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好自己的年度目标?

所有的总结,都是为了更好的计划。

既然在过去的一周,我已经总结了自己在2020年的成长和变化,那么接下来我也该计划计划,我在2021中要实现的目标和愿望。

当然在此之前,我依旧要探讨一下,像是个人的年度目标到底该如何去做。毕竟目标年年有,实现的却没几个,总这样下去,不仅对会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对于树立目标这件事都会产生怀疑。

所以如何制定好自己的年度目标,就成为一件较为迫切的事。毕竟在所有的新年决议中,只有8%的人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数据来源于statistic brain),而我显然不想在剩下的92%之中,虽然好像年年都是如此。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年度目标或者说年度计划无法实现呢?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做目标的你,和实践目标的你,不是同一个你。

//01//

这话什么意思呢?你可以回想一下,当你在许下新年目标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是不是精神饱满,感觉良好,仿佛获得了新生一般,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会,以至于对于新的一年充满无限憧憬?

所以你会很自信,甚至自信到盲目的状态,不断的提高目标的数量,也不断的增加目标的难度,甚至都没有想过目标的难度。

只是一味的享受着许愿或者制定目标的快感,好像只要说出的来,自己已经实现了一样。

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不容易。

一旦遇上什么挫折,当初的那份自信,那么良好的自我感觉,就要大减一半,甚至还可能跌入谷底,产生自我怀疑。

我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前一种的你,就像是清晨刚刚起来,精神饱满,正准备去跑个五公里。那时你觉得就算今年跑个马拉松也绝对不是问题。你志气高昂,激情满满。

后一种的你,像是你跑完三公里后,腿脚发软,上气不接下气,甚至还出去头晕眼花的状态。这时你觉得,跑啥马拉松呀,这也太累了,不跑了不跑了,一百米都不想跑了。你身体不适,志气锐减。

这样的状态,可以用吴伯凡老师的话做一个总结:

许愿时你享受的是快感,努力实践时你付出的是汗水,轮到后者做主时,凭什么你吹的牛,要我去努力实践?不要沉甸在成长的感觉之中,却忘记了为成长而努力。

那么,对于此种情况,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02//

刚才我说了,你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会导致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目标制定的太多,二是目标制定的难度太高,甚至到了不切实际的程度。

所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也很简单,一是控制目标数量,让自己能够集中精力去完成;二是拆解目标,让目标更具有可行性。

先说控制目标数量,按照一些书上说的——也不知道科学还是不科学的方法,但我认为有理论用,总比没有理论用要好;毕竟理论不对的话,我们还可以优化嘛——一年的目标不要超过12个,最好按照3-7-2的原则分配。

所谓3-7-2是指:3个一定完成的,7个努力完成的,2个特别想实现的,但是很有挑战的目标。

记住一旦制定好了,就不要在随意添加目标了。如果有了什么新的想法,可以记录在本子上,来年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还需不需要。

因为人很容易冲动,看到朋友发了一个朋友圈,晒了一个马拉松,自己也想立志去跑。结果把年初原本计划看书的时间,拿出来练习跑步了。

然后后来又发现打羽毛球要比跑步有意思多了,决定还是练习打羽毛球吧,跑步太单调了,没意思……

这样换来换去,无法集中精力在某一件事上,会导致你最后什么目标都没有实现好。所以一旦制定了年度目标,就要去执行到底。

那么如何去找到这些目标呢?

也很简单,那就是列清单。我的意思的是你把所有的愿望都写下来,然后开始在里面进行挑选。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以往的书籍教我们排序都是按照重要性来进行,而所谓的重要性就是指价值观。

但其实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往往在重要性这里就做不下去了。

这里我们可以先找共性,进行分类,从而找出自己今年的一个主题。

比如你列了50件想做的事,发现其中有30件都是关于健康的,那么你就可以把今年的主题定位“健康年”。而后在这30件事情中,挑选出最能实现这个主题的三件事,作为今年必须完成的目标。

