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湖演义·前言

1909年水月桥前日湖湖面(此照为德国建筑学家柏石曼站在南城墙上向北所摄,照片中的水月桥、余相国祠和吕祖殿等古建筑已经消失,远处观宗寺依稀可见,图片来自哲夫《宁波旧影》)

【一】

这是我最早的一篇关于城市人文地理的小练笔,大概完成于2012——2013年之间。笔者当时已经离开府办秘书的岗位,成为建设系统的机关职员。当时的想法挺简单:作为城市建设者,看见老东西抹平重建似乎太过粗暴,是不是了解一下这个地方的前世今生再动手改变,也好为历史标个记号,为未来起个话头。那么从哪儿说起呢?就从小时候的一个心结说起吧。

我出生在东海之滨,父籍却在太湖南岸,小时候在太湖上坐航船去亲戚家时,总是希望宁波也能有这样的水路,能让我吃着水菱解馋,听着橹声入睡,看着两岸风景,晃晃悠悠出行……亦或许,我居住的地方,以前也是如此?

再长大些,就能听懂母亲的回忆了。她的童年是跌跌撞撞的,她说那时路路沿河,布鞋的抓地力根本无法与湿滑的青石板对抗。每天早上,人们总能看到那个郎官第张家的小姑娘,叼着油条,从拗花河头出发,沿呼童街的河道,穿祝都桥、永寿桥、十六块板桥、东双桥,摇摇晃晃地冲向学校,还时不时传来滑倒后的哎哟声(老妈别打我)。

上学之后,开始对城里奇怪的道路走向发生兴趣:为什么三角地会把解放南路一劈两半?为什么莲桥街里面看不到莲花盛开?为什么老宁波中学前面会出现让人崩溃的五岔路口?在老人口中,在图书馆资料中,答案渐渐清晰:奇怪的道路原来是自然的河道,而莲花盛开的地方则是日湖的中央。想象一下:那个流着鼻涕的小男孩,每天上学路过的地表之下,却是护城河水道和日湖湖床!此时,我感觉自己应该找到了一个切入点!

那么就从日湖开始吧。


日湖在民国初年所在的位置(红框内)

【二】

宁波城市的特色离不开水,自古有云:古鄞三面海通潮,地局西来雉堞高。日月两湖环作岛,坎离双港抱成濠。

唐代它山堰修成后,“约水势,贯城以入,潴为平湖,疏为长河,掬为幽沼”。南塘河将新鲜淡水从南水门引到城中,形成以南湖为中心的城中水系(宋之后,南湖分为月湖、日湖两部分),宁波城从此远离咸水之苦,宜居宜业。从唐代初具雏形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水道完全消失,日湖与宁波城共存1000余年。

日湖早期的形态应该是与月湖融为一体,横亘在宁波城南。在唐代以及北宋时期,宁波城南部的地势较低,基本属于湿地环境。如果我们穿越回唐代站在子城南城门也就是后来的鼓楼上向南望去,我敢打赌,你只能看到一整片连续的水面。我曾经从宁波出版社沈建国先生处看到过一张《嘉定年间庆元府内大小二湖丈尺图》,从这张图里面我们可以得到三个信息:一是连续的湖面中间出现了一条长堤,是南水门到鼓楼的官道,这告诉我们是迟至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日月湖就已经分开了;二是那时候日湖和月湖的名城似乎还没有固定,官方的丈尺图还只是称之为“大小二湖”;三是日湖或者说小湖的面积还是相当可观的,当时日湖湖面明显是一个梯形,短边在龙舌尖附近,长边在南城墙下。


嘉定大小二湖图的日湖部分(注意地图南上北下)

月湖有十洲,日湖宋时也有四岛。所谓“岛”,实际上是被湖面及诸多支流围绕而形成的四面有水的大块地面。日湖之上,仓基洲靠西,为今仓基社区及周边区域;莲心岛居中,乃观宗寺、延庆寺所在;靠北(今城投公司莲香桥影地块)和靠东(即原海曙区政府及以南区域)也各有一岛。


