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听说读写不难,学会人际沟通却不简单

最近在准备关于人际沟通的课件。刚接到授课邀约的时候,我内心第一反应是:这话题需要开课讲吗?教怎么说话?

当我着手准备授课内容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关于沟通的读物、网上多元风格的课件、各式各样的理论模型和沟通技巧,就产生了“看了许多道理,依然不会沟通”的感慨。我对沟通的理解,原来还是太片面。

人际沟通的能力,是一套庞大的体系。比如:能演说、有条理、讲故事、会提问、善倾听、洞察力、同理心、会用声、表情与肢体动作,等等等等。

我们大概没有人敢说自己是人际沟通的全才。

学习人际沟通背后的原因,在于提升交流技巧,改善为人处世的方式,在工作和生活中更通融更成功。

就连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他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如果与他人谈话的能力,也是一种可以购买的商品,正如糖和咖啡一样,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来购买这种能力。

反观我自己,也还有许多许多的人际沟通能力需要补课和提升。

也好,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梳理和记录我的思考。用授课来倒逼学习和践行,用输出来倒逼输入。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及学员,成为更会沟通的人,成为善于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人。

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表达,被看见,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先起个引子:

沟通无处不在。

想想我们在一天中有多少时间用在沟通上。可以说,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也是最频繁的活动。人类比其他物种进化得更快的原因之一,就是人类掌握了复杂的语言表达能力。

打电话是沟通,开会是沟通,发微信是沟通,直播带货是沟通,我们在这里写作,也是沟通。

在人际沟通上,我们谈论的最多的,或者说出现问题最多的,还是谈话式的语言沟通。

学会听说读写不难,学会人际沟通却不简单。据说工作中有75%的错误,是因为不善于沟通造成的。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沟通呢?官方的解释是: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有效的沟通是必须包含:能达成个人的目的,以及能维持或增进彼此的感情。

从这个定义来看,听说读写、动作和表情,只是沟通的途径。这些行为是否发生在两人或两人以上,是否在理解和情感上达成共识,沟通结果是否具有价值,才是判断有效沟通的标准。

这个标准,可以帮助大家很好地审视自己学演讲、学写作、读书会等等与“自我表达”相关的行为,是向着有效人际沟通的正向努力,还是只为填满时间的机械式学习与自嗨。

同样的,用这个定义和标准审视一下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的沟通,思想与感情的表达过程通畅吗?有没有达成共识?维持或增进彼此的感情了吗?

再具体一点说,你可能或多或少遇到过这样的困惑:

•我讲了那么多,为什么ta就是不懂我呢?

•我不自信,我不太会表达,每次谈话都不敢开口。

•为什么汇报的时候,领导老让我“说重点”?

•为什么我在团队中提出建议却总是得不到采纳?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领导似乎还是对我的工作不满意?

那么,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接下来的文章,会从常见的沟通障碍切入,以沟通的最小化模型为基础,帮助我们了解人际沟通的原则,通过练习和实践,逐步成为受欢迎的会沟通的人。


【本文由「Libby博士的职场理想」原创,欢迎关注drlibbystudio,专治「工作没意思」、「生活不开心」。】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libbyonthego】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听说读写不难,学会人际沟通却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