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文章讲现在的孩子不会花钱,挣多少钱都不够花,那怎样花钱更好更合适呢,我找了一本书《花钱带来的幸福感》。
钱能带给人幸福么?
答案是肯定的。
钱可以带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
但是我们在大街上经常看见挣三千块钱也一样乐呵呵的工人,也能看到挣三十万却愁眉苦脸的老板。
一个人的年薪翻一倍,幸福感至少应该增加百分之五十吧,事实上只增加百分之十。
买彩票中了大奖,从此以后不愁吃不愁喝,有豪车有别墅,应该非常幸福了吧,可是据可靠数据统计幸福感最多持续半年。
那花钱能带给人幸福感么?
花钱的确会有愉悦感,想买啥买啥,想干什么就有钱干什么,不用愁没钱花,确实很爽、很幸福的感觉。
但是花钱带来的幸福感有时可能过几天就没了,幸福感的持续总不能靠天天花钱买东西来维持吧?
比方女人买件衣服兴高采烈地穿几天,过几天不爱穿了,衣服可能永久地躺在了衣柜里,而闲置的衣服越来越多,衣柜里装不下没有地方放了,成了负担,最后变成了烦恼。
男人贷款买了一台自己喜欢的豪车,开起来气派、拉风又有面子,很有辛福感,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对车的喜爱消失了,就像男人对待媳妇一样,新媳妇变成了旧媳妇,没有那么多的热情和喜爱变成亲情,幸福感降低了,如果加上还贷的压力和高消费车保、修车的焦虑,幸福感反而变成了苦恼。
所以有钱和花钱并不一定带给人幸福感。
有钱没钱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掌控,但是花钱我们可以适当地控制一下,那怎么样花钱才能带给人更多的幸福感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花钱买人生体验,比花钱买物质带给人的幸福感更长久。
花一万块钱和你心爱的女人一起去旅行比给她花一万块钱买一根项链带来的幸福感持续时间更长。
因为你和她旅行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记忆和经历会经常带给她幸福的回忆。
和朋友看一场体育比赛、看电影、和朋友一起吃顿饭这些经历会比买一件衣服产生的幸福感持久一些。
因为人生体验产生的幸福感会加强,并且在回忆中不断被重复。
马克吐温说:二十年后,人们会为没有做过的事情后悔,不会为已经做过的事情而后悔。
人们还会为买了不该买的东西而后悔。
所以尽量去买人生经历,少买没用的物质。
珍惜自己唾手可得的幸福,放慢幸福的节奏。
有一件奇怪的事情大家可能都有体验,人们往往对唾手可得的幸福非常不珍惜。比如英国最有名的大本钟,有一多半的英国人对它熟视无睹,根本没有去看过,相反世界各地的人们蜂蛹着坐着飞机去看。
比方喝咖啡,一下子喝下几杯,感觉不到幸福,如果每天下午慢慢地品上一杯卡布奇诺,想象它的品质、生长、磨豆和煮的过程,就会幸福许多。
对大脑幸福感刺激的越多越久越好,追求的过程越长越好,人们越会珍惜。
花钱买时间,买下的时间去做让自己更幸福的事情。
钱有时可以成为我们的好帮手,比如花钱请人做家务、买扫地机器人、买洗碗机、买洗衣机,这些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做家务,让我们节省下来时间和体力,不至让我们每天为了应付没完没了的家务而身心疲惫和狼狈不堪,它们可以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做家务,然后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一些能够带给自己愉悦的事情,比方摄影、打球和画画等等。
先存钱再消费,尽量不使用信用卡,别让自己陷入债务危机和苦恼。
对一件物品的喜爱和期盼的过程比把这件东西用信用卡迅速据为已有的幸福感更有意义,更长久。
就像我们期待春节比实际过春节带来的快乐更多一些。
而我们希望买一部手机攒够钱再买比立即用信用卡刷卡买下来要幸福的多,这样买下的手机会更珍贵,也会更有意义,我们用信用卡刷卡时感觉会很爽好像不是在花自己的钱,而真正还款时就比较苦恼了。
所以想要买什么先存钱,存够了再去买,中间存钱的过程和对这件物品的期待会让你非常愉快。
花钱在别人身上会更开心。
给妈妈买礼物看到妈妈高兴的样子比给自己买东西更愉悦。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适当的给予会更快乐。每个月节省下来几十块钱去做慈善对一个人来说更有意义。
巴菲特把99%的钱都捐给了慈善基金会,很多富豪也都把钱捐献给国家,他们挣钱是为了证明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作为独特个体的能力和社会价值,证明他们为世界做了什么,为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做了什么。
成就一份事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是为了让别人有一份好工作,给别人支付工资,让别人生活的更美好,他们自己会有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最后给自己定期存下一比钱,做好理财存款,以应对急用或者买房等大额消费,使自己不至于需要用钱而陷入困境。
让我们来记个花钱的笔记吧,看看还有哪些你认为更有意义更有幸福感的花钱方式,再看看自己花出去的钱是不是正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