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实验

一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小时候的自控程度,跟他长大后的成就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你小时候自控力越好,长大后就可能更成功。

第一,自控力是天生的吗?


米歇尔认为,我们的自控力,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共同塑造的结果。在后天环境因素中尤为重要的是:年龄、性别、压力、自控策略、和家庭教养方式这5个因素。


年龄:在棉花糖试验中,大多数不满四岁的孩子都不能延迟满足自己的需求,而60%的12岁左右的孩子都能等待长达25分钟。

性别:在诱惑物吸引力相当的情况下,女孩比男孩更能够抵抗诱惑。

压力:长久的压力会损害我们大脑的前额叶皮层,而前额叶皮层负责控制冲动。也就是说,过大的压力会在无形中损伤我们的自控力。

自控策略:在棉花糖实验中,有些孩子成功等到了第二颗棉花糖,他们非常聪明地使用了一些小策略,比如,有的孩子创造了一些小曲子,或者做做鬼脸、挖挖耳朵,想象放在自己面前的是图片,而不是真实的棉花糖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他们成功地转移了注意力,实现了自控。

家庭教养方式:在孩子刚出生的几个月,母亲在安抚孩子情绪的同时,教会他们把注意力成功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第二,关于自控力,我们有哪些误解?

1,自控能力与性格是没有关系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自控能力与意志力,个人努力程度这些因素联系在一起,很少会去想,自控与性格会有什么关系呢?但事实上,自控力的强弱其实跟个性的关系非常大。总的来说,自信的人比自卑的人更容易自律。

2,自控能力与情绪是没有关系的。

许多自控能力强的人都很懂得管理情绪,他们懂得处理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使自己保持平静、积极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计划。所以,要想提高自控力,让自己保持好心情是必不可少的。

3,自控力太强容易没有朋友

真正聪明的自控者,他们的每天的日程里,一定不只有任务,他们还会把社交、娱乐等等列入计划中,因为,过度的自我控制会让人精疲力竭,只有保持工作、生活、娱乐的平衡,自控才能做到张弛有度,也才能够更长久。

另外,自控力强的人,因为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控制自己冷静下来,更容易维护一段关系。

第三个问题:培养自控力,有哪些具体的策略?

培养自控力的核心策略是:抑制热系统,激活冷系统。

1,运用“执行功能”来实现自控。

在冷系统中,有一个叫做“执行功能”的部分,对自控力至关重要。这是一种让我们深思熟虑,并有意识地对我们的思想、冲动、行为和情绪加以控制的认知能力。

运用“执行功能”,可以分为三步走,它们分别是明确目标,转移注意力,抑制冲动反应。

2,通过“增加心理距离”来实现自控。

增加心理距离实现自控,主要采用“自我疏离”的方式。所谓“自我疏离”,是我们在面对难题的时候,不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像“祥林嫂”一样一遍遍地复述事情始末和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是想象自己是墙上的一只苍蝇,以第三者的角度,也就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描述整件事情,并理解自身的情感。

3,通过“增加时间距离”实现自控。

这个策略就是让我们把未来具体化,通过在“现在”与“未来”之间建立更加清晰的链接,来提高自控力。生活中,我们可以刻意的建立“现在的行为”与“未来的自己”之间的链接,想象越具体,越生动,越能够起到激励自己的作用,为了未来更好的自己,我们会更加的自控。

4,通过“改变认知”来实现自控。

简单来说,这个策略就是,你要相信,你能控制你自己。如果你做的事在别人看来很困难,但你做的时候,却像打了鸡血般兴奋,事实上,做这件事时,你根本都无需动用意志力。所以调整自己的认知,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到,本身就是实现自控力很重要的策略。

第四,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1,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每一种选择都会带来一种结果。

2,创造让孩子走向成功的环境。

3,帮助孩子形成“越努力、收获越多”的思维模式。

4,父母要以身作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棉花糖实验)