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随记(2021.12.19)

      已近一个月没好好行文了,思绪仿佛被冻住一般,想写的东西很多,却常常开个头,便随手丢进草稿箱,然后安慰自己,等空下来再写。

        啥时算空下来,我问自己。曾习惯见缝插针,灵感来了必得写下来才遂意,可这个月实实在在慵懒怠惰了,每日看似很忙,忙着刷手机、追剧、看闲书、跟朋友瞎扯,或者发呆放空……人一旦闲下来了,自会越闲越懒,越懒越笨。我曾这样调侃学生,看似特了解他们,其实也不过是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过去的、现在的、甚至未来的罢了。

      此刻,窝在椅子里,翻看着这一个月的朋友圈,多么美好的深秋初冬,这斑斓多彩的世界啊,竟被我几张照片三言两语敷衍打发了?真是点暴殄天物!

        那么今天,这阳光格外明媚的日子,也该提起笔来勾勒一二了吧。

                      清晨·忙

三花

      我的早晨总是行色匆匆的,周末亦如此。养宠的人是不会睡懒觉的,我家花少得卡着点儿出门遛弯,废墟里的猫猫会在路边等我,还有校园里的三花,它一定饿了——于是七点,花少又带我出门了。

        把粮放在废墟的树底下,那两只我喂大的花狸(猫妈的孩子)已两天没看到了,不过我并不担心,它们大了,该有自己的世界,何必守着一隅荒僻的废墟,等待人的垂怜。当然如果哪天混不下去了,也可随时回来,只需清晨坐在路口,我和花少肯定会出现,而我的手里,一定会有猫粮。

        绕过废墟,我们出了小区,校园里的三花肯定已望眼欲穿了。一夜下来,这个不知多了几只娃的奶妈早已被掏空了,所以它每天早晨会在底楼见人就喊,它是真饿惨了。果真,进校门后,我把花少拴柱子上,刚冲综合楼喊了几声“咪咪”,一个白色的小东西便冲我飞奔而来,是三花。它瘦了,原本滚圆的身子已清减不少,肚皮也松松垮垮,随着奔跑的步伐荡来荡去。

        当妈哪有那么容易啊!生娃前,它一天得要吃三顿,而今每天只能一顿早餐,其他时候任你呼唤,它也是躲起来专心带娃。母亲的责任,大概是天底下任何生命所共有的。

        跑到近前,三花“喵呜“两声,算是打招呼了,接着便调转头急匆匆前面带路,它已急不可待了。吃饭是有固定地方的,它早已熟门熟路。到了那儿,我放粮退下,它张嘴开吃,一切井然有序。我时常会蹲一旁看它吃一阵,那“咔嚓咔嚓”的咀嚼声,甚是打动人心。喜欢这些小东西,还是它们身上的灵性吧,接触越多,越让人不敢随意尊大,某些方面,它们对情的执着,对责任的坚守,一点不亚于人类。于是,我很享受与它们的相处,简单而纯粹,不带一丝杂质。

        看三花安然吃饭,我便带花少在空寂的校园里溜达,今日霜好大呀,阳光下操场上晶亮亮的,像发光的水晶,这大概是老天对我的嘉赞吧。

                    路遇·聊

花少

        牵花少回去的路上,偶遇了娃妈,好久不见,一见自然还是聊娃。

        “这次月考还是不进不退,真是急死人。”娃妈还是风风火火的性格,提起娃总是气不打一处来。

        “还不急,他都快中考了!”对于我的劝解,娃妈肯定是不接受的。可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有用吗?

