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231天,11.3孔门四科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231天

原文阅读:

11.3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译文讲解:

        德行见长的弟子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见长、善于辞令的弟子是宰我、子贡。政务见长的弟子是冉有、季路。文事见长、通晓古代文献的弟子是子游、子夏。

启发思考:

        这一章非常重要,著名的“孔门四科十哲”的说法就出自这里。所谓孔门四科就是德行科、言语科、政事科、文学科。

          德行科和政事的重要性,我们都容易理解,因为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德行高尚的君子人格,也希望君子们能够为国为民出力做事。

          言语科排第二,说明孔子也非常重视语言的表达。有人说,孔子不是喜欢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吗?不错,但那是指修学过程或者为人处世的方式风格,并不表示不重视语言问题。首先,这里的“言语”主要含义包括从事国务外交活动场合中的辞令,这个言语是和社会行为、实际政治行动直接相联的。其次,孔子遭逢乱世,礼崩乐坏,出现很多名不符实的社会乱象,“名”“实”的脱离和分离。孔子对于语言本身,对于“名”的表达与“名实相符”的作用是非常重视的。

        文学科指的是文献典籍知识的学习。这是进学的必经阶段,大六艺小六艺都有它。当然,如果书本知识学得好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孔子看来这就是小人儒。

          孔门十哲,我们已经或多或少都接触到了,《论语》下半部分还有更多的介绍。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四位,是德行最突出的。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死后是四位在孔庙配享的圣贤之一,与曾参、子思、孟子并列,称为“四配”。

        闵子骞的德行,一是他的孝行被广为流传;二是他很有管理才干,季桓子请他做费(bì)邑宰。他治理费邑成绩斐然,但他看不惯季桓子的作为,毅然辞职,这也正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德。

          冉伯牛去世很早,事迹不清楚。

            仲弓就是冉雍。孔子说:“雍也可使南面。”说他的德行之纯,可以南面为王。这是孔子从来没有给过任何弟子的最高评价。

      宰我、子贡善于言辞外交,经常为孔子出使各方。不过宰我口舌太利,有时言行不一,所以孔子说过“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子贡是孔门最能干的弟子之一。子贡学业、政绩都优秀,更有突出的外交成就。而且子贡的本事,不仅在政治外交上,更在商业上,他是儒商始祖,累积了巨大的财富。有人说,子贡是个什么样人的呢?颜回+苏秦张仪+陶朱公=子贡。

      冉有、季路,列政事科。冉有,在政治和军事都很厉害,有战功,尤其善于理财,担任季氏家宰,搞田赋改革,为季氏聚敛财富,曾遭到孔子严厉批评。季路就是子路,跟随孔子时间最长的,武功高强,实际也担任孔子侍卫。后来在卫国做官,可惜遭遇卫乱,为救其主孔悝,被叛臣杀死,砍成肉泥。

        子游和子夏列文学科,通晓文献知识。子游以熟悉礼仪著称,当时公卿大夫士人庶人,只要在礼仪上搞不清楚的,都去问子游。子夏做过鲁国太宰,后来移居魏国西河讲学设教,开魏国风气之先,有巨大的教学成就。魏文侯尊他为师,授徒三百,学生中群星灿烂,李克、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高等都是他的学生。李克是魏文侯的幕僚。田子方也是魏文侯以师事之的人,太子见他都要下车行礼。吴起更是一代名将。

        孔门弟子们群星璀璨,夫子自己没能有机会做到的事情,由许多弟子继承发扬光大,成就了千古中华的精神构建。正是因为有一批成就斐然和德行高超的超级徒弟,并且始终人前人后尊崇老师,孔子千百年来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第231天,11.3孔门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