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鸣解密太极之体悟-很多大师都不懂,只有明师明白


原来我们经常讲体悟的重要性,今天就讲一下太极拳的体悟, 体悟就是用身体去悟, 体悟离不开身体, 也离不开我们的心。 我们原来听说过一句俗语叫做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一得对于愚者来讲,可以说就是他悟到的。

奥克兰海边打拳


我们的悟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首先就是我们思维上面的,我们的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我们要用我们的逻辑思维, 我们逻辑思维思考到一定程度,对于我们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不断的去思考, 去寻找答案, 去查看各种资料, 去看别人的讲述讲解,我们不断去思考,想要知道答案,明白他是什么。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 我们不懂, 我们就是一个迷的状态。等到突然有一天我们看的想的足够多的时候,不知道哪一个瞬间,哪一个事物的触发,通过这一个简简单单的,也许动作,也许别人一句话,也许一个声音,总之有这一个时机,我们就突然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可以叫做悟,或者觉悟,悟有小悟, 有大悟, 悟是只有顿悟,没有渐悟, 就是从不明白到明白这一个过程,是很快的,不是像烧水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就是突然之间一下子就明白了。但是我们明白的程度会有从浅入深的一个过程,一步步提高的过程,可以把这个过程叫做渐悟。




就好像我们认识一个人一样,我们和他见面了, 我们就认识他了, 见面了就认识了,知道了 这叫做悟。 我没见面我们就不认识他, 谈不上悟不悟的, 我们一见面就悟了,这是其中是一个瞬间,你看到了你就认识他了, 你明白了你就悟了。 但是我们在看这个人之前, 我们可能先听到了声音, 哦这个人是这样的, 我们可能先看到了照片, 有了一个图像的认识,有了声音的认识,然后我们看到了他的文字,我们又对他的思想有了一个认识。

这一步步的认识,用在我们形容悟来讲, 就是一个个的小悟,最终的大悟就是我们见面了,我认识他了, 跟他一见面一聊天,我对他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是他我们最终的悟,所以说我们前期的这些个思考、这些个感受, 都是在不断不断的悟的一个过程,这些都属于小悟, 什么时候你全理通, 圆融无碍的时候, 这个时候才是大悟。 我们的大悟是由不断的小悟累积而成。 当然有些人把这个小悟就忽略掉。

比如说我们进行一个集中的闭关,在这个闭关的时候, 我们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内心的反应, 这些反应我们在没有来得及仔细品味的时候, 可能就因为我们集中的修炼非常的频繁, 可能就把这些个其中的这些小悟就一带而过了,我们就把这些小悟累积到一起了,形成了一个我们认为比较明显的开悟。也就是说一个大的比较大的一个悟,我们就跳过了中间的这些个小悟, 有些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些小悟去跳过, 去达成最终的大悟。 但是有些时候这些小悟是构成我们大悟的必然基础, 是不可分的, 没有这些小悟你到不了最后的这个大悟, 这是我们太极拳独有的特色。



如果我们做禅修, 我们可能中间的小悟比较少, 直接我们就可以入定了, 直接的我们就到了开悟的一个状态,到了如来藏的状态, 就像是禅宗所讲的,他直接就到了那个状态就开悟了, 中间没有那么多的想法。 但是我们太极拳不一样,我们太极拳一定是要一步一步的去用身体去感受,你没有身体感受不是太极拳。 所以说太极拳特别特别强调的是体悟, 不光是用心悟, 还要用身体去悟,身体不可以一瞬间形成,一定是逐渐才能形成的过程,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来也不是突然就来的,就像鬼子进村,开始是悄悄的来,近了才突然现身,我们没有察觉到是因为没有站岗放哨的人,我们保持体悟,觉知就是身体的哨兵,病一来就知道了,就不会有大病。

你身体的灵敏度不够, 身体的关节,身体的神经系统, 你没有到那个程度的时候, 你就感知不到, 你感知不到就谈不上体悟。 所以我们太极拳要松,要练我们的神经系统, 让我们的感知系统加强,我们能够感知了, 你才能够和你的知识背景、 和你的头脑、 和你的思维, 和你的逻辑产生一个共鸣,最终形成你的体系, 你才能够圆融无碍, 你才能够有不断的体悟产生, 你才能够把事理讲明白, 把拳理讲明白。 如果你身体上没有,全是看书得来的, 那你这个东西一定是讲不明白,一定是有错误,你无法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奥克兰晚霞


这个不像是其他做学问, 搞艺术的,政治的, 他们有评论家, 太极拳是不需要评论家的, 太极拳的评论家就是纯纯粹粹的外行了,太极拳是不需要评论的。 太极拳需要的就是你实修实证的去练,去体悟, 你的体悟和别人的体悟一定是不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有相似点,因为我们身体结构大家是相同的, 但我们的身体的状况大家又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既有相同点, 又有不同点, 完全相同一定是假的,没有相同也一定不对,肯定有一个对,有一个错,他一定能够找到共同点才对,要学会求同存异。太极拳练习是实证科学,在自己身体上实证,是科学的,要尊重事实。


