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以爱之名对孩子让步!

Hey,baby

“江湖传闻,有个津津乐道”

...

每次工作坊,我都会问现场的家长一个问题:

爱和喜欢的区别在哪?

每个家长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基本上都不能够区分爱和喜欢之间的差别。

其实,爱和喜欢是有很大区别的,喜欢是有标准的,比如有的人喜欢胖的人,因为胖的人圆润;有的人喜欢瘦的人,因为瘦的人骨感等等。

喜欢是基于自己的感觉,确立自己的标准。

而爱则跟对方无关,爱是一种只关于我的,我爱你与你无关,爱是无我的、无私的。

为什么要区分爱和喜欢?

因为孩子经常会在生活中出现让你讨厌、不喜欢的时候,比如在你最疲惫的时候来烦你,这些时候你还能不能爱他?

可能很多家长做不到,因为你讨厌,并且家长们会伴随着情绪表达出来。

一些家长经常把爱和喜欢混为一谈。

如果你的孩子感受不到你爱他,这便容易产生深层次问题。

就像前面说的,你把孩子内在忠诚、内在联系和归属切断了。

很多家长都会跟孩子开这么一个玩笑:

你不是我亲生的,你是我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不要忽视这句玩笑话,孩子很可能会当真,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一句不起眼的话对家长来说可能只是宣泄,但对孩子却是伤害。

案例一:

大家都听过药家鑫事件,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案件。

药家鑫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一定也有家庭教育的问题。他的家庭教育问题就出在爱和喜欢界限不清上。

在药家鑫被判死刑定论宣判的时候,他的父亲站起来,对着药家鑫说了一句话:“你这个社会的败类!”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药父当时说这句话很明显是出于喜欢和不喜欢,是站在社会正义的角度。

这句话,没有让药家鑫感受到父亲对他的爱。

当时整个社会都抛弃他了,他感到这个社会已经没有人爱他了, 就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不爱他了。

案例二:

大家应该记得影视剧里通常有这样一个情节:

西方社会,当一个人被判重刑了,牧师会拿着十字架放到他手里,对他说:“孩子,上帝会原谅你。”

这一刻牧师在传递爱。虽然这个犯人的行为用社会标准来衡量是十恶不赦,大家都不喜欢他,但牧师却向他传递了爱。

不管你是什么人,做了什么错事,你都是上帝的孩子,上帝爱你,故我爱你。

不要再以爱之名对孩子让步

我们总在不断地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开脱,教育不是也不应该是这样。

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严重的阶段,但我并不相信所有问题都可以找到应有的解决方法。

在中国有一个很奇怪的心态,就是不怕有问题,只要有办法,问题总能解决。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

并非所有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

如:一个人得了癌症,早期发现还可以治疗,但如果任其发展,或者以更坏的方法对待它,到了晚期再去治疗还有用吗?

在我的理解中,中国的教育也是这样一个状况。

目前我们的教育,其主题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

我觉得教育不能一味让步,我们要对孩子负责任,不应迎合社会上似是而非的说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的社会环境跟过去不一样,

所以我认为,

一方面必须让孩子们认识到教育绝不仅仅只有快乐;

另一方面还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就必须付出代价,承担责任。

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如此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重担的。

/End.

文章摘自——范津导师家庭教育系列书籍之《家庭教育孩子的幸福》

作者简介

有北美移民经历,专注心理学研究十年以上,心理治疗技术涉及家族系统排列、NLP、完形、萨提亚、催眠、精神分析等,结合东方儒释道,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范津导师作为一名卓越的训练师,怀有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家庭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全国主持过数百场父母成长系列训练及青少年心态素质系列训练。帮助过千万家庭的成长幸福。

范津导师,多年致力于为中国人的幸福做贡献,让青少年的生命更有意义。

·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再以爱之名对孩子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