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言文教学中的“素”读

      一直以来,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我们忽视了对文言文的意境、语言、韵律的挖掘。尤其到初三,考试考什么,我们学什么,梳理字词句翻译,简单了解文本内容,死记硬背,文言文学习更加的枯燥无味。《初中语文教与学》期刊中的《听读结合,决胜文言》一文给我带来了一些启示。

      文中提及的文言文听力训练,即精选与课内文言文有关联的课外文言文进行听写,这一训练在我们当前阶段的操作性不强,不做介绍。

      文中还提出对课内文言文的进行素读训练。所谓素读,就是不求甚解,熟读成诵。素读的初衷和终极目标都体现为积累。今年盐城市中考文言文将改变以往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的模式,趋向为课外文言文。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由课内所得迁移到课外,素读训练则有助于文言知识的积累。文中主要介绍了四种素读方法。

一、复读,顾名思义就是重复诵读,针对学生卡壳的地方进行反复训练。但这种复读容易割裂文本的整体之美。

二、盲读。展示不带标点的文言段落,让学生不看课本,自由诵读,再小组讨论后再齐读。盲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为中考试题划分句子节奏做准备。在文言文教学中,文章较短的篇目或者选择长文的部分段落进行盲读训练,盲读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初步理解文言文大意,避免了教者的灌输。

三,敲读,学生敲击课桌面,打出统一的节奏配合诵读,此种方法适合于像《木兰诗》这样骈句居多的文章,王君老师在清澜山开设的《木兰诗》诵读正是采取敲读方法,敲读既有节奏感,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我们还可以从敲读延伸开来,在诵读文言文时,可以加入自己的肢体动作以及表情等。我校顾志文主任在诵读蒲松龄的《狼》时就加入了跺脚等肢体动作。

四、韵读,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模仿诵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诵读。韵读虽能彰显学生的个性,但对老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文言文教学中,通过“素读”可以达到“通读,顺读,熟读,乐读”的目标,在乐趣中积累更多的文言文本,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自然会提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文言文教学中的“素”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