这就像我们道德经所说的道一样,是无法来描绘的, 每个人的描绘都是不一样,都只能说是强为之名。 我们勉强的去描述这个东西, 为了把这个东西让别人去明白, 但我们所讲的是不是这个东西呢? 它不是。只有在你自己的身体上, 你自身的感受他才是, 你如果有感受, 我一讲你就明白了,我不需要任何第二句废话,就像释迦摩尼灵山法会拈花一笑的故事一样,在形同的境界上才能心心相印。但如果你没有感受, 我就需要像现在一样啰啰嗦嗦的说很多,说一大堆,尽量的去把这种情形去讲明白。 所以说真正有修的人, 你根本不需要听任何别人的东西, 因为全在你自身上了, 你所听的任何东西都是多余的。 有的之后印证而已。


奥克兰晚霞


还是回到我们的主题上, 我们的体悟是什么呢? 我们只要还在体悟, 还在悟的这个过程, 就说明我们修行的境界还不到,还没有明明德,还没有神明。 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体悟, 这些体悟是什么? 是你的念, 是你的念头。 佛经里讲切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证得罗汉果,始可信汝意。 我们现在所有的想法都是杂思杂念, 像杂草一样都应该去除掉。道德经里讲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无为无不为。我们练习太极拳其实是一个为道的过程,是损之又损的过程, 但是在损之又损的过程中, 我们要有一个学的过程,要有一个日益的过程,前面这个日益就是我们在学习, 比如说我们去学习拳架, 学习拳理, 我们在不断的思考、 体悟, 这个过程是为学的过程, 不是修的过程,不是为道的过程。 我们太极拳就两个过程,一个是学,一个是修,当然还有最终的结果。 但从过程而言, 我们在体悟是在学习的过程, 是在为学的过程中,所以说体悟会越来越丰富, 这是没有错误的。


我们从身体上来讲一定是渐修,产生不了突然的变化,但是从思想和精神上来讲是可以顿悟的, 身体是一点一点改变,至少现在还没有科技或者说是传统的手段, 使我们身体一下提升到另外一个境界。像小说里讲的把一个本来是一个平凡的人,结果给他进行了功力灌输, 成了一个武功高手。这样的事情在我的认知里我没有见到过, 我也认为这不是太可行, 需要我们自己不断的去修炼。 我们很多人有时可能会有种感觉,感觉突然从头顶上来了一股能量进来了,进到身体里,但这种小打小闹的是可以有的, 但是使你立地成佛是不可能的。精神上可以, 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三维空间里我觉得物质上、 身体上瞬时改变是不太可能的, 我们的身体一定要一步一步的实打实地的去修,我们每天锻炼几个小时, 累积到一定的程度还全部正确的话,我们才能达到改变身体的结果,这个过程就各有长短了。


陶波湖胡卡瀑布-冰蓝-雪白


我们在前面讲了体悟的过程, 其实这些体悟都是我们的念头, 我们如果进行修的话, 我们将来要把这些念头全部去掉, 我们现在不断增多体悟, 是在学习的过程中, 将来有一天我们要把所有的这些都去掉,我们就不再去做体悟了, 为道就开始了,有舍才能有得, 如果你始终抓住你的体悟不放, 那你就得不到后面的东西了。 所以我们这里讲了两个不同的层次,我想99%的人应该全部都是在体悟的阶段,还没有跨越到超脱体悟不要体悟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不能跨越。

你刚学拳, 你就想我不要体悟, 那是不行的, 你没有经过走, 你不可能会跑, 经过体悟你才能够跨越体悟, 你没有经历过的事是没有发言权的。 我们看别人的体悟, 有的时候和自己不一样,有的人想法和自己所想的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慎言,因为你不是他, 就像庄子和朋友的对话, 人家问他尔而非鱼焉知鱼之乐? 庄子回答妙啊, 尔非我焉知我知不知鱼?




这个回答相当的富有逻辑性, 富有诗意,相当的巧妙, 可以说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其实对于我们,我们不是在文字上和文学上探讨这个事情, 而是我们感觉感受这背后的妙理, 就是我不是鱼啊, 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不快乐, 可是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知不知道?你只能知道你自己, 你不能去知道别人。 你感受不到鱼的快乐, 不代表我感受不到鱼的快乐。 就是你没有这样的感受, 不代表我没有这样的感受。

