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止景行,心向往之(二)

因为报名的是线上培训班,授课视频可以无限期回放,所以一直都在心安理得的处理自己的一地鸡毛的生活。“反正有的是机会”,我这样想。非常惭愧,直到今天我依然没有看完全部的视频回放。

第一场就是张文质老师的讲座:回到1997年,我是怎样写《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的。

与我报名写作班之前的期待不一样,张老师并不是传授我们写作的秘笈和锦囊,不是教我们怎样写文章,而是提示我们写作的源头和动力。

文质老师提示我们,一个老师一定要有潜入生活、工作、阅读、思考的定气。

没有真正的投入,就一定有真正的失败。他渴望改变自己,始终坚持阅读与写作。一个人生命越处于边缘状态,越容易得到领悟。改变,从阅读开始。

“阅读”是吸纳、积累。

周国平说:读书最愉快的是什么时候,是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个思想。最快乐的时候是把你本来已经有的,你却不知道的东西唤醒了。在阅读中总是有那么一些思想火花,瞬间击中我们的心灵,而就在这一个个的瞬间,我们遇见了自己,发现了自己,也建立了自己。

自从参加了“一起写吧”,有缘结识了一些爱好读书写作的朋友们,进入了一个积极向上,有梦想愿努力的群氛围中,我跨入了之前从未涉足的圈子,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祖庆老师说:阅读是长根的事业。难以写出登大雅之堂的作品,是缘于根基太薄。

文质老师告诉我们:惟有阅读,才有转机与创造。

只有埋头阅读,才是我的当务之急。书中的思想就是求知的灯塔,循着灯塔的光芒就会燃起求知的渴望。我的案头又摆放上了《教育的勇气》、《教师的使命》、《日常教学的情调》、《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就让我的改变从阅读先生的书开始吧!

“写作”是输出、创造。

“用写作的方式,表明我的存在,表明我的价值、我的追求。我们每个人的见我所见、闻我所闻、思我所思,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一个人最不能忽视的就是自己存在的意义;一个人最需要珍视的就是个人的体验。写作就是讲故事,讲教育的故事、讲与孩子交往的故事……记录我们所看到的一切。

你秉持什么样的立场,你就能看到什么样的事。写得好不好不重要,不要害怕写得浅薄,真实的写出自己的看见和感悟,多写、敢写。

写作是写给自己的,是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与人生经历,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写作,原来是这个样子,如张文质老师说的“一切皆可写”,“先写了再说”。写作,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为了遇见生命中更好的自己,遇见生命中更优秀的人。

生命在场,就是坚持的动力。

做为一名教师,要有坚定的目标方向。我们就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超越琐碎,不要把写作当做额外的负担,而是去享受它,就一定会形成坚持的习惯。

一定要有生命在场的记录。写作,要做到张文质老师的“教育叙事与艰辛生活的和解”,让自己工作、写作、生活融为一体,让文字能反映充盈的生活状态,“知、行、思”形成一个闭环,在认识、发现、实现、超越中找到阅读写作的真正乐趣和意义。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们要建立起对每一个生命的欣赏和爱,第一位就是对生命的理解,要懂得孩子。听到这些不禁汗颜,做为一名老师同时又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常常以自以为是的想当然忽视了孩子。

知性、优雅的陈春华校长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生命化是用身体力行做出来的。

阅读,是创作之魂,奠定了思想根基 ,引导着在教育实践现场的反思。这是创作的魂。

高度的职业认同感,持续学习,开拓视野,这是创作的灵。

享受成长的幸福,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跟随导师,用文字引领建设自己,这是创作的神。

张文质老师说:“这辈子,你总要写一本书吧。”到今天,我依然认为这话不是对我说的,而是对那些优秀者说的。

一直觉得,写一本书是件离我特别遥远的事。才疏学浅,写的是一些肤浅的东西,自己娱乐娱乐就够了,何况有些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好意思再读一遍。更谈不上把自己写的以一种庄重的姿态呈现出来,那恐怕是真要贻笑大方。

从来没有想过属于我的一本书会是什么样子,写书对我来说依然是天方夜谭。即使这样,我依然还会努力的坚持日更,不断的输出会倒逼着输入和思考。努力的用笔虔诚的写出生活的美好和感悟。

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走得更远。大家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写作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虽然琐碎,但长久的坚持,让我深切的感受到这些拿不出手的成绩比以前的自己要好很多。

出书,对我来说是那遥远的光芒。虽不能至,但不妨碍我追光而行,向着那明亮一方,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仰止景行,心向往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