雨巷》愁与情

贺铸是一位个性极强的词人,就是他的性格造就了他不一样的词风。被戏称“贺鬼头”的他,其词却是“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就我个人而言,是很喜欢他的词作,他能够变换不同的语言,应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方式,来极力的表现个人内心世界。

《靑玉案》可谓是他的佳作,所说是写儿女之情,但写的得体大方,让人都觉得羡慕;虽然内容写分别,但足以映射出分别前的非同一般。

首句凌波不过,目送芳尘,就像真的笔触一样,开头便给人一幅画境,自己心爱的美人,看着就要跟随自己过来,但是又随着凌波微步中道折回,而自己只能眼睁睁的,目送芳尘。面对自己的前途,只得深深叹息,锦瑟年华,谁与余生?“但目送”表现出词人又一境界,仅仅三个字,失意之感涌在心头。

紧接着后句,又添几分迷离,看似自己的心思只有春才知道,但毕竟这是词人自己的一厢情愿,把自己别人读不懂的心,却交给了春。即使再知道美人幽静的住所,那又有什么呢?词的前篇,一直就在起兴,大力渲染自己的情感,来尽可能的为自己下片的情感迸发做出最好的,天衣无缝的铺垫。

词人下片笔锋一转,直抒胸臆,挥洒出断肠之句。用诸多与愁相匹配的意向,从三个不同的侧面。“草”多、“絮”繁、“雨”密,把内心书写的淋漓尽致。后两句“连用三种意向表现出愁思的广度、密度和长度,化抽象无形的情思为具体可见的形象,构思奇妙,堪称绝唱”。(《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主编第三卷第九十五页)

在我国是个的书写史上,关于女性的书写是很多的,诗经中的女性尤被重视,曾经有人把《靑玉案》的女性与《诗经》中诸多女性形象进行过对比,但是我认为,贺铸词中的女性地位较诗经中有所变化,但是具体怎样还待进一步研究。

《雨巷》也是戴望舒的佳作,“雨巷诗人”也是因此而来,可见这首诗的地位。《雨巷》这首新诗不仅内容给人难以自拔的感受,就在是的格律还有形式上也是独具一格,也体现了这首诗独特的形式美。

在那种动乱的年代,以这样朦胧的意境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可谓是只有能懂的人才能懂得诗人的内心世界。但是就其与《靑玉案》比较,本诗中的女性更具有模糊性,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这个女性到底是诗人表达的什么。一把油纸伞,与《靑玉案》同样的雨境,却像是一把桂冠,让女主人公更添几分神秘。

其实,篇作品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意味,才是让人最愿意琢磨的。而且读散发出情与愁的味道。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诗的首句,就已经交代清楚了诗人所要书写的内容,只不过后面是诗人对主题的润色而已。“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不就是诗人愁绪悠长难以剪断么?丁香一样的姑娘,但又是希望逢着,那种失之交臂,更让人悲痛欲绝,看到女性形象在诗中出现,再加上如此暧昧之语,大概是诗人插曲的爱情吧。见过这么一句话:“丁香一样的姑娘”和“伊人”的朦胧感和不确定性为审美意象留下了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心境和感受去想象。(《〈雨巷〉对〈诗经〉的继承与发展》钟敏)

与《雨巷》新女性形象不同,毕竟是中国近代新思想的介入,新诗中新女性更是《雨巷》的成功之处,朦胧的主题,朦胧的表达。《靑玉案》中,情与愁描写的极为明显,而且目的明确,他的仕途,他的爱情,都是他创作这首词的源泉,贺铸面对自己生活的忧虑,还有自己的后路,现实的失意,只得以古老的“美人”意向将自己心灵上的愁和悲加以寄托。看过关于贺铸的很多书籍,虽然有很多书中也写到词人的“美人”与“香草美人”大相径庭,在他生活的背景下,也只有那样复杂的心境,才能写出如此的断肠句,一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便真相大白。

你可能感兴趣的:(贺铸《靑玉案》与戴望舒《雨巷》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