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去妄加评论别人的体悟、 别人的感受, 那一定是有他自己的道理。我们讲体悟, 我们是为了修身, 我们不是为了比赛, 比赛肯定有输赢, 体悟是没有的, 我们只是在体悟,是为了修行自我、 提高自我这样的一个过程、一个方法,我们要抓住体悟的核心是为了我们自我修炼。 我把这些体悟讲出来, 希望能够对大家能够对有这方面需要的人有一点点的帮助。一般讲这些东西是别人不问不讲, 尤其是对于练拳的, 你看别人在练拳, 你千万千万不要上去说这样不对那样不对, 因为你认为不对的可能就是对的, 你并不代表真理, 你即使代表真理了, 佛家讲佛度有缘人, 大家没这个缘, 同样一句话,你说别人不一定听,但是换个人说他就没准儿乖乖的就听了。

我们没必要去自寻烦恼, 愿意向你请教的, 愿意听的就听一听,不愿意听你讲的, 你没必要去好为人师。 这也是我们练拳有了一些体悟的人的一个通病,因为你有了体悟, 认为这应该是这样的,应该那样的,就难免就会好为人师, 这是正常现象, 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但是我们要有觉知, 我们意识到我们这个好为人知的心。 不要去主动的去, 不要给自己自寻烦恼, 一切都讲究一个缘分,讲究一个机缘,包括在听我讲课的朋友, 你有这个机缘了, 可能你正好卡在一个瓶颈,听到我一讲你可能就明白了,说悬一点儿叫做开悟了,或者悟了, 或者小悟了, 可能这就对你是有利的, 这也是我希望能够见到的一个结果,但是有些人听了没什么意思啊, 都是满篇都是废话, 我就不听了, 不听就不听了, 这没什么的。 本来就是有缘来相聚嘛。



大家千万千万要明白我今天所讲的题目是什么, 再反复的去强调的一点就是体悟,第一你身体上要有觉知,不断地用身体上去感受, 然后是你的心、 你的思维。一个是直觉性、觉性, 是感性,就是你的感觉系统,神经系统,一个是理性, 是你的纯理性逻辑思考系统,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觉知来源于哪?我们的意识,没有意识也就没有觉知了。太极拳讲有意无意间,其中有真意。就是不能过分的关注于一点,要似有还无的去觉知,不要过多的停留,无意就是已经形成了潜意识,可以自己动作了,不用意识去指挥,手脚身体也会自己动。

如果是纯粹的禅修的精神开悟, 是完完全全不需要你的逻辑思考的。 但是我们太极拳因为牵扯到身体,太极拳也叫文化拳, 你要能讲出这些拳理来, 你要有文化,一个大老粗一个文盲,你是讲不出这些东西来的。 你除非在精神的境界达到了另外一个层面,比如说慧能大字不识, 但是可以解所有佛经, 这个就不需要他去学习了,他精神境界达到了, 他对于这些东西自然就全通了。 但是太极拳是不行的, 你光精神境界达到, 你没有经过这个体悟, 你还是很难理解的。 所以说两个方面我们不能有所偏颇,也就是我们太极拳所讲的一阴一阳,一阴一阳谓之道,我们要把这个阴阳结合好, 还把我们的逻辑思维充分利用好。




我们头脑的杂念是瞬息万变, 有个成语叫做心猿意马。 你看那个猿猴和那个野马, 我们的心和我们的意识, 就好像那个猿猴和马一样,一刻不停,不断的在那儿跳, 在那儿跑, 我们的心比他跑的还要快, 我们对这个心怎么去处理? 这就需要我们我们有意的, 这是我们的意识, 我们有意识把他引导,往哪里引导?引导到我们的太极拳上来, 引导到我们身体上来, 这就是烦恼即菩提,没有烦恼哪来的菩提?

这些杂思杂念是给我们带来烦恼的根源, 但是我们利用好这些念, 它就是菩提,烦恼和菩提是什么呢? 他们就是阴和阳,本是一体的,就像时空,相辅相成的, 成对出现的。 这是道德经里最朴素的辩证法, 就是我们太极拳啊, 也就是说始终贯穿于我们太极拳的拳理上, 就是我们这些念怎么处理, 我们要往符合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去引导,我们把这些念用在于我们学习上, 用在我们身体上, 用在我们这些拳理上,我们练习的拳架上, 这念就为我们所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在体悟的一个过程。



我们不能离开这个体悟的过程。 道德经是我们练拳的指导思想, 道德经不一定是为了太极拳而写的, 但是他的思想用来指导太极拳是完完全全正确的, 是完完全全符合拳理拳法的, 而且是最高的拳理拳法。我们练拳能够以道德经作为指引的话, 方向一定不会错。

佛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不开觉性,觉知。最终的觉悟就是得道成佛。这也为我们练习太极拳提供了明确的指引,练拳时不能离开觉性,觉知。觉知身体的动作,身体的感受,觉知心里的想法,觉知贪嗔痴慢疑的生起,觉知我们的身心。

这用太极拳的术语来讲就是体悟。


注:文章中风景图为在新西兰时随手一拍。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鸣解密太极之体悟-很多大师都不懂,只有明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