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皆精心(十)
——第七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听课有感
10月24日至10月26日,有幸参加了第七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暨《中国语文教学》创刊四十周年论坛。翻着记得密密麻麻的听课记录本,觉得如果不抓紧时间记下自己的收获,实在辜负了把培训的机会让给我的任老师,也辜负了来自全国各地为我们呈现了11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的老师们。
同课异构——《狼》
本次教学大赛中,有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蒲松龄的《狼》:一位是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的于淏老师,还有一位是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的陈芳老师。
(一)标新创异——《狼》
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的于淏老师带来的《狼》可谓标新创异。
于淏老师的课堂分为七个环节: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导入新课,突出寻“异”之目标
逐字解读“聊”“斋”“志”“异”引出:《狼》之异,异在何处?
[if !supportLists]二、[endif]朗读“异”文,尝试读出“异”之味道
[if !supportLists]1. [endif]以句号为准,朗读接龙,正音,正节奏。我个人认为,在课文一开始用这样的朗读方式,除了形式新颖,并不能起到朗读应有的作用,此处是一种比较低效的朗读方法。此环节中学生狼都不充分,造成了后面环节的推进举步维艰。
[if !supportLists]2. [endif]与老师来一个朗读接龙,老师任读一句,指名学生接下一句。教学目标不明确,这样读的目的是什么?此环节中,老师未对学生犯的错误进行及时的指导。
[if !supportLists]3. [endif]去标点读。此环节难度太大,放在这里用处不大。
[if !supportLists]三、[endif]感知故事之“异”
用文字描绘图片,整体感知内容。形式新颖。
Ppt显示:一屠vs两狼 其中“两狼”很大,问:大家看出了什么?
这一问题的设置不够严谨,答案不确定,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if !supportLists]四、[endif]解读狼之“异”
跳读,划词,解词,析词。
析词思路:狼之异,异在,意在,表现了狼的 的性格。
此环节看起来很漂亮,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异”字增加了题目难度,对学生造成了干扰,远不如用课文中的“黠”字来的简洁高效。
[if !supportLists]五、[endif]解读屠户之“异”
屠户是怎样一步步破了狼的局?这个问题应该在前面的感知故事环节结局掉。
请从文本中找出描写屠户的关键词,分析屠户性格。
[if !supportLists]六、[endif]探究“异”之目的
结合群狼当道、酷吏如狼的背景,思考蒲松龄写作《狼》的目的。
本文的写作目的与群狼当道、酷吏如狼的背景关系不大。
[if !supportLists]七、[endif]拓展阅读,文化链接
[if !supportLists]1. [endif]马中锡《中山狼传》
[if !supportLists]2. [endif]蒲松龄《聊斋志异》
(二)循序渐进——《狼》
来自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的陈芳老师带来的《狼》可以说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一、导入:以铁公鸡、母老虎、变色龙等关于动物的词语导入。
本环节所选词语与课文关系不大,且多为贬义词,放在开头让人觉得不舒服。
二、自读课文
[if !supportLists]1、[endif]指名读,正音。
[if !supportLists]2、[endif]齐读,读准节奏。
[if !supportLists]3、[endif]自读,注意重音、语气、停顿。
本环节以读代讲,层层推进。
三、翻译课文
[if !supportLists]1、[endif]自读,同桌互译。
[if !supportLists]2、[endif]检测:翻译ppt上展示的句子
四、图片辨析
阅读1—2段,找出下图中与原文不符的地方。
五、理清故事情节
在下面横线上填入一个动词,分别从屠户和狼的角度。
狼 狼 狼 狼
五、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哪句话能看出人的勇敢?
狼是一只怎样的狼?
体现在哪些语句中?
六、作业
[if !supportLists]1、[endif]背诵课文。
[if !supportLists]2、[endif]读《狼三则》。
于淏老师语言幽默,教态大方,教学有设计感。但是,朗读接龙分割了文本,去标点读难度太高,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太少,学生读得不充分,对课文内容无法理解,导致后面的“文”的教学举步维艰。专家建议,应该保持课堂的原生态,紧抓文本,而不是为了求新而用“异”来贯穿课堂。
启示:
[if !supportLists]1. [endif]文言文教学还是要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夯实“言”的教学。否则“文”的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
[if !supportLists]2. [endif]紧抓文本,不为求“新”过度解读文本。
陈芳老师教学语言简洁温柔,整堂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但是课堂目标太多、太泛,导致整堂课节奏太赶太急,目标落实不到位。如果整堂课可以分割为两堂课可能会更好。同时在回答问题时,给学生提供的固定套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
相比较而言,陈芳老师的课对常规教学更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