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来往


文:盼盼

有一句话,“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尚往来一直是中国传统的交流感情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并不仅仅停留在精神层面上,也有了物质上的牵扯。于是,就有了随份子钱的人情来往。

随份子钱原本是正常的人情消费支出,当人家里有喜事时,除了送上祝福,再添个红包更添喜庆,既加深了感情又促进了交往。

随着人们交往范围的扩大,需要维系的亲情,友情,乡情,同事情等范围也在扩大,人情消费做为礼尚往来的必要支出,在现代社会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但是,有时候会觉得本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消费,却在社会中演变成了“畸形”的人情债,很多人为了面子为了每年的一大笔人情费支出而心里“痛”着,表面却“幸福”着。

现代人的生活,婚丧嫁娶,喜迁新居,孩子满月、金榜题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随份子。不但名目繁多,礼金还水涨船高,很多人用于礼金的费用甚至影响到了生活费用。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小青年,一到五一国庆,朋友同学同事结婚的比比皆是,他们的工资根本就应付不了,甚至还得找父母救急。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父母那一辈也是要做人情的。但是只记得那时候只有婚丧嫁娶的大事,大家才随礼,所以一年也就给不了几次,而且每次就给5块、10块、20块,也不至于影响家庭经济。但现在随份子钱的名目实在太多了,而且份子钱的分量这些年也越来越重,动辄几百,多则上千,想想真的很无奈。

古代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但这年头,已经没有如水的君子之交了。

有些人有一种误区,觉得礼越重情义就越重,将份子钱的多少作为衡量相互间情谊的重要标准,可如果有了大家互相之间的攀比心理,本来好的一种习惯就逐渐失去了最初的美好,带有铜臭味了。

其实嘛,我觉得随礼还是量力而行,理清亲疏关系。关系走得近的自然礼金可以多些,远一点的可以少些,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也没必要跟人家攀比。别人给再多份子钱和自己没多大关系,只要注意自己不要低于平均水平就可以了。再说了,如果和别人攀比会让其他和自己亲疏程度差不多的亲戚朋友觉得很尴尬,难道他们也要像自己一样加钱吗?这样的话,也容易得罪人。

中国人的人情来往谁也无法避免,随份子更多的是一份心意。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来来往往的走动走动才会更加亲近,只是不要让这人情往来变味就是最好!

于2020.5.27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情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