        他家小子,小机灵一个,脾气也好,做任何事都不急不缓的,目前正在舒适区里待着,人还不想出来,老母亲却恨不得一把过去提溜出来,可人不愿配合呀。

        “你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让他马上懂事?”一脸期待的老母亲问我讨要灵丹妙药,我“噗嗤“一声乐了,不好意思,还真没有。

        其实小子不差呀,就是不拔尖,老母亲要求“出人头地”,小伙子满足于“泯然众人”,于是老母亲每天“叨叨叨”,小伙子干脆“充耳不闻”,你拳头就打在了棉花里。

        “你也换个方式对他吧,其实他还是不错的。”

        “那人家还有更好的,他的智力不比人家差呀。”

        站在马路边,我俩的对话根本不在一条道上,其实任你说啥,老母亲也不会接受的,除非你真拿出“神药”让孩子瞬间“开窍”。孩子成长本就是个漫长的过程啊,“懂事”也需量变到质变,绝不是一个开关可以随心拧开,可面对强势的老母亲,我该如何让她懂得这一切?或许孩子有问题,先应该改变的,还是老母亲吧,当你学会了换位思考,当你接纳了孩子的现状,当你深入了解了孩子的内心,或许改变已在悄然发生,老母亲的改变,亦是孩子的改变。

      请给孩子以时间,请相信每个孩子内心一定有向上的种子,请相信春风化雨的力量,或者,就让自己成为那催开种子的甘霖吧。

                      出游·觅

芦苇花开

      天气太好,不忍辜负夕阳黄昏,于是前往潜龙渠,想去觅得熟悉中的独特。

        多日不来潜龙渠了,看一切便有了丝丝的新鲜。我在会展中心前跑来跑去,想拍下它恢宏的身姿。天太蓝了,仿佛一块蓝汪汪的水晶,作为小镇地标建筑,会展中心就这么稳稳坐落在天底下,反倒有了一种难得的霸气。你瞧,那翘起的飞檐就要煽动起来似的,仿佛一眨眼,就要飞回天宫了……透过镜头,一边胡思乱想,一边寻找角度:这张正面,气宇轩昂,这张侧面,线条柔美,这张局部,相映成趣——在镜头里,会展中心多姿多彩,着实让人惊叹。感谢摄影,它让我习惯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捕捉美好,而生活在人们眼里的千变万化,亦需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

        于是,我从会展中心,绕到潜龙渠,我拍下暮色中的白帆,拍下静谧如画的潜龙渠大桥,拍下荒地上默默伫立的芦苇,还有三俩漫步的游客——这都是身边最常见的风景,可是此刻,它们美得让人惊叹,因为夕阳,因为暮色,更因为,你看见了它们。

暮归

                          烟火·餐

豆腐羹

      从潜龙渠回来,天色已晚。想起家中还有蘑菇,便去巷子口买了嫩豆腐,晚上简单点,再做个蘑菇羹吧。

        最近去外面吃得少了,吃来吃去,就那么几家那么几个菜,还是自己做,干净卫生可口。

        羹汤是我们家的最爱,各种菌菇切丁,煮沸,加入适量肉沫,切碎的嫩豆腐,开锅后,勾芡,调味,撒葱末,一大碗清香爽滑的羹就做好了,省时省力,还营养丰富,冬日夜晚,一晚下肚,整个人从里到外熨帖得格外舒爽。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小时候,最爱冬日夜晚的一碗羹汤,田间地头的荠菜末,寡淡无味的豆腐丁,经蛋花芡粉牵线,在滚沸的锅里相拥融合,最后便成了一碗鲜香糯滑的佳肴,拌在粗糙的米饭里,滋养了那个贫瘠的身体。当年,我最讨厌寡淡的豆腐,却也明白,离开了豆腐,羹便失去了灵魂。原来再普通的食材也可经由巧手,烹饪出最美味的佳肴。生活本就是一道大餐,每个人终其一生,亦在烹饪着属于自己的那道佳肴,食材如何或许并不重要,你用怎样的心思去烹饪,才是值得深究的。

        今夜,喝着爽滑的羹汤,不由心满意足。生活本就琐碎,一切看似日日如昨,却又包含缕缕新意,看不看得到,就要问自己的心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日随记(202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