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本分而顺随白话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上一章讲“道”作为世界之整体“惟恍惟惚”,紧接着这一章具体描述了“道”的规则:“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注意,“曲则全……”讲的是“道”,不是怎么“行道”,不是让我们“委曲求全”,而是说客观世界就是“曲则全……”这般模样。


并且从这一章的行文结构中可以发现,“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中“是以”二字承上启下,上承“曲则全……”中“道”的规则,下接“不自见故明……”讲怎么按规行事、按“道”行法。


从微观的DNA双螺旋结构,到宏观的“莫比乌斯环”,乃至我们常说的否定之否定原则,无不是一个“曲”的状态,因为“曲”可以首尾相接,可以形成循环往复的整体结构,所以能“全”。同样,“枉”为屈,亦有“曲”之意,因为弯曲循环,故能畅通无阻,畅通无阻即为“直”。就像一根绳子,绳子两端彼此不通,但如果是个首尾相接的橡皮筋,无有来始,通达无尽。所以“曲则全,枉则直”,描述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绵延不绝的世界图景。就像水之循环,无论是大气降水,还是地下泉眼,无论是溪流,还是大海,都跑不出这个水循环。因循环所以通达,因通达而循环,这就是“曲”“直”。(详见第六章、第十四章)


莫比乌斯环,从任一点朝任何方向出发都能回归原点

因为循环往复,所以,低洼之地自有水来,陈水流走,新水流入,这就是“洼则盈,敝则新”,敝,陈旧的。这里“洼”比喻为“空”,因为留有空间,所以能盛满水。然后老子用“多”“少”形容“空”的状态,“少”的时候,空间更大,更能容纳他物,所以“得”;“多”的时候,空间不够了,在“去旧留新”还是“去新留旧”的问题上就不明确了,所以“惑”。就如心里装着一件事,像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呼吸不畅,气血不通,心里憋屈,却又释放不出来,做其他事情,更是心不在焉,拿不起来,又放不下去,骑虎又难下,人生之囧态!


因为世界是个循环往复的整体,所以老子下结论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与自然合而为一,从整体上应对各种事情。“式”,里面“工”,外面“戈”,意思就是工作和护卫!以“工作”为主,如“工”于“式”字内部,以“护卫”为辅,如“戈”于“式”字外部。同时,“工”代表着人之本分,如劳动为人之本质,“戈”为护卫内外之平衡,既不被外界的压力压瘪,又向内约束自我而避免过分膨胀,既保证内外的流通,又保证内外互不“征伐”。


因为“戈”的护卫,能让“工作”安于现实,跟从本分,既不被外界干扰,又不对外显露,犹如“闷声干大事”,犹如“暗度陈仓”,以无为之心本分做事,其功绩自然显露出来。所以说“不自见,故明”。


因为“戈”的护卫,能让人免于故步自封、自以为是,保证内外信息的交融与平衡,能根据内外条件的变化,改变“工作”的方法,因时因地便宜行事,如此,工作做好了,功绩反而彰显出来了。所以说“不自是,故彰”。


因为“戈”的护卫,能对内约束,免于向外的征伐,收敛“僭越”之心,安于本分,安于当下的工作,分内之事做好,自有功绩。所以说“不自伐,故有功”。


因为“戈”的护卫,无需过分苛责自己、过分小心翼翼,规则自然规范着人之言行,只需与自然同频、与社会通路,调整好内外的平衡,自然长久。所以说“不自矜,故长”,矜,矜持之矜,小心谨慎。自矜,为自己强加给自己的谨慎,而不是自然、社会规则使然。


以上看似很多,其实就是两点:其一,本分地工作(不自见),其二,顺随自然地工作:对自己不故步自封(不自是)、对外不膨胀(不自伐)、对内不过分苛求自己(不自矜)。


安于本分(不自见),顺随自然(不自是),对外不征(不自伐),对内不苛(不自矜),这就是“不争”,因为本分的、顺随自然的工作,既无所争,也无所能争。所以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如整章所述:“不争”的德行源于“抱一为天下式”,“抱一为天下式”源于“曲则全……”之循环往复的整体,所以老子点题道:“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因为循环往复,流走的都要归来,种的“因”,自有“果”来收,行的事,自有功在显;因为往复,“功”来又“功”去,“果”来又“果”走;因为往复,放不下过去的,就接不住新来的。我们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放不下太多,与其争着过去的“功”,不如安在当下好好做“功”,就像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不求功,功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争:本分而顺随白话道德经第二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