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童年》有感

        原以为极其平常的开学第一天,却因观看这个短片而与众不同,从未对教育专业思考的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那就欣然拾笔写下拨动我心灵的那些瞬间。

      周轶君导演走进被称为欧洲教育强国的芬兰,从劳拉老师的森林课、到制作创意面具,再到小组合作的混龄班教学......她让孩子们更自由地完成自我认知,贴进自然,释放独属孩童的天性。而对比中国,中国孩子只是在四周封闭的教室中规矩地上课,被条条框框的规则约束看行为,缺乏对世界的洞察与思考,也没有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是我触动点之一,中国式教育固然颇有成效,但芬兰的开放性仍是我们中国学习的重要方向,把那份自由传递给每位孩童,让他们在无忧中探索未知,在无怯中绽放自我,在真实中实现价值!

      片尾中,周轶君导演的落泪,也是我的另一个触动点。她说 : 我们总是被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你不可能做这个那个.....“是的,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成为了被比较,甚至被经常否认的对象。而反观芬兰,未学过画画,甚至对画画不擅长的女士,仍然可以大胆地拿起画笔,用画笔描绘心底的热爱,在这位女士的周围,没有否定的声音,她很简单无顾虑地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中国孩子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我想说的是“Which rose has no thorns。“(哪朵玫瑰没有荆棘),都是不完美小孩,所以,中国式教育当减少对孩童的各项拘束,多才多艺固然很美好,但减负减压,才能让孩童在轻盈中成长,学会捕捉与拥抱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热爱一生,永远快乐。

        触动点三当然是芬兰人独特而又一致的思想,它们有 : "这里没有成功,如果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妻子,有点钱,就算成功 "的生命追求; 它们有校长也需要排队吃饭的平等主义; 它们有"最好的学校就是离得最近的"的生活态度; 它们有建筑墙上的空白处是艺术而非贴余学习标语的佳地; 它们每个孩子更有自己私密的空间……芬兰人追求的自由,平等,尊重,是中国应当学习的。所以说,教育不是标准答案,只要有正确方向引导,不同种类的教育都能发展出精彩的人生。

      最后,希望中国教育能够前进一些,未来能让《他乡的童年》的美好属于每一个成长的孩子! 中国, 加油 !

中国式教育要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乡的童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