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想法不等于结果

从在台湾求学,再到回国实习,毕业论文的题材始终在我的脑海中盘旋。原本,我想写一写人力资源方面的题材,结果实习让我发现我是真的没兴趣,果断扔进垃圾桶。后来,我想写一写广告和媒介方面的题材,但是潜意识中还是觉得这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待定。直到我开始更加痴迷于音乐和绘画,开始关注艺术文化市场,我才发现,原来我还是喜欢艺术题材。最终我决定,要研究一下中国文创产品的消费者。

然而,想法固然美妙,可是当我尝试理清思路的时候,却好像无法按照原先设想的方式进行研究。

再次回到学校接受教授们的洗礼,自己终于不再“社会”而是趋向于“学术”了。开题之前,我们需要接受一个星期的论文训练,教我们如何写“proposal”。教授讲到,因为我们只有很少的时间完成论文,所以我们需要将研究的论点不断地缩小到一个点,内容要具体而不能太宽泛。这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有可能缩小到最后的那个点完全不是你想要的。比如我已开始的宏伟目标是研究什么样的文创产品最受消费者欢迎。然而将题目缩小之后就发现自己站在了十字路口。到底是研究产品,还是研究消费者呢?

按照我原本艺术般的设想,我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偏向产品设计一些,仿佛能够看见在自己长篇论文的背后,一个举世无双的文创产品就此诞生,仿佛自己就是乔布斯。但是权衡了自己当前的学术能力和学校的论文要求之后,我决定放弃自己之前的构想,转而研究更切合商业的消费者购买意愿。

这件事是我不由想到,人们想要放弃自己原本宏伟的计划是一件多么难的事。尤其是在觉得自己想法很牛X的时候(事到如今我也会拽一些牛X的流行语了),恨不得之后的所有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按部就班的执行。但是,我们或许不应该将自己的意识放得那么大。我们的意识需要适应,需要变化,以便更加顺利的行事。论文开题,不过是在这方面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提示。但是这个小小的提示在后面开始真正写论文的时候帮了我大忙。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题——想法不等于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