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记录:助力作计划(日清单)】

【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时间记录营

今日主题:3-3助力做时间计划

学习日期:2020年4月9日

1.[知识]我在课程中的收获:

【温故】

*赵松南。:对温故部分进行反思,直面惨淡的人生(切中我要害),对新知,时间记录记入交通or听课,没有标准答案。

崔律说:答案本身并不重要,记入交通也好学习也好,重要的是我们要从该问题引发为何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这个思路进行探讨,比如吃饭时看剧,我们会自觉的将其进入吃饭类别,而在交通时听课,明知道效果一般我们还在犹豫计入交通还是听课,这就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认知和一个自我感知的问题。

(我,直白的说就是自我安慰,自我麻痹,自我逃避)

*木门,明知道学习效果一般还在纠结将其技术学习或者其他,这就是一种自我安慰,没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只求做完不问疗效。反思自己白天上班族,晚上陪娃族,自己时间少的可怜,对自己要求高,又受外界条件限制,对自己要求低,又陷入自我安慰,总处于焦虑状态。只能自我寻找办法跟自己比,每天进步0.01就可以了。

(我,这段话特有意思,道出了多少上班族的心声,道出了多少上有老下有少的心声,人到中年,真的很容易处于焦虑状态)

一开始谈工作,后面闲聊是该记入工作还是闲聊?时间记录记入哪个类别,主要是以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对于木门来讲,一开始他的目的是为了谈工作,谈了15分钟后面就演变成了跟同事闲聊,结果闲聊的也不透彻,没有将其演变成关系力提出的措施就是下一步要刻意去同事聊,带有目的,将闲聊转变成关系力,而不只是单纯的闲聊。

崔律说:有任何异常数据都必须要分析其原因,为什么无论是变好的数据还是变差的数据。

(我,更好的数据我们可以复制,成功变差的数据,我们可以找出原因,制定措施)

不可将时间记录同时记住两个类别。一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保持专注,二是进入两个类别时间统计方面有问题,一天会>24小时,三是自我安慰,阿q精神,并未真正成长,长此以往会变成差不多先生,过得去小姐,陷入舒适圈的泥潭。

*紫云、长乐、优美同时做多件事情的时候,会根据重心不同记录不同的类别。

【新知】

*通过时间记录对生活工作中的每类事情进行统计,发现单项事件的平均时长。根据28法则,我们80%的工作都是重复的,所以经过不断的记录就能发现其规律,统计其所耗的平均时长,以便后期安排任务时心中有数。

*调整

做法1:增减时间。通过分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该类任务是需要增加时间还是减少时间。

平均时长VS看饼状图。相同点都是调整时间增或减,不同点是平均时长解决的是规律性问题,饼状图解决的是及时性问题。

做法2,助力做时间计划日清单。比如21点写,可以将其任务安排到日清单里,只要安排到日清单里面的任务,必须要日事日清。根据以往的规律,写需要60~90分钟,而自己平时22点休息的话,将其任务时间记为21点.1方面是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的速度,另一方面是给自己一个压力,必须日事日清。

*柳翁的故事。

崔律讲解:

做年/月计划时,依据过去的经验做计划,那么过去的经验如何得来,就是通过我们的时间记录统计分析得来

在认真工作的前提条件下,实际完成所需时间与计划时间差异在10%以内。

如果有未能完成的计划,那我们得查找未完成计划的原因,是因为兴趣转移了,还是精力暂时衰退或者是外界的原因。

尽管做了计划有时候会存在着,无法按计划执行,但依然要做计划,因为很有用。

(我,凡事预则立,不欲则废)

【拓展】

*日+清单:一天内计划要做所有事项的明细单。

*日清+单:一天内完成事项的明细单(日事日清)

*日清单=日程表+待办事项,两者优势结合

2.[分享]我在寻找时间规律的亮点:

*每天早上洗漱耗时,一般30分钟

*每天交通耗时,一般60分钟。

3.[检视]我在寻找时间规律的不足:

*写材料的平均耗时,材料中有办法、方案、专题汇报材料等,没有单独进行统计,查找不同类型的材料所耗的平均时长。

4.[行动]我今天的实践(找到的时间规律):

晚上才听课,现在已经22:45分,未刻意实践

5.[思考]我的疑问:

6.[学霸题]一次只做一件事VS一次只记一件事:

相同点:一次只有一件事

不同点:侧重点不同,一个是做,一个是做一个是记。一次只做一件事,那么记录的时候也只能记入一件事,具有唯一性,一次只记一件事,可以同时做几件事,只是记录的时候,记入一件事。

(1736字,耗时40分钟,中间穿插短暂工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记录:助力作计划(日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