道光宁郡城河丈尺图之成河全图局部(南侧底边为日湖)

南宋及以后,大量北人南迁,江南经济发展、生齿日繁。宁波地区与浙江其他地方一样,人与水争夺空间,城内日月二湖水面逐渐萎缩,但日湖尤胜。从道光年间的《宁郡城河丈尺图》之《城河全图》可知,到清中期后,采莲桥(今仓基街解放南路口北)以北淤塞为小河道,称“细湖”,湖面最宽处转移至观宗寺以南,即今灵桥路、解放南路相交之处。

日湖水系的最终消失,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儿。20世纪50年代以前,采莲桥(今解放湖南路仓基街口)附近河道还存在,桥也在。1958年南大路维修,南大路一段日湖水系完全消失。我懂事时为八十年代初,彼时观宗寺以南的水面已经变成了路口,中间还有一个大花坛。

【三】

作为一个不会游泳的江南人,我对于水是熟悉而又敬畏的。在写这个系列的文字时,我还在区县一级的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工作,这段经历让我对水认识更深刻:水对于江南城市绝不仅仅是一种景观,更是城市功能的支撑和生态平衡的保障。正如塞纳河之于巴黎,多瑙河之于维也纳,涅瓦河之于圣彼得堡。水道是哺育商业文明的乳汁,是撑起城市活力的血脉,也是传承历史文脉的纽带。所以,日湖在形态上可以消失,但是作为宁波古城中一个典型的水系演变的案例,不应该被遗忘。

落笔之初也曾经考虑过几种写法:一种就是侯仁之先生《燕园史话》的套路,但是彼时刚刚入门,很多基础性资料的积累还是空缺,心有向往,但也就这么一想,不可能做到;另一种就是常见的文史类介绍文章,定下一个主体,一篇一篇地点或者分时代写下去,但总觉得不好玩,如果一篇文章自己写着都不好玩儿,不就跟平时写领导讲话稿没区别了么(我好想说出了真相)。

最后的结果,选择了一种非常主观的方式:假设我自己就是一个十九世纪中期的宁波人,坐船穿行在日湖水系中,我能看到什么,就写下什么。

那可能是1854年6月的某一天,我从城外南郭关帝庙(今南塘老街甬水桥)河埠头上船,沿南塘河,穿长春门水关(南苑饭店附近)入城,自南水门里东河,顺着南城墙东段(今灵桥路镇明路口—解放南路口)自西向东进入当年的日湖水道,由南而北领略日湖两岸的旖旎风光,讲述南城中的人文历史。

期初想把人设写成话痨,后来感觉信息量太大会分不清主次,所以又任性一把,干脆用半文半白的套路。如今的孩子们可能并不以为意,现在网络小说用这种套路多了去了,可是往前推十年之前,那还是天涯论坛上的一股“小清新”(暴露年龄了)。

全文分为一个前言,九回正文,四篇番外。

正文回目如下:

第一回    舟行南塘入城郭  橹荡甬水望长春

第二回    罗城墙依市带水  南门口舟车并进

第三回    释老两家聚湖中  佛道三寺入莲心

第四回    仓基兵营护广盈  冷静知府避首辅

第五回    藏风聚水龙舌尖  鬼斧神工地封塔

第六回    建浮屠天佑宁郡  聚沙泥地有通途

第七回    重文脉诸袁立世  承武勋卫衙开府

第八回    一河之上两岸景  三府第中四明儒

第九回    筑塘堰潴一城水  制则喉掌日月湖

随后的四个番外,主要放一些与日湖有关、但较为散乱或不适合放入正文的材料。番外回目如下:

番外一    宁波旧影考

番外二    罗城山岭考

番外三    日湖民风考

番外四    水城湖鲜考

好了诸位,准备好了么?那就出发,穿越时空,回到160多年前的六月里,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襟江带河的水城胜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湖演义·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