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求仁得仁 第2节 孤独求道

上古贵族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在传统的教育之中,礼、乐具有与神沟通的宗教意义,是贵族们在祭祀及意识形态方面的需要;射、御是贵族们“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必须技能,是军事方面的需要;书、数是行政技能,是贵族们治政方面的需要。

我祖述先贤,认真学习各种知识,努力做到六艺皆精。礼乐方面,对上古典籍进行整理,述而不作,去芜存菁。我对于背离传统的做法进行纠正,以经书包含的各种知识教诲学生。在我看来,作为教师,首要任务是向青年学生解释古代的文化遗产,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去诠释古代的经书。

少年时,我已琴艺有成,礼乐斯须不去身。后来跟从鲁国国家乐师师襄学习弹琴,不到一年的时间,技艺水平突飞猛进,让被称为国师的师襄自愧不如。客居齐国期间,在齐国听到上古的《韶》乐,与齐国的首席大乐师讨论乐礼,学习古乐,三月不知肉味,品味也让他们交相称赞。

一生教授的弟子大约有三千多人,被世人称为贤者有七十二人,成就涵盖各个方面。其中冉求、樊迟、仲由(子路)擅长军事,冉求、仲由擅长政事,端木赐(子贡)是天下首富、外交高手;公西赤(子华)是礼仪专家;颜回、闵损、原宪是圣徒;曾参是学术大师;公冶长是语言学家、动物学家;宰予是辩论大师;宓不齐、巫马施、高柴都是优秀的官员。

而颛孙师(子张)、言偃(子游)、卜商(子夏)、澹台灭明(子羽)、漆雕开等都各自办学,这些弟子为我思想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始终追求的是“大道之行”,对于得失荣辱看得极轻。有人说我一生奔波在权贵之间,贪恋富贵。事实上,我将这些看的很轻,否则就不会放弃高官厚禄周游列国。而等到困游时,弟子不计得失,弃官从游,“从道不从君”,这是儒门的精神。

我非不能取荣华富贵,而是“道不行”时,宁愿“乘浮浮于海”、“居于九夷”,也不愿苟且取容。容忍人们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为了生存,可以让价值和理想向现实妥协,但底线是不能将恶行合理化、善行污名化。

我内心的志向是想用儒家学说影响后世文化,让人们知道,即使在乱世纷争之中,也有着理性的声音,也有着为了理想四处奔波的人,这个社会始终有思想,始终有良知,而不是淹没在人与人兽性的争夺之中。

文明胜过政府,社会文明比政府职能更重要。一个有良知的政府,应该致力于培养健全的社会,而不是强化政府权力。一个强权的政府,不但不能让社会处于安定有序的状态,恰恰是社会百病的根源。

我崇拜周公,希望能够恢复周朝制度,因为它是给中华民族立下规矩的朝代,他的伟大,是因为他将社会变得非常强大,强大到可以没有君主而自行其道。

通过思考、辩论和研究,我和徒弟们建立了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哲学、伦理、政治、教育、经济、历史、文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9章 求仁得仁 第2节 孤独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