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要强的祥子不见了,只有一位出现在为人送葬行列中的行尸走肉

1936年《骆驼祥子》的问世,奠定了老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小说,也是老舍最著名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描写北京城下层市民生活的杰作。作品以洋车夫祥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叙述了一个充满血泪的故事。全书的基本情节就是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小说主要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祥子;一个是虎妞。而围绕着这两个中心人物,又写了对立的两个阶层的人物。一个是受侮辱、受欺凌的下层人物,如小福子等;一个是靠剥削下层人生活的上层人物,如虎妞的父亲刘四。两组人物形象形成相应的对比,揭示出“上流社会的堕落与下层社会的不幸”。

祥子,一个地地道道的下层劳动者,他的生活是发展的,他的人格与性格也是发展的。当祥子最初出现的时候,他是一位体面、要强、善良、勤劳的劳动者。他原是一个青年农民,因农村经济破产而被迫进入城市谋生。在北京城,没有任何业务特长的祥子当了不需要技术,只需要力气的洋车夫。一无所有的祥子当一个洋车夫也不容易,因为没有自己的车,祥子只能用每天向车主交纳租车钱的方式,从人和车场刘四那里租车拉。这种租车拉的生活,祥子感到不自由,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每天用血汗挣来的钱被人剥削去,他心疼。于是,一个人生的奋斗目标就在他心中形成了,这个人生奋斗的目标明确而简单: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洋包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在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奋斗的过程中,祥子“像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拉起车来腿长步大,“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快,快而没有危险”。此时的祥子,勤奋、健壮,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同时也坚毅、善良,老舍写到,他(祥子)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似的。

这样一个好人,一个人格闪亮的青年,这样一个只想凭自己的勤劳获得自己新生活的洋车夫,他应该是可以在平平淡淡中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简单而渺小的目标的,可惜,他生不逢时,他只知道自己的理想,却忘了,他是生活在一个“良心病了”(成仿吾语)的社会,一个群魔横行、人欲恶性膨胀的社会。他闪亮、善良的品性与性格与这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这也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保持自己的纯洁。随着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一次次的打击,随着他可怜的理想一次又一次的破灭,他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奋斗,他终于买了一辆自己的洋车。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被军阀军队的士兵抢去了,他自己也被军阀的士兵拉去当挑夫。后来,他乘混乱逃了出来,在逃出的同时,牵了几匹骆驼,他将这几匹骆驼卖了,得了一点钱,他也得到了一个绰号:骆驼祥子。受到这一次打击后,祥子并没有气馁,他又开始了第二次奋斗。这第二次奋斗刚看到一点希望,他积攒起来准备买车的几十块钱,却被一个叫孙侦探的人敲诈走了。这第二次奋斗的失败,使祥子的心被刺痛了。他第三次买车,是与虎妞结婚后。他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此时的祥子,虽然在形式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意义已经不再存在了。后来,虎妞因为生孩子难产不幸身亡,祥子卖掉了洋车将虎妞安葬 。经受了又一次打击的祥子,已经彻底失去了奋斗的勇气,他开始堕落。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而他所喜爱的小福子,一个不幸的下层女性的死,更加速了他的堕落和毁灭。他彻底地厌恶了自己先前的奋斗,他讨厌拉车,外形也变得肮脏、猥琐了。他生活的意志已不复存在,他人生的目标早已失却,“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到乱坟岗子去了”。

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社会,一个是他自己个人的原因。个人的原因主要是他“个人奋斗的目标”,以及在为个人而奋斗过程中,祥子所采用的“自私”的行动——与别人,实际是与他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穷苦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弱的人,抢生意,导致的。当他与别人抢生意的时候,他也就实际上将自己从自己同一阶层的人群中孤立出来了,所以,当他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与同情,当初那个体面、要强、健壮的祥子不存在了,只有一位时时出现在为人送葬的行列中的行尸走肉——他就是已经变成了“鬼”的祥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个要强的祥子不见了,只有一位出现在为人送葬行列中的行尸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