当然“健康年”的主题,并不代表自己就不能做其他的事情了,毕竟我们还是要平衡发展的。

所以在制定完核心主题后,我们还可以制定一下小主题,小计划。方向也是类似,继续找共性,继续合并同类项,最后可能会有社交板块,读书板块等等。

我的建议是,剩下的七件努力完成事当中,最好是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比如用平衡的人生可以分为社交,健康,理财,生活,事业,学习,体验,娱乐八个方向。

而最后的2个特别想实现的,你就可以随性的,但最好也是切合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毕竟我们每一个人唯一不变的资产就是时间,而如何使它发挥出复利的效果,就要看你所在的事情,能否能够进行叠加了。

//03//

好了,说完了如何控制目标数量,已经对于目标的选择,接下来说说如何拆解目标,让目标更具有可行性。

对于这点就可以参考我以前学习脱不花的《如何成为高效学习的人》中使用的方法。

简单的来说,就是四点,即有场景,有距离,有抓手,有阶梯。对于这四点我以前也说过,现在再简单的说一下。

所谓有场景,就是为自己的目标找到使用场景。其实说白了就是具象化,即到底怎么样才算是目标实现了?

比如我的目标是学会弹吉他。这个就太抽象了,怎么算才是学会了?

你学之前可能想的是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谈出所有的曲子。

可是后来发现太难了,于是为了实现目标,你决定降低难度,认为能弹出几首拿手的就可以了。

可是后来年终了,你发现弹几首也来不及了,于是心里想着,能够弹一首不也代表我学会了吗?

就这样随着目标的不断降低,你最后终于按时完成了目标。

其实这其中到底学会了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被目标侵蚀了。

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当你遇到有挑战性的目标时,想的就不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实现目标了,而是通过降低目标难度来达成。

显然这种思维方式,对于你的成长而言很不利。

而且这种模糊的目标,也很难使你有动力。

如果我们加上场景,那么这个目标不仅要清晰的多,也会是我们更加具有动力,比如我的目标是在今年的年终晚会上用吉他弹奏一首歌。

所谓的有距离,其实就让自己意识到目标的困难程度。当然这不是为了让你知难而退或者激起你的斗志,而是为了更好的指导目标计划,

如果是跳一跳就够得着的,就制定详细计划;如果是实现不了的,就把计划放在更大的时间轴里,今年就实现一个子目标就好。如果是不切实际的,那就换一个;如果是难度太低的,就提高一点。

所谓的有抓手,就是说我要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实践我的目标?简单的来说,就是我要怎么做?我现在要怎么做?

如果细化的话,可以分为以下几点,即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具体的执行动作是什么?执行的数量是多少?执行动作的完成度怎么计算?

只有把这些都明确规划好了,你才能知道如何行动。

所谓有阶梯,就是把目标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而每个阶段都是不同的挑战,并且完成上一个阶段是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前提。

我们做事情很喜欢用平均主义,比如这个月的目标是跑完28公里,我们很可能计划成每周跑7公里,每天跑一公里。

但实际上,人的体能是慢慢增加的,所以更科学的方法应该是前一个星期只跑3公里,第二个星期跑5公里,第三个星期跑8公里,第四个星期跑12公里。

在详细到每天之中,也是如此。比如第一周,第一天可能只跑400米,第二休息下,然后第三天600米,第四天800米,第五天休息下,第六天跑个1200米……

这样劳逸结合,徐徐渐进才是最佳的成长方式。我相信把这点放在体能训练上,大家都能理解。

可是换一种场景,比如说学习某项技能,弹琴也好,编程也罢,有些人就不同意了,但实际上我认为没有什么区别。

刚开始的学习或者实践时候,我们肯定会因为没有接触过而感到陌生,所以学习或者行动起来就会很慢。

但等到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后,后面的学习又会简单起来,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一个爆发性的成长,但随后又进入了瓶颈期。

我想对于这样的曲线大家才是更加符合现实世界的。虽然事实上可能更加的曲折,但相比于平均主义来说,要科学的多。

所以把自己的目标拆分为几个阶梯,对我们达成目标有很大的帮助。否则每天都在重复一样的事,不像是在进步,而更像是在消耗自己的意志力。

好了,终于梳理了一下自己制定新年目标的方法论了,那接下来就开始实践吧。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制定好自己的年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