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十二】浅谈诗词创作中的“造语” 文/醉月诗苑

           “造语”是指说话或作文时所用词句。宋·周密《齐东野语·用事偶同》:“其用事造语,若出一辙,而不以为嫌也。”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六:“余谓此段文字,不甚类晋宋间人,绝似唐柳子厚、刘梦得、孙樵辈造语。”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四》:“为了造语惊人,对仗工稳起见,有些文豪们是简直不恤于胡说八道的。”

           诗词造语主要和词、句相关。造语是否工稳、达意、恰当,体现了创作者的水平。造语和音韵内涵不同,造语多专注于语言的述意、传情和描摹的功能,音韵主要是从语言的发声状况来考虑的。好的诗词语言,应兼顾造语的述意功能和音韵的处理,就是既好听,又到位。对造语的理解,可从几方面思考:语言本身的张力,语言的生熟度,语言的发展,驾驭语言的技巧手法等。

一、语言的张力决定了造语内蕴度。

张力指语言的力度,内蕴度指语言内涵和包蕴程度。富有张力的造语,应当象弹簧一样,能屈能伸,字组成词,词组合成句子,句子联接成全篇。姜白石《念奴娇》词中描写荷花的一个句子“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嫣然本身不一定就指荷花,但和摇动、冷香组合起来,意象就可以落实到荷花上。冷香飞上诗句,是一种通感,冷香怎么能飞上诗句呢?是说荷花清泠的香气,似乎把诗句也染香了。语言明净而有力度。所以,有张力的语言是有余味,放得下,立得起。语言的张力,还应在真和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真而非无华,更非木实无味,应当有洗净铅华的感觉;雅彰显语言的气度,但不必故弄玄虚,不是越古色斑斓便越能体现语言的典雅,要妥帖有度,适中得体。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都很完美地处理好了真和雅之间的关系,真雅高度统一,担得上千古名句。

二、正确把握语言的生熟度。

把握语言的生熟度,是造语必须跨越的一关,两者之间是一种矛盾的平衡。第一个词出现总是生的,运用多了就熟了。界定生熟,常常以前人造语为准,以约定俗成为准,以习惯用法为准。现在网络很发达,遇到一些吃不准的词语,不妨用百度、搜狗、汉典等网络平台搜索一下,看看前人用过没有,如果用过又是怎么用的,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懂得词语的约定俗成,可以避免造语的随意性。诗词语言不能只是你自己懂而别人不懂。造语时的生熟把握,是一个比较富有技术的问题。诗词语言应鲜活而有激情,殊不知,生意味不成熟,为生而生,是不可取的。有人赞美什么“我见桃花怀孕了”,说是意蕴丰富。我不能理解桃花即便是含苞,也不算怀孕,如果取其形状,象怀孕的肚子,那就太无趣了。避生,也要辩证看。一切文学形式,都要强调个性的创造,诗词也不例外。造语过熟,会让人缺乏回味,有可能丧失个性。造语形成的意象,须经得起咀嚼,用寻常的字,写明白的诗,体现了驾驭文字的功力。

三、新词汇影响并融入诗词造语

语言是一种历史和社会的现象,始终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也深刻影响着诗词造语的内容和形式。相对于古典词汇而言,大量新词和网络词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但其不足之处是缺乏磨练和时间的检验。新词汇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心声,经过推敲完全可以入诗。晚清黄遵宪搞的“诗界革命”,就倡导“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他出游欧美多个国家,写了不少游历诗,大量新名词、新事物、新意境入得诗中,生出别趣。诗词的用语是要选择的,不能不加选择拿来就用,不能失之文雅。词语有死有活,古人用而现代人根本不用的词语,就是死的,用死的词语一定要谨慎,比如凤辇、金钗等,这些词反映的意象,现代人很少涉及,用时务必小心。


四、造语的技巧事关诗词的表现力。

造语技巧首先是词法,然后是语法,再后是文法。从词到短语到句子,有些技法是相对固定的,比如说陈述、描摹、夸张、比喻、拟人、排比、复沓、反语、移情、通感、倒装等等,都是现代汉语经常接触到的技巧。现代汉语中对词的构成方式有极其详细的解读,对句法、语法也同样有完整的分析,是引入西方语法体系后形成的。  古人把词分为虚词和实词两种,虚词大多参与句子构成,但不直接形成实意,是特定意思的补充或者完善。实词主导句子的物态、状况和形象,表达句子核心内容,是句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词讲虚实,词法讲虚实的运用,古人诗词一句中没有动词很正常,省略句、倒装句的运用更是司空见惯。但是看整篇诗词的文法,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明白造语的意图。古人惯用的赋、比、兴的方法,是诗词千古不变的表现形式。诗词造语有自身的特点,不一定要套现代汉语的语法。合理运用这些技巧,使得造语生动、充实、圆润,提升语言张力,富含意境和形象性。好的造语,就是要让读者能感知一幅画面、一个动作、一种情绪感慨,甚至还有一点机趣等。

如何迈过造语关,方法有四个:一是多读名家作品,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言感觉;  二是加大词汇量的吸收,有事没事多翻翻字典、词典、典故,多记忆词汇,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三是善于学习借鉴造语手法,摒弃造语干枯、概念程式化缺点,有意识用形象思维,多方面地运用赋比兴手法等; 四是把握好虚词实词的运用,无实词则诗词不立,无虚词则诗词不活。总之,造语关通过阅读和学习,是完全可以攻克的。(本文有删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教十二】浅谈诗词创作中的“造语” 文/醉月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