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与相关2018-06-11

我们直觉的思维模式是因果模式,对于时间或空间上存在先后关系的事物,往往习惯于判定为因果关系。但现实告诉我们,相关性大于因果性。

因果性的思维模式往往导致许多误导和欺骗。如果有人说:我今天买了张彩票,账户里多了几万块。听的人会很自然地认为这个人是彩票中奖了。实际上这两句话可以是两个事实,并无关系。可是我们的认知就会主动把他们联系起来。高明的骗子就会利用这样的思维模式,引导人们产生不恰当的因果联系。让你觉得一些想法并不是别人强加于人多,而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相关性的思维模式则会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因果关系中有着很强的主观性。一件事的发生,可能会有着众多的因素,但我们的认识会把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当做这件事发生的原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会得出不一致结论。夏天到了,喝冷饮的人多了,游泳伤亡的人也多了。但夏天并不是人员伤亡的因,冷饮更和伤亡没有因果关系。但他们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我们知道到了夏天就需要多生产冷饮,多防备游泳的伤亡事故。而有些大数据找到的相关性,更是人们无法通过因果逻辑进行推导的。比如啤酒与纸尿裤放在一起可以促进销量,在没有大数据之前是很难发现的。

不过,相关性并不能取代因果性。我们日常生活在中还是习惯于大量的因果关系。因果性其实就是大概率的相关性。我们通过对生活的归纳,把强相关性的关系就定义为了因果性。这是对世界的简便认识,让我们可以快速地适应现实。但我们不能把这个快捷算法当成绝对正确,而必须回归本质,因果是相关性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最终达成的最大可能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果与相关201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