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9

一直以来总想写点什么 但手太笨 很难落笔。想法很多不知从那谈起。老话讲:万事开头难

丨先谈谈我的父亲母亲吧。

我的父亲姓陈名德志回族居住在北京宣武区牛亍回族聚居区。牛街教子胡同45号。据父亲讲他十岁時陈家老辈即从前门买了这个四合搬到院子里居住一直到1998年政府将这片居民区拆迁。原地起楼回迁。我家上楼居住。直到父亲2005年8月17日去世。享年九十一岁。父亲一生的经历比较坎坷。但他的正直.善良.勤奋造就了他幸福长寿的一生。

我的父亲1914年10月28日出生在北京。

1919年至1925年.在北京私立五十一小学毕业。学校地址在北京前门外七条圣11

1926年到1927年,在陈永祥先生处学习英语.语文。地址在宣武区牛街附近。

1926年9月到1932年1月.在北京廊坊二条天宝金店,天元古玩店,学徒。

1933年4月到1933年8 月,在马先生处学习英语.地址在宣武区法源寺前街。这是脱离了学徒生活继续进修学习。

1933年10月到1937年10月,在北京西单商场,王府井东安市场租摊位,和兄长陈德忠一起经营古玩玉器生意。

1938年2月到1944年4月,在天津天祥市场摆摊,经营古玩玉器生意。任店员。

1944年5月到1953年5月,在天津劝业场亿祥珠宝店经营古玩珠宝玉器。任付经理 。

1952年11月到1953年1月,在天津同义庄光复小学内的回民夜校任六年级教员(是义务教学)。寒假后因回北京而辞职。

1953年7月到1953年12月。在北京肇华工程补习学校,学习建筑设计制图。

1954年9月到1955年3月,在北亰宣武区教子胡同曙光幼儿园工作(义务的工作)

1955年2月到1956年12月,在宣武区糖坊胡同小学,任业余学校代课教员。

1956年9月到1957年1月,在宣武区糖房胡同小学任代课老师。期末因生病(盲肠炎手术)辞职。

1957年3月到1957年7月,在宣武区福州街小学任代课老师。

1957年9月到1957年10月, 在宣武区九道湾小学任代课老师。这代课工作是宣武区教育局直接分配的工作。

1957年10月到1958年12月,在宣武区教子胡同小学任代课老师。

1959年1月到1960年12月,在宣武区教子胡同小学任代课老师。期间经教育局批准转为正式人民教师。

在这两三年的時间里父亲一边任代课老师,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去北京红旗业余大学中文系学习直到毕业。孜孜不卷,勤奋坚持

终于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尽心尽力将所知所学教与孩子们,几十年的辛苦付出、如今桃李满天下。深感欣慰。在此人民

教师的岗位上我父亲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直到退休。

退休后父親会经常提起这些往事。记得父亲在街上散步遛弯时, 不時有街里街坊見面都遵敬的称呼一声"陈老师,您好"此

時父亲那略有点弯曲的腰也向上不自覚的挺了挺,面带微笑点头回敬对方"您好"。略显苍老的脸上承现出一种身为人民教师

这一崇高职业的自豪感。


父亲这辈子一直以这种正直善良平和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一切事,对待家庭长辈以遵敬之心精细侍奉,对兄弟姐妹之间的纠纷调和处理.及至对子女的养育教导,处处照顾周全,先人后已宁肯自已吃点亏,也要顾全其他。父亲以这种平和内敛的心态静静地生活着,一生没生过什么大病,享年九十一岁无疾而终。

陈家是个大家族,记得长辈从大爷爷,二爷爷,三爷爷,大姑奶奶,二姑奶奶,三姑奶奶, 一直叫到九姑奶奶。回族親友间又常常互相换親,张家的女儿嫁进陈家,陈家的女儿嫁给张家,⋯⋯圏子越来越大,七大姑八大姨,表親,堂親,叫都叫不上名字,更别说小辈啦,记得五十年代老老祖母去 世,在家中四百多平米的宅院内搭棚办事,屋里屋外,前院后院都是人,满满跪下了一院子的后辈子孙。那時我才六七岁,可那熙攘攘的人群,進進出出的场面至今仍蒙蒙的留在我的记忆中。

我的奶奶是长房长媳。十七岁嫁进陈家。可大爷去世的早,她不到三十岁就守寡,在那个社会,命是夠苦的。但她性格倔犟,安静䝨良.少言寡语,只得认命。進而将全部心血都用在这个家中,尽心尽力侍奉公公婆婆。一心一意操持着我们这个小家。

记得不止一次,我看见奶奶望着父亲的背影小声的又像自言自语的说着"这小德志(奶奶对我父亲的胒称)有德行!我没白疼他啊"。诈一听是母亲夸儿子哪,可一细想总觉得有点什么不对劲?后來我问奶奶才知这其中的秘密。原來大爷爷在世時,本來就体弱的他又整天在外面花天酒地,竞也没留下一儿半女的。奶奶守寡后,由公婆做主将二爷爷的第三个孩子生下后就过继

给长房儿媳为儿子(就是我父亲陈德志)。父亲在养母的尽心撫养下一天天长大起來,老话讲谁养的像谁,真是不假,我父親 的倔脾气,正直,善良,少言寡语,真是遗传了奶奶的性格。这样风平浪静的过了十二年,这一年陈家老辈提议分家,各支过各支的。面对财産的分割,人心的自私都会暴露出来,为此二奶奶几次告诉我父亲她才是親妈。当父亲回问奶奶这事的真假時,奶奶也如实相告,並且让父亲自己去做决定。当我问奶奶这件事后來哪?她说:分家那天早上,你爹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代表我(指奶奶)去同长辈们一起商议分家事宜。过了两个 時辰,我隔看窗户就見你爹(我父亲)掖下夹了个旧兰布包,(过去都用兰色方形布包裹文件等东西)从西屋出來,头也不回地竞直往奶奶住的东屋走來,進屋后,双手捧着旧兰布包交给我奶奶,说"妈,给您"。说到这奶奶用贊许的眼光说"看,你爹他,多仁义啊"!

在人类社会中血缘親情是我们寻根求原的根本。而往往在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由机原巧合踫创到一 起的缘份之交,如父母情,兄妹情,姐妹情⋯⋯等等,都相处的非常自然 和谐,相親相爱,人们常说这是前世修来的缘 份。像奶奶和父親的这种养育之情胜过親爹親妈。奶奶平和安静的享受着儿孙们的照顾,也尽自已之力操持着这个家,不管家中富裕時吃白面,还是困难时期吃粗粮,都能坦然接受并给全家做出可口的饭菜,一生的辛苦付出换来晚辈的遵敬和尽心的喝护,从没生过大病,享年九十九岁无疾而终。安祥离世。这是我们这个家三位长辈中的第一位值得遵敬的老奶奶!我们永远想念她!

说到我的妈妈。不知是不是 相似的命运让母亲和父亲相识,相知,相爱並相拌一生的。

记得我十六七岁時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