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想要考验一下他多年的的得力助手。他将助手唤到床前。
“我的蜡快烧完了,你能为我找到一根新的蜡烛继续燃烧吗?”
跟随苏格拉底多年,助手自然很明白他说这句话的意思,于是温顺而尊敬地说到:
“您的思想光辉一定会流芳百世,我一定会努力找到那位优秀的继承者!”
那位勤恳的助手寻遍五湖四海,但是每次领来一个人 ,总是被苏格拉底一一谢绝。即使这样,助手依旧没有放弃,发誓一定要将最优秀的人找出来,带到苏格拉底面前。
但很遗憾地是,助手无论多么努力地寻找优秀人才,苏格拉底还是不停地摇头。这让助手倍感绝望,终于有一天,他放弃了,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对苏格拉底说到:
“对不起,我让您失望了,我已经竭尽全力了!”
苏格拉低长吁了一口气,停顿了好一会儿,语重心长地说:
“失望的是我,但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你原本是最优秀的,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
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最重要的是如何认识自己!
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别人的言语来了解自己,却很少向内自我探寻。很多人一辈子都在揣摩别人,却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
自知者明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认清别人,你就是智者;认清自己,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唯有时刻审视自己,才能不断更新自我认知,保证人生的航向。
战国时期的赵括,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奢曾败秦军于阏与,一战成名。赵括从小受父亲熏陶,熟读兵书,每每谈兵论战,朝堂无能出其右者。赵括将口头上的谈兵能力等同于战场上排兵布阵的能力,在取得廉颇的统兵之权后,轻率冒进出兵,导致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死于乱箭之中。
会谈兵论道的人,未必会排兵布阵。赵括正是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没有自知之明,将纸上兵法等同于实际战场,最终酿成血的教训。
人贵有自知之明,然而这确是一件最困难的事情。很多眼高手低、实力平平的人,看起来都迷之自信;而那些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人,通常谦卑内敛。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沉浸在无知带来的虚幻自信中,相反他们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脚踏实地地学习。
磨炼自己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自己。
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念头:
每天朝九晚六地努力奋斗,却为何还是活成了一副平凡的模样?
寒窗苦读数十载,毕业之后依然找不到一份喜欢的工作。
为公司夙兴夜寐、加班加点到凌晨,公司说淘汰、优化你时,你却只有默默地含泪接受。
孟子言:“天将降大人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一个有大作为的人,必定是在艰难困苦中不断自我磨炼、不断自我认识、不断自我成长的人。
把艰难困苦当作人生的常态,不自怨自艾、不怨天尤人。每经历过一次磨难,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将会更深一层。于磨难中实现自我超越,这才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心态。
明代著名文士宋濂,自幼家贫,没有读书的条件。但他始终都抱着读书的信念。他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期送还。天气严寒时,他的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展,仍坚持不懈。最后终成明代开国功臣,官拜翰林学士,主修《元史》,明太祖赞誉他为“开国文臣之首”。
心学大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有言:“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所谓立者,立德、立功、立言。
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当作是磨炼自己的挑战。于摸爬滚打中找到自己的路,记住归途 ,扛起责任,放下虚名,不急不缓、不骄不躁、回归本心、砥砺前行,方能有所成!
扬长避短
人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与短处。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生活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扬自己的优点,才能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人生。
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你都不能渡过去,还能到君主那里去游说吗?”
甘戊回答说:“事物各有长短。谨慎老实的臣子可以侍奉君主,却不能让他们带兵打仗;好马能日行千里,却不能在屋里捕老鼠;干将宝剑削铁如泥,却做不了木工活。现在用船桨划船渡河,我不如你;然而游说各国君主,你就不如我了。”
古语有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我们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嘲笑别人的短处。相反,不仅要发现自己的长处,还要鼓励并挖掘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彼此相互温暖、彼此共同进步。
韩非子口齿结巴,无法游说各国。但他却能凭借卓越的才华、优秀的文笔写出《韩非子》一书,《孤愤》、《五蠹》两篇文章,就连秦王嬴政看完都大为叹服,以为是古代先贤所作。
阿炳是一位民间音乐家,他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他的耳朵却异常灵敏。阿炳一生钻研音乐,精益求精,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其中《二泉映月》、《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曲至今还为世人传唱。
诗仙李白也曾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千古绝唱。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闪光点,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找到它、培育它、发扬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