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唐宋明清诸多诗话,凡谈诗者,必自《诗经》起,凡谈五言诗者,必自《古诗十九首》起,《古诗十九首》早已成为汉语的基本教养。

《十九日谈》是一本解读《古诗十九首》的书,是很私人化的阅读札记。它准确说出了《古诗十九首》的好,就好在用安详透明的语言展示了生活中那些性命攸关的时刻;它也清晰道出了《古诗十九首》的惊心动魄之处:“在残酷的生活里不动声色地守住些什么,这样的故事里都有惊心动魄的英雄气概。”

每首诗都配有:诗脉、诗旨、和诗、外传。

诗脉:作者参考李善以来的历代注释,对语词、单句、意脉做了疏通串讲。对一些段落的解读,或与传统注解不同。

诗旨:选取了清代张庚、姜任修对诗旨的解说。他们对诗歌的理解更为通透,比现代读者只能读出爱情的地方能读出更多的东西。

和诗:西晋陆机有“拟古”十四首,附于同题后。此类拟古写作,犹如书法临帖,做到了既传原作之神采,又抒一己之性情。

外传:十九篇札记。作者重读十九首时,记下联想、思考、感受。

另辟蹊径

《十九日谈》有一个独具一格的写法,就是“外传”。“外传”这个说法,来自《韩诗外传》。那是一部汉代人解读《诗经》的古书。它解读《诗经》,不是用训诂,而是用故事。一首诗,或诗中的某一句,一旦嵌进一个故事,意味立刻丰盈起来。《十九日谈》也是如此,将一个又一个故事嵌进古诗里,让诗和故事彼此照亮。

这个写法,或者这个读法,或许是一个现代心灵与古典之间发生关系的通道。

还在等什么,一起来领略一下它的风采吧!

有人从《古诗十九首》里读到情人的眼泪,有人读到了挚友远离的哀伤,有人读到了看待死亡的通透,有人读到了人生苦短的无奈与悲伤。就像是一首歌词里所写的一样: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峥嵘,眼前浮现了一个个熟悉的面容……。

《古诗十九首》作者是谁,我们无从考证,甚至每一首诗的名字,均是从其第一句诗词里选出,足见诗词散佚已久,题目难以考辩。这反而是一种深入阅读诗词的好机会,就像读《红楼梦》一样,无关版本,无关映射,只认真的关注文本内容即可,如此这般,更能让人体味到字里行间的无限趣味与阅读的快乐。

其中的快乐之一,便是在脑海中为诗词中的主人翁画像——这是在书写一个薄情的男人还是在书写一位闺中深情的女子,是祈盼远行友人归来的痴情人还是思考死亡的重大生命课题?

归家与离家,生死契阔,每一首诗书写的主题并不强大,甚至有些微小,却让我们看到这种细微背后的强大生命力。

《古诗十九首》里没有一个字提及灾难,只讲日常生活,就算是生离死别,诗人也要把它纳入平静绵延的日常生活中。仿佛生离死别并非是一件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而要紧的是生活的绵延。只有在平静绵延的生活中,生离死别才有意义,才能被理解。

最近上映的电影《隐入尘烟》中“。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能说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能说个啥?被自家驴啃了,麦子能说个啥?被夏天的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

一句话也没说有铁 但句句都在说有铁, 借住别家被迫搬离一次又一次,被抽血一次又一次,被老三使唤一次又一次,被命运收割一次又一次;他都不能说个啥。 而他也从未想过说啥,只是和贵英日耕夜耘,甘苦与共。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文化内涵。比如“恕”,上面的“如”是像的意思,下面的“心”表示内心,古人认为只有君心似我心,才能了解我,宽恕我。

正是王安石说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还是诗歌都有着一个表象,但更深层次的内涵还等待着你我去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