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老师在他的(5分钟育儿学堂)里,总结说,永远要在心中放上purpose,你才不会lose focus,才不会漫无目的、效率低下。
在回忆准备考试的那个时间,和今天的状态,明显的目标失焦的例子。
应对考试,总是喜欢让自己处于时间不够的状态,在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备考的准备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而面对剩下的进入倒计时的时间,面对自己必需完成的任务,全身心的进入了复习的状态,因为你的目标是考过,而拆分的结果是必需满足有效率的200小时,那么每天最低的学习时间,要达到7个小时,而这7个小时内,你要完全沉浸在学习的状态中,才有可能达成你的目标。而且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你,得到你要的结果,但是你知道,没有这个最低的保证,你更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结果。
认真的计算倒计时,列出4个星期的必需达成的任务,而第一个任务,是第二个任务的基础,只有在完成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下个任务,才能顺利的完成整个目标。
而细化到每一天的完成量,同时在晚上睡觉前检查是否达成的同时,要调整第二天的工作量,没有完成的要调节,提前完成的要增加,每晚的反思是有效的重复的基础。
制定好大的方向,针对书本,告诉自己最少要对着课件读三遍,要同时拿笔,跟着老师的讲解划重点,配套的习题练习册,一节一节过。
然后检查每天的完成任务,随时让自己沉浸其中,学会去关注自己的学习进度的增加,可以减少无谓的焦虑。
有了目标,你会去想尽方法去充实,每一个你可以利用的时间,会偷偷的心疼没有内容的时间的流逝。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除了要听课读书,还要安排时间听阶梯升级的课程,鉴于长期没有接触过书本了,记忆力开始减退,前背后忘。
对于这个现状,时间固定的情况下,要顺利的过关,只有大量的重复去听,去做笔记,去抄写老师划的重点,甚至于强迫自己去背诵。
只有让自己沉浸在,随时随地的读书,听课,背诵这个流程里,才会让自己从读书都读不下来的状况中走出来,跟着老师的讲解,哪怕并没有背上,但是可以随时翻阅到老师真正复习的内容,会慢慢的去思考老师讲课的节奏,去试着总结题型,跟着课间复习的内容,去理解答题的思路,去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去与答案相对比,看看自己哪些没有考虑到,为什么别人会这样答,我的错误在哪里?
而考试结束后的那份茫然失措,只是你一下子失去了要努力的目标,蹦紧的弦一下子放松后的不适应,充实和闲散,一下子的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网上总有10000小时定律的说法,而对于应试考试,如果你在一门课程里,给予有效的200小时,持续的重复去读书,听课,记笔记,背诵,你就可以成为那个跨入门槛的那个人。
没有快速成功,可是可以快速入门。
没有人天生就拥有他现在的能力,他们只是将时间有效的集中在,他们认定的目标上,时刻让自己保持,你仅仅是为了考试时才有的认真的状态。
在你眼里的不可思议,仅仅是他们的生活常态,你眼里羡慕的自律,在他们来说,只是一种自然不过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而已。
手足无措只是因为你忘记了你的目标,忘记了你一切的行为都是围绕着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去完成的行为,就如一颗洋葱,你的目标被包裹在里面,你现在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剥去那外面一层层洋葱皮,而有时的你只记得了洋葱流泪的时候忘记了洋葱也有的特殊的香气。顺序的颠倒会影响你的行为,让你忘记了自己的努力是为了什么?
让你失重的是你失去了围绕着目标,失去了方向的船,在大海里是有随时翻船的危险的,灯塔是你的前进的方向,哪怕你暂时还没有看见,总有花开的时间,只是有人早,有人迟,静待花开。
付出了金钱、时间与精力,如果仅仅是去走了一个过场,浪费的是自己的岁月。
永远记得自己的目标,不要让自己限入漫无目的,效率低下的状态,才是让自己聚焦不会失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