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正的悲剧|电影《芳华》观后感

1. 总结:不幸都是自己没想明白

  • 刘峰
    最大的悲剧在于他的评价标准错了. 他把自身升华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所谓的“集体”中,本质上是想通过集体的一致性好评,来达到其自身的蜕变。

    他不知道人性之所以是人性,就是因为其富于变化和不可控的状态中,你不可能一直驾驭集体的力量,这也注定刘先生的悲剧命运.他帮过的所有人,玩的都是落进下石.也就说他的 "方法论" 偏离了真实的人性.

    刘峰.jpg

  • 林丁丁
    男人们一定要记住,当你无论喜欢那个女孩的时候,要知道有些人不值得你去付出。无论你怎样,你的全部痛苦将是他的快乐的一部分。交友需谨慎,恋爱需看人.
    如何看她是否靠谱?本质上来说,你要区别 "价值观. 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朋友,在一起做的 开心事 多了就有了朋友,这就这么简单.

    林丁丁.jpg

  • 何小萍
    你以为脱离了悲惨的家庭,就可以在新的环境中改变?错了,你的一切境遇都来自于你本身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也就是所谓的 "世界观."
    你总是自悲,总是觉得别人是不会对你好的,但人都是因为有了交互这个原因,才会产生结果,不敢及时\深刻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那么你在回亿的时候不会后悔吗?

    何小萍.jpg

2. 感悟:归纳与演绎

  • 勒庞在《乌合之众》对群众有一个相当明确的判断,个体的人是理性的,一旦到了集体里面,就丧失了理性。“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夸大自己的感情”,“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
    和勒庞同一时期的加布里埃尔·塔尔德则提出了“公众”的概念。乌合之众和公众都会展现出集体行为,但集体行为背后产生的原因并不相同,前者是因为在集体中丧失了理性,甘愿跟随着宗教般的感情盲目行事;后者则是因为人群中的个体之间有对话、讨论,因此可以分享同样的参与热情,成为一个共同体。
    我认为,塔尔德扩展了勒庞的理论,对于人群的行为多做了个选择。但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而且必要的前置条件是,信息的公开与讨论。
    瞬间,我似乎理解了民主社会对于言论自由的近乎于疯狂的执着。也似乎明白了在其背后支持他们的理由。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类越来越结成大规模的群体是一个不可逆的自然规律,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到一些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只是,我们是想要团结起来的奴隶?还是以自由为前提,结社而成的公众?
芳华剧照.jpeg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观不正的悲剧|电影《芳华》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